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辉霞
摘 要: 开封在宋代作为北宋的都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北宋在开国之初面临着定都于何处的选择,将开封定为国都是北宋开国者经过多方面考虑之后的结果,此中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的考虑。开封城经过五代时期四朝和北宋的兴修扩建,其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宫城、旧京城、外城,奠定了开封城的基本格局。
关键词: 北宋 开封 原因 布局
开封在宋称东京或者汴梁,历史悠久,五代时的朱温推翻唐朝定都城在此,后来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在此定都。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幼主手中夺取政权后,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也选择在开封定都。开封城经过北宋王朝的建设达到了极繁荣状态,后金灭北宋,开封经过血腥的破坏,再也恢复不到往日的繁荣了。
一、选址原因
北宋建国者将开封定为都城,最重要的因素是开封的优越条件能起到保障政权稳定的作用。
(一)历史因素
宋代以前,历代王朝将都城定在长安或洛阳,这是因为关中地区“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1](3262)。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优势使其成为历代国都的首选之地。但由于北方改朝换代的内部战争及外族不断地侵扰,这种优势逐渐消失。唐晚期的长安已经“宫室廛闾,鞠为灰烬,自中和已来葺构之功,扫地尽矣”[2](759)。洛阳也遭到极大的破坏“京邑凋弊,一难也。宮阙不完,二难也。郊庙未修,三难也。百官不备,四难也。畿内民困,五难也。军食不充,六难也。壁垒未设,七难也。千乘万骑,盛暑从行,八难也”[3](200)。长安和洛阳已不足以承担起作为都城的重担。“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给京师”[4](1356)。此外,在五代时开封就曾作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都城,在战乱的环境中开封的政治功能日益完善。
(二)经济因素
开封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5](1020)。众多的河流可以极大地方便漕运,“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而汴河所漕为多”[6](4250)。漕运对宋代来说十分重要。因为第一,此时南方的经济已然超过北方,但政治重心依然在北方。要养活北方的人口,需要将粮食转运到北方。开封在大运河通济渠的运输线上,位于交通枢纽,又加上汴河、蔡河等河道的辅助,漕运大为方便省力。第二,北宋统治者为避免五代时王朝更替频繁的情况发生,确保自己的政权能长久存在下去,将大量的兵力集中在中央。再加上其制定养兵政策,开封地区兵员数额大,兵粮的需要大量增加。更需要从南方将大量的粮食转运到北方保证粮食的供应。若要不劳民伤财,则漕运相对陆运来说更省事省费一些。定都开封之后,在宋太祖开宝年间便已经“率汴、蔡两河公私船,运江、淮米数十万石以给兵食”[6](4250)。
(三)政治国防因素
除却经济因素,出于政治国防方面的考虑也是北宋统治者选择开封的主要因素。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建立北宋政权,但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政权。东北地区有强大的契丹族、西北有西夏政权、西南有大理、南部还有安南。宋以前各王朝面对的劲敌主要在西北地区,定都在关中地区有利于调配指挥军队。到了北宋防御契丹族的侵扰是统治者主要面对的问题。若要继续定都长安和洛阳,国家的国防力量就相对偏西无法有效地抵御契丹,所以国都要由关中地区向东迁移。开封虽地处平原,地势开阔,并不利于防守,但是可以在开封屯驻大量兵力弥补地理上的缺点。另一方面收复燕云之地是宋初统治者们希望完成的事情,定都开封符合统治者进取的心态,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统治者最终选择定都在开封。
北宋定都开封顺应了北方经济日渐衰落,经济重心南移和政治重心东移的趋势。虽然开封的地形并不利于防守,定都开封也并不最符合统治者意愿。但正如铁骑左右厢、都指挥师李怀忠上言说:“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3](200)
二、都城布局
