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当代视觉艺术关注的主题之一。笔者通过创作木版画《诺亚方舟》的实践与探索,将生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进行主题表达,提出黑白的表现张力、刀法的运用技巧以及造型的表现方式是木版画创作的关键,以此探索木版画创作的魅力。
关键词:生肖;木刻;黑白;刀法;造型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9-00-04
生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意义和价值,绵延于我国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关于生肖文化的起源,说法不一,而有记载的最早说法是清代赵翼《亥余丛考》的“起于北俗”,汉朝时期由匈奴传入中国,经过战乱,国与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碰撞,这一习俗真正盛行起来的时期是在东汉初年,也是赵翼所描述的“十二相相属起于后汉”。[1]生肖文化对大众生活的影响至深,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属相,每年都有对应的生肖年,生肖文化的存在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影响,是我们民族的特色,也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
众多的艺术形式中,生肖主题的版画以传统的木版年画较为多见,而在当代版画中并不多见。黄永玉的十二生肖版画是他的成名作,一经问世就被制作成了邮票,是我国邮票收藏的里程碑。画中图文相得益彰,风格迥异,极具漫画色彩,有的令人捧腹,有的灵动可爱,其中也不乏让人深思的画面,在保留动物特征的同时也具有人的神态特征,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顾志军所作的《无屏斋全本十二生肖图》,与黄永玉的十二生肖版画有些共同特征,都是图文结合,但一眼看过去有一种国画的韵味,是将国画中诗书画与版画巧妙结合起来,生肖表现为写实的形象,将多种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12幅版画从2007年开始到2019年完成,用了12年,每幅画的背后都承载着中国不同年份的印记。班苓的十二生肖极具特色,她弱化了生肖的一般特点,更准确来说像是一种符号,构图采用平面化,色彩也十分具有张力,更具个人的特色,也是生肖主题在版画中新的探索。
生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当代背景下被广泛应用在包装设计、插画、服装设计等方面,样式丰富多彩。生肖主题的木版画却鲜为少见,笔者在木版画《诺亚方舟号》中,将生肖与西方传说故事“诺亚方舟”相结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表现生肖文化,中西方文化相碰撞,不仅呈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传达出新时代视觉形象的创新理念,体现出版画创作的民族性。
1 黑白布局与视觉力量
一幅完整的画能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从色彩到构图、用笔到表现,无不是作者背后精心的布局。木刻黑白版画的核心是黑与白的平衡,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无数次的斟酌考虑与对比。黑与白是自然界中最极致的两种颜色,有白的地方必有黑来衬托。艰难之处也在此,如果所用颜色种类多,版画中的一些小缺陷可以运用多种色彩平衡去弥补、掩盖,而黑白版画只有黑与白,创作者需要用两种颜色去布局、塑造形体,甚至表达个人情感,画面少不了黑与白的博弈,创作者更是需要协调平衡这种“博弈”,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如力群所著《林间》对黑白的运用十分恰当,树枝与松鼠是黑色剪影,背景是白色,运用背景的白衬托松鼠与树枝的黑,给人一种在逆光下的视觉错觉,树枝的繁茂衬托松鼠形象的简单,带给读者身处林间看到活泼的松鼠形象产生的安逸感。黑色的存在少不了白色的平衡,白色也需要黑色的适当衬托,正是这两种最极致的颜色组合碰撞在一起,才会进一步突显木版画的力量感。《诺亚方舟》版画作品中,黑白对比强烈,白离不开黑,黑也离不开白,二者相互统一、相互影响,但黑与白之间需要灰的过渡,增加协调感,产生层次感,这也是黑白版画耐人寻味之处。画面中动物之间、大海与天空之间,处处都需要黑与白的精心布局,依靠两种颜色将虚实、空间关系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曲“动人悦耳的音乐”。
