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瑞 罗思明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常采用隐喻的方式认识世界,隐喻是通过将具体的、熟悉的、简单的概念映射到抽象的、不熟悉的、复杂的概念来认识新概念[1]。“大/小”是隐喻映射范围较广的一对空间概念词,本义分别表示“体积、面积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体积、面积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2]。在语言中,“大/小”常常映射到其他非空间领域,产生了纷繁复杂的隐喻意义[3]。通过分析两者的映射目标域及其英语对应表达,便是通过了解一个范畴的经验,来认识另一截然不同的范畴[4],有利于汉英比较研究和英语学习。
莱克夫和约翰逊认为,“空间隐喻是人类直接的身体体验,抽象概念都是将具体的空间位置隐喻的结果,这是从语义上进行的。人类对物质空间的经验在本质意义上是相同的,是因为共同的生存空间和相似的生活实践,所以对物质空间的感知结构是具有普遍性的”[5],就空间概念隐喻相关研究而言,或研究汉英“里”“外”和英语“in”“out”的隐喻对比(如周立萍 2014),或关注方位词“上”“下”的空间隐喻认知(如刘丹 2015),或考察汉英空间构式(如绪可望 2012),或研究“长/短”“高/低”“深/浅”(如XX),但对于空间性状词“大/小”的研究甚少。鉴于此,本文将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较为详尽的语料,研究汉语“大/小”的映射目标域及其英语对应表达,探索其映射的普遍性及特殊性。
研究方法 基于《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定量考察汉语“大”“小”映射目标域分类及其英语对应研究。然后,立足定量结果,定性探究其目标域映射情况及其对应英语表达异同。
研究步骤:首先,考察汉语“大”“小”在目标域的映射情况进行语料收集与映射频数统计。检索词首由“大”“小”构成的组合(成语不包括在内)及其对应英语表达均取自《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其次,对统计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梳理。最后,通过讨论汉语和英语的对比,来研究“大/小”的概念隐喻[6]。
检索《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共搜集到281个词首由语素“大”构成的组合。基于定量研究发现,空间概念“大”可以由源域(空间)单向映射于程度、数量、排行、时间、尊称、等级、强度、植物、范围、年龄、职位、禁称、曲艺、材料和动物15类目标域。同时研究发现,第一,“大”的隐喻映射具有等级性制约,在不同的目标域内的映射频数不同,根据各目标域映射频数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层级性分布格局,大致表现为:程度〉数量〉排行〉时间〉尊称〉等级〉强度 植物〉范围 年龄 职位〉禁称 曲艺 材料〉动物。(“〉”表示高于)(具体如表1)
表1 一对多的映射方式下“大”的目标域映射频数
第二,空间性状形容词“大”可同时单向映射到多个目标域(≥2),且其映射目标域不具明显规律性。如表2示例:
表2 单向映射到多个目标域“大”的词例
检索《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共搜集到199个词首由语素“小”构成的组合。定量研究发现,空间概念“小”可以由源域(空间)单向映射到程度、年龄、时间、数量、排行、范围、谦称、禁称、事物、态度、角色、状态、等级、强度、尊称、速度、材料、植物和动物19类目标域。同时研究发现,第一,空间性状形容词“小”的目标域映射具有等级性制约,在不同的目标域内的映射频数不同,根据各目标域映射频数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层级性分布格局,大致表现为:程度〉年龄〉时间〉数量〉排行〉范围〉谦称〉禁称〉事物 态度 角色 〉状态 等级 强度〉尊称 速度 材料 植物 动物。(“〉”表示高于)(具体如表3)
表3 一对多的映射方式下“小”的目标域映射频数
第二,“小”可同时单向映射到两个目标域,且其映射目标域不具明显规律性。如表4示例:
表4 单向映射到两个目标域“小”的词例
与空间概念 “大”对应的英语表达主要有big和large,研究发现,第一,“big/large”的映射目标域频数等级大致表现为: 数量〉程度〉排行〉年龄〉职位。第二,“大”的映射目标域的英语对应表达具有多样性。如:“大”表排行时的英语对应多为“elder”(大姐VS elder sister);“大”表强度时的英语对应多为“heavy”(大雪VS heavy snow);“大”表程度时的英语对应多为 “general”(大势VS general situation)。
