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在小学,作文是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拦路虎”,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改变思路,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提到作文,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头疼,很多学生不是提笔忘字,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疏导学生的这种情绪,学生对作文的偏见就会越来越深。事实上,作文是表达情感的有效途径,完成一篇作文并不困难。作为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写作。
一、利用思维导图,巧妙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指的是想好文章的每一部分应该写什么,同时巧妙安排写作顺序、文章内容的主次等。为了更好地谋篇布局,必须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与核心,这样才能确保写作时不脱离主题,写出结构紧凑、内容翔实、主次分明的佳作。教师不妨借助思维导图,用可视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作。
例如,以“我想对您说”为题作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篇作文都是由开头、中间以及结尾三部分构成的。此时,教师提问:“这三个部分是否应该写的一样多?”很快,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三个部分一样多,就会主次不分,不知道哪个是重点。”然后,继续指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开头、中间以及结尾怎样安排才更加合理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思維导图,让学生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思考。在互动过程中,学生逐渐达成共识:“文章的开头不宜写太多内容,应该略写,这样才不会显得头重脚轻;文章的结尾部分也不应拖泥带水,应该尽量简洁;文章的中间部分才应该详写。”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回忆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更容易写出有条理的作文。
在以前的作文课堂中,教师一味讲解谋篇布局的技巧,学生并不能真正领会。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可视化,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表达真情实感
很多教师一味强调作文技巧的重要性,试图让学生通过学习写作套路学会写作。很多教师认为,写作初期要大量模仿,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帮助学生写出真正的好文章。但是一味模仿他人,学生很难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例如,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题作文,如果教师遵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的范文,让其仿写,学生即使写出作文,也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根本不能起到训练的作用,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还会抹杀掉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教材中给出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以及南极冰川等场景。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此时教师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分享自己想象中的探险故事。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营造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感受写作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沉浸在写作的氛围里。
三、注重读写结合,实现以读促写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未将阅读和写作相联系,而是让读写“分家”。这样的教学看似没有大问题,却给今后的语文教学埋下隐患。因为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生要么阅读能力强,要么写作水平高,很难实现二者齐头并进。对此,教师需要改变策略,让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句子,学习写作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学会写作。
例如,教学《松鼠》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仿写活动,让学生仿照文本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提出相关问题,“作者是怎样将松鼠描写得生动、形象的?”“作者描写了松鼠的哪些方面?”学生阅读文章,很快找到了答案——即外貌、习性。接下来,要求学生重点品读有关松鼠外貌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现松鼠的可爱的。在阅读句子后,学生了解到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将松鼠描摹得淋漓尽致。于是,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试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通过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优势显而易见,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兼顾文本赏析,可谓双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驱赶”作文这只“拦路虎”,教师应制定科学的策略,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