黑白版画给人的视觉冲击力较强,强烈的对比能給人带来冷静的思考,黑白的布局对视觉力量也至关重要。将黑白的对比关系运用到画面中,动物位置前后的对比,海浪、船、动物之间的对比,都是为了增加画面的视觉力量感,从而为作品主题的内涵服务。木版画《诺亚方舟》通过塑造12个动物在面临危险时的神态表情,表现十二生肖动物在面对困难时不畏惧艰难险阻、乘风破浪前进的氛围,旨在形成一种叙事性,使读者产生联想,增加趣味性。如张广慧的黑白套版木刻《洗发的人之一》运用不同方向的线交叉叠加,形成了灰调为主的画面,增添了一种安静而又沉重的色彩,画面通过描述似是沉思的洗发男人来抨击社会黑暗的一面,极具讽刺意义又引人深思。在画面中仅仅依靠黑白的布局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将更多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通过视觉力量的冲击打造画面的意境美,通过意境的营造引导读者深思,达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黑白布局是视觉力量的基础,视觉力量也离不开黑白布局的作用。
2 刀法运用与观念表达
木版画最有魅力的就是刀味和木味,由于其间接性,与直接绘画相反,是在黑底上以刀代笔增加白的表现,这同样也是一种思维的转换。作者的画稿所要处理的不仅仅是黑白关系,画稿中所要运用的刀法也要提前准备预案,达到胸有成竹。但是在刻版过程中,也会遇到计划有变的时刻。《诺亚方舟》版画作品画面中的动物形象都是写实中融入表现,动物的色调都偏灰,在刻制过程中遵循点线面的组织关系,灰色部分用点和线,亮出和暗处则用面来概括,并选用了三角刀来刻画动物。小号三角刀能产生一种细腻感,在动物的毛发处理上更具优势。圆刀则给人圆润饱满的感觉,在创作中用在海浪的刻画上,营造海浪湍急的气氛。不同的刻刀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同一刻刀也会因用力不同而效果不同。
刻刀不同于笔,它在板材上直接产生的就是点线面,点线面的关系在画面中极其重要。遇到微小的局部、细节更加深入细腻的时候选用点来进行刻画,点越大亮面越多,密集而规则的小点则能制造出灰面,从而起过渡作用,使画面中的黑与白产生层次感,不规律的点增加画面趣味感,掌握点的大小、疏密,在适合的地方运用,可以丰富画面。
同时,画面中线的表现也很重要,直线、曲线、交叉线等,每种线传达的力量不同,或刚强有力,或柔软似水,或似断非断。木版画《诺亚方舟》通过使用不同刀法、不同力度刻制线条,力求线条变化丰富。同时,讲究秩序美与无序相结合。有规则而密集的线制造出细腻、整齐感,视觉上是给人舒适感的灰,疏松的线则制造欢快的视觉感,不规律的线制造豪放感,达到松紧有序、稳中求变。画面中不能一味追求刀法、技法,还要根据画面中布局安排、造型表现的需要适当运用,精准到位又不失随意,刻意中又追求自然。例如佐恩的版画中雕刻多为不规则线条,乱中有规则,寥寥几笔把人物刻画到位,从画中也能看出佐恩自由奔放的天性。
点和线的结合又可以组成一个面,随着点和线组合的变化,面也在变化,点可以创造面,线也可以创造面。如果说黑白是五线谱,那么点线面就是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版画家就是排列“音符”制造美妙的“乐曲”,将点线面以不同的刀法、不同的方式组合安排,从而造就了每个艺术家不同的风格,带给观赏者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3 造型表现与独特审美
木版画《诺亚方舟》采用写实风格,画面的灰调占据的面积居多,在刀法上更加追求细腻。刻画动物多运用三角刀,线条细而密,毛发顺着动物的形体结构来刻画,增强了真实感,也能在形不散的基础上增添木刻的韵味。海浪则采用圆刀,不同于动物需要紧密贴合造型,更多需要随意感,下笔时可更加随意豪放,加大使用刻刀的力度,增加确定感,展现出海水的波涛汹涌。刻画动物造型复杂,刻画海水则简洁明了,一繁一简,使画面达到视觉的平衡与互补。动物作为整个画面的重点处理对象,对其造型的把握更倾向于严谨,这也是在考验作者的造型把控能力。
木刻离不开坚实的素描基础,画稿步骤与制版步骤需要紧密结合,采用收—放—收的创作模式,在画稿中完成最基础的步骤,反复斟酌动物的形态、神态以及位置的安排,将动物形体、细节详尽地刻画出来。前期的造型框架起到“收”的作用,有收就有放,制版步骤起到的就是“放”的作用。画稿属于一种加法,制版步骤属于减法,去除素描中冗杂的部分,用概括简洁的语言表达画面内容。印刷步骤对画面起到“收”的作用,期间产生的艺术效果将艺术家的感情收到画中并起到点睛之效。在造型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刻刀、不同的力度,使素描稿在木板上产生刀味、木味,版画的魅力也在于此。画稿是一次创作,制版是二次创作,并且是对画稿的升华,或者说注入灵魂。多次创作叠加会产生意外惊喜,在技法、布局安排之下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版画的魅力所在。