与空间概念“小”对应的英语表达主要有little和small,研究发现,第一,“little/small”的映射目标域频数等级大致表现为:数量〉程度〉年龄〉时间〉范围。第二,“小”的映射目标域的英语对应表达具有多样性。如:“小”表排行时的英语对应多为“younger/youngest”(小姑子VS younger sister-in-law/小姨VS mother’s youngest sister);“小”表强度时的英语对应多为“light”(小雪VS light snow);“小”表程度时的英语对应多为 “general”(大势VS general situation)。第三,“小”的“空间域”英语对应表达具有独特性。对身体部分例如小脑、小腿、小肚子、小腹等词“小”的表达使用方位词“lower”来表示。
语言本质上是概念范畴化的物质体现,且不同概念在范畴化中存在等级与差异[7]。汉语“大/小”的映射目标域总体上“大同”中存在“小异”。
“大同”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第一、“大/小”的映射对称性。如:“数量域”内的大量和小量、大家庭和小家庭、大半和小半;“排行域” 内的大姑子和小姑子、大舅子和小舅子、大姨子和小姨子;“强度域”内的大雨和小雨、大雪和小雪;“程度域”大人物和小人物、大我和小我。两者在映射域中呈现了对称性的特点。第二、“大/小”映射目标域重合性。两者均可单向映射到程度、数量、排行、时间、尊称、等级、强度等13类领域。第三、“大/小” 映射目标域等级制约性,其中程度的等级居首。第四、“大/小”映射多域性,即可以同时映射到多个目标域(≥2),且其映射目标域不具明显规律性。
“小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大/小”映射不对称性。如大人和小人,“大人”的“大”喻指“年龄”,而“小人”的“小”却不喻指“年龄”,反而有“卑鄙”的意义,喻指“程度”;另一方面,“大/小”的基本概念不同,依附于基本概念的拓展义也有差异[8],因此两者概念隐喻范畴具有一定差异性,“大”可映射到职位、曲艺域内,“小”可映射到谦称、事物、态度、角色、状态、速度域内。
对应英语表达特性为“三同一异”。三同为:第一、“大/小”的映射目标域的英语表达具有对称性,如大户和小户(big family和 small family)、大姑子和小姑子(elder sister-in-law和 younger sister-in-law)、大雪和小雪、(heavy snow和light snow)。第二、两者表征空间的英语表达(“big、large”和“small、little”)在“空间域”频数最高,其次是在“数量域”。第三、两者的映射目标域的英语对应表达具有多样性,即除“big、large”和“small、little”外,不同目标域内还会用其他形容词来表达,例“大奖”(grand prix)、小市民(petty bourgeois),少数会用副词来表达,例“大概”(probably/roughly),但“小”的对应英语表达没有用到副词。一异是两者的“空间域”英语对应表达具有不对称性,表示身体部分例如小脑、小腿、小肚子、小腹等词的“小”使用方位词“lower”来表示,同比之下“大”并无对称表现。
经前文分析发现,首先,英汉“大”“小”的概念隐喻部分相同,同时英汉“大”“小”隐喻具有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其次,英汉“大”“小”在映射领域频数不一,且映射范畴具有限制性,不能随意映射。最后,英语“大”“小”除表征空间的big、large和small、little外,在其他目标域的“大”“小”英语对应表达还具有多样性。
本文从汉语“大/小”的隐喻映射及对应英语表达入手,定量分析了汉语“大”和“小”的隐喻映射情况,发现其在程度、数量、排行、时间、强度、年龄等领域内特性,并对汉语“大”“小”的英语对应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汉语“大”“小”具有映射对称性和映射重合性,虽映射多个领域,但两者映射领域频数不一,范畴也具有限制性。汉语“大”“小”表征空间的英语表达(big、large和small、little)在其源域频数居首,在其他目标域的英语表达具有对称性和多样性。但汉英“大/小”分别在映射和源域方面也具有不对称性。本文通过“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进而把握不同的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9],能够加强对“大”“小”这对空间形状词的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