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分析

2020-09-24 06:23
关键词:三酰糖化研究组

谷 贺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在临床上,常使用骨钙素来对患者的骨形作出评价指标,但是对于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极为少见[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进行检测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进行检测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内分泌科入住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归为研究组,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患者32例归为对比组,对比组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64±5.23)岁;研究组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24±5.3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距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皆进行检查,测量患者的身高以及体质,通过抽血检验患者的空腹血糖、C肽、骨钙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等,抽取前禁食12小时,选择清晨抽取,使用生化仪来进行检验[2]。

1.3 观察指标

(1)将两组的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骨钙素、C肽、C肽分泌指数进行记录并比较。(2)对骨钙素与其他研究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 25.0版本进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两组各项指标以(±s)表示,用t完成检验,P<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

研究组与对比组的BMI,三酰甘油比较,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胆固醇、骨钙素、C肽、C肽分泌等比对比组要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皆大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n=32)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n=32)

组别 BMI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骨钙素 C 肽 C肽分泌研究组 26.72±4.43 1.72±0.51 4.72±0.51 8.47±0.49 9.82±1.03 13.31±8.39 2.92±0.73 1.72±0.33对比组 26.36±4.53 1.87±0.24 5.32±0.54 5.12±0.73 5.62±1.05 18.35±6.52 3.92±0.63 2.74±0.24 t 0.32 1.51 4.57 21.55 16.15 2.84 5.87 14.14 P 0.75 0.14 0.00 0.03 0.00 0.01 0.00 0.00

2.2 分析骨钙素与其他研究指标

分析骨钙素与其他研究指标分别进行的双变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抵抗等与骨钙素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肽分泌指数与骨钙素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骨钙素无显著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骨钙素与其他研究指标的相关分析

3 讨 论

在人体成骨细胞处于非增殖期状态,合成分泌骨钙素,其是一种骨质蛋白,且不具备胶原蛋白性,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骨钙素明显的低于常人,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分泌指数也与骨钙素有关,骨钙素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息息相关[3-5]。

研究组与对比组的BMI,三酰甘油比较,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胆固醇、骨钙素、C 肽、C肽分泌等比对比组要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皆大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骨钙素与其他研究指标分别进行的双变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抵抗等与骨钙素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肽分泌指数与骨钙素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骨钙素无显著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为,骨骼系统拥有一定分内分泌功能,骨钙素可以使人体脂肪细胞中分泌出的脂联素进行过度表达,对脂肪进行动员,为身体提供热量,并且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骨钙素会相对减少,骨钙素会对胰岛素起到促进分泌的作用,起到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患者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三酰糖化研究组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追踪指纹的“证词”
保护血管 鱼油不如它们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常吃煎蛋有危害
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