钱佳慧 韩滨阳 罗晶钰 沈超
摘 要:营商环境的优劣关乎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营商环境的优化逐渐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然而当下营商环境的治理缺乏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可靠的评估结果作为保障和依据。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营商环境的已有研究,重新对营商环境进行界定,并从微观、动态的视角,在政务舆情大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区域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营商环境 评价指标 政务舆情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9(a)--02
营商环境最早于2002年由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提出,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各国中小企业的相关经济指标进行评估计量及分析比较,以此为各国或各地区改善现有的经济环境提供参考依据,营商环境的优劣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事便利程度,也是反映其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后,营商环境在我国战略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2017年6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强调“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十九大之后“放管服”改革的新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 营商环境的界定
世界银行于21世纪初成立Doing Business项目小组,负责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创建及评估比较,并于2003年初次发布《营商环境报告》,自此营商环境逐渐被公众所熟知且被各国各地区所重视。
对于“营商环境”一词,世界银行将其定义为企业在申请开设、生产经营、贸易活动、纳税、关闭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政策法规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的综合[1]。也有学者认为营商环境可以理解为某一经济体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经济发展而通过政治、经济、法治及对外开放等多领域的系统改革所营造的影响投资主体从事商业活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以及国际化环境等各种环境的有机结合体[2]。娄成武、张国勇(2018)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将营商环境界定为某一地区的市场主体所面临的包含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要素环境等在内的发展环境,是政府所提供的各种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的外在表现。陈伟伟、张琦(2019)将区域营商环境定义为某一区域内对企业生产运作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环境,且这些外部环境对企业存在普遍影响,是企业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轻易改变的,若想改善这一外部环境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的介入[3]。
本文从影响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出发,认为营商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和个体经济商事行为的所有外部因素的综合表现,包括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及法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为经济个体当前所处的并为其提供基础保障的物理环境、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之和。市场环境是指影响经济个体进行贸易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包括劳动力情况、金融市场情况等。政务环境是指影响经济个体运营的关于政府处理行政事务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的总和。法制环境是指经济个体当前所位于环境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情况。
2 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研究
目前,就媒体关注和政策影响力来说,国外具有相当权威性的研究项目当属世界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其通过选取国家典型城市,对内资中小企业进行考察,提出地区性的详细报告,并进行评估和排名,同时提出监管和改革的建议,所提供的基准指标可供学术界、媒体、私营部门研究者及其他关注各国营商环境的人士作参考。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李克强总理指出,必须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行“简约”之道,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从而優化营商环境[4]。国家发改委也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初步构建了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而国内对区域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主要是通过各省份对本地的营商环境进行评测,得出的基准指标用于优化当地的营商环境。杨涛(2015)对山东、江苏、浙江和广州四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比较得出应从市场发展环境、政策政务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这三个方面对区域营商环境进行研究[5]。魏淑艳、孙峰(2017)从政府环境、经济因素、基础设施、社会状况、自然条件方面对营商环境的现状和不足进行研究,建立适用于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6]。
从目前国内外对营商环境的研究状况来看,世行所研究的范围较广、研究个体较多,虽然所研究的对象选取的是国家典型城市,但是特殊性不能代表共性。从这方面来看,世行指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也有待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各省份的营商环境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单用世行指标对我国营商环境进行评价,那适用性极差。而国家发改委虽然从三个纬度给出了营商环境研究的指导方向,但与世行指标却有着相同之处,即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对营商环境进行研究,范围较广、个体较多,较为片面。此外,我国各省份的营商环境各有特点,各省自评得出的基准指标并不适用于其他省份。而且从指标的评价角度看,大多都趋于宏观,对于微观角度的营商环境很难进行指导和建设。营商环境建设不仅要在宏观方面给出基准指标,还要更多地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挖掘,如基于政务舆情对区域营商环境进行研究,这以社会公众为主体作出根本判断的结果会更具可靠性。
3 基于政务舆情的区域营商环境评价
依据现有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目前国内外营商环境的测评体系侧重于静态和宏观视角,并不能从微观角度全面地评价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生存周期角度出发,以宏观静态的视角来对地区或国家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所研究的范围较广,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情。而国内现有的评价地方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尚未统一,缺乏数据支持,难以指导政府微观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指标的建立不仅要从宏观的方面给出基准指标,还应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本文认为可以从政务舆情角度出发,对我国的营商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基于舆情的整体性、微观性、动态性和可评比性原则,将政务舆情和区域性的营商环境相结合,构建一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政务舆情大数据的区域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政务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与政府相关的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政府及其管理者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对关于政府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也可以说是公众在网络空间对公共治理意见、态度和情绪的具体反映。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盛行,民众对于外部事物刺激的反馈渠道随之增多,对于意见和想法的表达欲望也随之增强。政务舆情反映了社情民意,为政府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方向。政府信息平台作为政府观察网络舆情的一种工具,很好地收集了居民的关注热点,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我们从区域视角考虑不同主题、领域的舆情事件的关联,跳出对单一事件的话题研究和行业或领域问题的研究。比如12345政府信息平台24小时的连接政府与民众,它拥有数据数量庞大、结构明显、可信度高,能直观地反映区域营商环境的动态变化。政府作为营商环境评价的主体,既是下达营商环境优化文件的决策者,又是推动地区营商环境发展的执行者。基于政务舆情来构建区域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不仅能使政府动态跟踪区域营商环境的发展,实现从微观视角优化营商环境,而且更具有实用性。
4 结语
本文认为区域营商环境是指某一区域内影响企业和经济个体进行商事活动的所有外部因素的综合表现。目前国内外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视角较为宏观和片面,且评价所需要经历的时间周期较长,我国政府难以根据其评估结果进行落地优化,所以需要从微观角度建立区域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基于政务舆情来构建区域营商环境指标具有微观性、动态性、科学性、整体性等特点。政府服务平台作为社情民意的主要汇集地,汇聚了大量政务舆情,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当前区域的营商环境情况。且基于政务舆情的區域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适用于各省进行评估和比较,这有助于各地区政府从微观视角动态跟踪营商环境的发展,及时发现现阶段营商环境的短板和不足,为下一步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主攻方向。
参考文献
娄成武,张国勇.基于市场主体主观感知的营商环境评估框架构建——兼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模式[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06).
宋林霖,何成祥.优化营商环境视阈下放管服改革的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8(04).
陈伟伟,张琦.系统优化我国区域营商环境的逻辑框架和思路[J].改革,2019(05).
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行政管理,2019(07).
杨涛.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鲁苏浙粤四省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
魏淑艳,孙峰.东北地区投资营商环境评估与优化对策[J].长白学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