开封城在五代时期作为四朝国都,政治经济功能不断强化。在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范围不断扩大。后周显德二年(955),周世宗下令“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俟将来冬末春初,农务闲时,即量差近甸人夫,渐次修筑,春作才能,便令放散。或土功未毕,即次年修筑”[7](417)。后来北宋在此定都,又对其加以扩建。“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6](2097)。
北宋开封城布局和传统意义上的都城布局不一样,没有长安城那般明显的对称性,也没有一条明显的南北向的轴心线。街道布局也不是十分规整的,并不适合建立坊市的界限,这对于坊市界限的打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着内外三层结构:最外一层是新城,是经过后周和宋初统治者扩建后形成的;第二层是旧京城,是开封未扩建之前的京城格局;大内即宫城居于旧京城正中心,是皇室人员及显要机构居所。
(一)宫城
皇城方圆五里。宫城南边有三道门,正中间为乾元门,乾元门有三门,正南为大庆门,东西两侧分别为左升龙门、右升龙门,乾元门的东边为左掖门、西边为右掖门;宫城东边为东华门,东华门内有一门叫左承天门,左承天门门内道北门为宣祐门;西边为西华门,西华门另有内另有一道门为右承天门;北边为拱宸门。从正南门进入便是大庆殿,大庆殿西去分别为门下省、都堂、中书省、枢密院。东华门外最热闹,饮食、时令花果、鱼虾买卖都在此处“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耍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8](10)。从东华门内进入东西大街,街北有紫宸殿、文德殿、垂拱殿、皇仪殿、集英殿,集英殿再往北为崇政殿,皇帝阅事的地方、保和殿。从拱辰门进正对内书阁后门。南北大街的西边有凝晖殿,凝晖殿正对着东边的殿中省六尚局御厨,因知省、御药内诸司士兵、官禁买卖进贡等都从这进入,所以此处禁卫森严,出入严格。
(二)旧京城
旧京城方圆二十余里,大内居于旧京城的中心。南边有三道门,西边为崇明门,又名新门,中间的是朱雀门,东边为保康门;东边有二门,汴河北岸的是丽景门,又叫旧宋门,再往北为望春门,又叫旧曹门,其中汴河南岸有一道角门子;西边也有两道门,南边为宜秋门,即是旧郑门汴河北岸为阊阖门,又叫梁门,和东门一样汴河南岸也另有一角门子;南边有西边天波门,又名金水门,中间的景龙门,东边安远门,又名封丘门。从大内南门往南到朱雀门有条御街。中间有一部分是专供皇帝乘坐马车观游马队和士兵演习的。从大内沿御街南去,东边是景灵东宫,西边是西宫,再往南有大晟府、太常寺。从御街一直南去,“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8](12)。自州桥向南有至三更夜市售卖各种肉类、甜品、小吃,一直延伸到朱雀门外,热闹异常。
从旧郑门到旧宋门又有一条街道与大内前街道大致平行的東西大街,街的西边为西大街,相国寺就处在与之相对的东面。从朱雀门过桥便能到西大街,西大街又叫麯院街,街南有遇仙酒楼正店,“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饼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8](12)。
(三)外城
新城方圆五十余里,有护龙河为城壕。新城南有三门,自西向东分别是戴楼门、南熏门、陈州门又叫宣化门和东南角的扬州门;北边有四门,东边是陈桥门又叫景阳门、次东是永泰门或者叫新封丘门、中间的是新酸枣门、再往西是卫州门;东边有四门,东南是汴河下游水门东水门,往北是新宋门又叫朝阳门,再往北是新曹门及五丈河的水门东北水门;西边从南向北有新郑门、汴河上游水门西水门、万胜门、固子门和金水河水门西北水门。“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8](7)。
御街出朱雀桥一直延伸到外城南熏门。出朱雀门向东至保康门有麦秸巷、状元楼和妓馆,妓馆数量很多,存在普遍。向南东西两教坊除外,其余都是居住区和茶坊。向南过龙津桥设有朱漆杈子,往南有南太学、国子监,再往南五里左右也都是民居。太学前有条横街是太学南门,从横大街向东是五岳观后门,街南是葆真宫直通云骑桥从御街到南熏门桥街西五岳观最壮观热闹。曹门大街出旧曹门到新曹门是朱家桥瓦子,下桥之后有南斜街、北斜街,新城西门外有金明池,每年春天在皇帝便会莅临金明池观看水上表演,与民同乐。
三、丰富的市民生活
经济高度发展的北宋王朝,在空间上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在时间上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夜夜笙歌成为现实。市民阶层在生活娱乐上有着极大的提高,最明显的表现是在饮食和娱乐上。
(一)饮食