木版画的独特审美性体现在刀痕肌理上,不同于直接运用画笔讲究笔触,而是运用刀留下刻痕表现画面内容。版画中的刀味、木味所制造的是人为的肌理,有意识地在创作时留下刀痕,增加视觉美感,使读者感受一种无意识之美。版画还具有间接性,木版画的板材取于自然,板材的肌理也影響着画面内容,还可以达到升华画面的效果,更好地呈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板材上的肌理能增加画面的自然之美,不同的木板材印制的效果千差万别。木板上的木纹是大自然中自然形成的,不容忽视,利用好木纹可以优化作品的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选择时需要结合想要达到的画面效果。肌理作为美的重要因素,在与作品内容特征有效、完美结合的过程中会使版画艺术作品出现一定的画面肌理,而肌理作为作品本身的一种形式要素,将作品的表现技法和内容紧密联系到一起。[2]
版画在印刷时的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水性用墨可使画面通透,油性墨则会产生一种厚重感。印刷纸张的不同影响着最后画面效果的呈现,有的宣纸吸墨能力强,有的则吸墨能力差,在最后的环节,可选用不同的纸张实验,以达到最佳效果。制版印刷环节与我国的雕版印刷术相似,同时也有不同。从根本上制作目的不同,雕版印刷是为了将文化通过更便捷的方式传播下去,版画仅仅是表达个人内心世界,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追求与内涵;雕版印刷因社会文化需求而产生,版画因人的精神追求而产生;雕版印刷所传达的内容每个人都能理解,版画创作所产生的效果因人而异,对其意境、内涵的理解离不开读者的个人阅历,是创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互动,甚至读者会与画中的内容产生共鸣,版画创作塑造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无不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下塑造的形象,使得木版画中的造型表现独具特色,刀法技巧的运用使版画特殊于其他画种,在创作过程中每个步骤的可变性使得版画更具魅力,艺术家独特的风格语言与版画独有的特性结合。《诺亚方舟》运用版画独特的审美,将我国生肖文化融入创作,呈现别样风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带给观者独特的视觉审美感受。
4 结语
在版画创作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刀法技巧之外,有时刻画过程中的“突发奇想”也很重要,突如其来的灵感在素描稿中是计划不到的,这也是在版画创作过程中的意外收获,这种意外收获要随时记录下来,为下一次创作提供参考。创作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创作就是人将大脑中以现实为基础但高于现实的内容通过物质媒介实体化,是现实与想法的统一。在木版画创作中,创作者追求的是黑白秩序与视觉效果的统一、刀法技法与观念表达的融合、造型表现与独特审美的协调。总之,艺术创作对任何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都是在未知的情况下的一种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英昌.中国十二生肖起源探微[J].西北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43.
[2] 朝晨.肌理语言在版画创作中的运用探析[J].美与时代,2018(08):44.
作者简介:武瑞瑞(1998—),女,山西吕梁人,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
指导老师:张文菊(1980—),女,山西运城人,研究生,硕士,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副教授,美术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版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