在饮食方面,首推的是高大的酒楼,酒楼是城市繁荣的象征。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酒楼正店就有七十二家,另外其他如“脚店”的酒楼更是不能胜数。在装修方面,酒楼装修的风格也很别致。酒楼门口用彩丝环绕,每店必有庭院,“厅庑掩映,排列小阁子,吊窗花竹,各垂帘幕”[8](17),别致优雅。
另一种能体现市民饮食的是食店。食店有大小规模,规模大的叫“分茶”。分茶店内有各种面饭,如大小骨面、石肚羹、生软羊面,也有川饭店卖插肉面、大小抹肉淘、杂煎事件等。还有南饭店,售卖有鱼兜子煎鱼饭等,品种繁多,内容丰富。食店所用的盛具都是极其精巧的,用的是一等琉璃浅棱碧碗、精致的银器,让客人感到享受。
另外具有代表性的饮食行业就是茶肆。宋代人们对茶的养生功能已经有所了解。再加上种茶的普及,宋代饮茶已非新鲜事,茶肆在东京已经大量存在。如《东京梦华录》中孟元老所记载的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8](13),茶肆已经成为东京城内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了。
(二)娱乐
北宋市民根据季节的变化发展出了不同的活动。
每年正月初一年节的时候,政府便会放关扑三日。届时大辽、夏、高丽、回纥等国便会遣使来宋参加朝会恭贺年节。到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上元节时“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8](34)。各式杂耍艺人聚集在京城,竞相表演。进入三四月份便到了清明节,清明节前两日是寒食节,寒食节要用面做成飞燕状的枣饼,用柳条穿起来挂在门楣边上,寒食节过后便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是为坟添土,青年男女还可以在此日外出踏青。清明节期间,坊间有买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一类的。五月最重要的节日是端午节。“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这天人们要将艾草插在门口以避灾。七夕节的活动丰富,在七夕前两天就有了“车马盈市,罗绮满街”[8](49),有卖磨喝乐小土偶的,有水上浮、合板、花瓜、果食将军、果食花样、种生。对于女子来说,七夕又是乞巧的节日。七月另一重要节日就是中元节。中元节在祭祀先祖时用练叶铺衬桌面,用麻谷窠系在桌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8](49)。
八月份到了立秋时节。秋季有秋社活动,做社糕、社酒赠送给亲戚。用猪羊肉、腰子、肚肺等切片加入调味品铺在饭上叫社饭来宴请客人。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8](50)。这时新鲜的螃蟹、石榴、梨、枣等已经上市。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便是赏月,有钱人家结饰台榭,普通市民则争相占酒楼赏月“连宵嬉戏”,至晓才散。九月重阳节是赏菊的好时节,除了赏菊外在重阳登高也非常重要。进入十二月份,尤其是到了除夕时,除傩者们“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8](62)。用这种方式驱逐鬼怪疫病。
除了这些节日性的娱乐活动外,北宋市民的娱乐活动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上。如驯养一些鹰、鸽子、蟋蟀、乌龟、鸡,日常逗鸟斗鸡,为自己生活增添乐趣。还可以观看一些魔术杂技表演,尤其是魔术中加入一些科技知识,如烟花表演,盛开的烟花运用科技增强了观赏效果,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四、结语
开封作为北宋的都城,承载着北宋一朝一百多年的历史记忆,展现了北宋时期的历史面貌。在政治方面,它是国家的象征,能够方便统治者对全国人民的统治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就是它作为都城的成功之处;在经济方面,城内繁荣的商品交易,纸币的使用,瓦栏勾肆的兴旺,都展现了北宋经济的繁荣;对日益扩大的市民阶层来说,市民文化的兴起、市民生活的丰富是北宋王朝繁荣的象征。正如《哈佛中国史·宋史》中所说的那样:“开封城那无尽的和平岁月——其间充斥着活力与繁荣、福利与贸易、奢华与时尚、娱乐与颓废,延续了166年。”[9](199)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6][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7]王溥.五代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9][德]迪特·库恩.哈佛中国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