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诣霏
摘要:告急赴战破阵防,吾师鼓簧画秦王。笙家本无征战枪,凤鸣一曲颂辉煌。笙曲《秦王破阵乐》是张之良先生根据笙的演奏技法和特点重新译谱改编而成,是现代笙曲中古曲题材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同时也是当代笙曲创作和演奏的一次成功的探索。该曲充分运用笙的和声复调以及快速的双吐,充分展示了笙丰富的和声及其表现力。本文从《秦王破阵乐》的历史脉络、演奏技法以及乐曲结构等方面进行多重文本解读,希望给广大的笙演奏者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破阵乐;龟兹乐;乐曲结构;演奏技法
笙作为我国最古老的簧管乐器,也是民族乐器中唯一演奏和声的簧管类乐器,起源于商朝,最早在殷代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和”,在《诗经》中也有记录“吹笙鼓簧,鼓瑟吹笙”。在唐代,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主,笙以优美而独特的音色担任主奏,现在日本的笙艺术也是唐朝時由我国传人。
笙曲《秦王破阵乐》是改革开放初期张之良先生根据唐代大曲改变而来,1983年首演,获得各界如潮好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出现了各种形式各种乐器衍变的《秦王破阵乐》乐谱,琵琶谱筝谱等等。中国音乐学院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张之良先生将这首曲子精简、浓缩、改编成一首单乐章笙叙事古曲。他在笙的演奏技法上有较大创新,对这首古曲进行重新编排,既保留了原曲的气势宏大,又充分展示了笙和声丰富和其表现力。现在该曲已经成为笙的必修曲目,各大艺术院校音乐会以及各类专业考试的必备曲目。
一、笙曲《秦王破阵乐》历史脉络
《秦王破阵乐》是在《破阵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破阵乐》是隋末唐初的一类军歌流传非常广泛,影响远及印度、日本等国。唐代以后此曲在中国已流失。而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一位名叫粟田道磨的遗唐执节使将《秦王破阵乐》这首乐曲的曲谱带回日本。日本目前所存的五弦琵琶谱(五弦谱秦王破阵乐)、筝谱(仁智要录秦王破阵乐)、琵琶谱(三五要录秦王破阵乐)、笙谱(凤笙谱吕卷秦王破阵乐)、筚篥谱(中原芦笙抄秦王)、笛谱(龙笛要录秦王破阵乐)等七种古代遗谱中共保存着《破阵乐》的九种曲谱。《秦王破阵乐》是歌颂唐太宗李世民战争胜利之歌。
二、笙曲《秦王破阵乐》乐曲解析
该曲总分为“升帐”“列队”“告急”“赴战”“破阵”“告捷”六个部分。单看标题就可以看出演奏者吹奏时要做到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一)升帐
全曲的开头用笙的传统五八度和音并用倚音作为点缀紧张的氛围,大面积的和声碰撞,强弱层次分明,整个画面由近到远,秦王从营帐中走出来到军队中,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气息要给足,饱满悠长,舌头要有力量有弹陛,力度对比鲜明。装饰音要清晰有力,由于该曲含有龟兹乐的风格特点,所以在和声构成上也一改笙传统和弦的五八度和弦。
(二)列队
开始之前有个过门,演奏整个“列队”期间要有步伐气宇轩昂的感觉。这一段的技巧有爆花舌、打音、腹颤音,并且长音符都要加腹颤音,士兵们列出方队等待秦王的检阅,秦王站在点兵台上望着众将士气势压人,表现出一种志在必得的自信。本段如果笙只是单一的和音会听起来很死板,在每个乐句的第一拍音头加一个“打音”技法,可以较好的抒发乐曲中情感,推动和音走向进行。进入复调之前有个渐快,这里演奏起来要轻快自如,虽说是速度渐快但是节奏要稳住。
(三)告急
这一段可以说是短而精,前半段的突弱后渐强,通过花舌的衬托逐渐把乐曲深入,前线战士报告战况紧急,有力度,有气势。后半段与前半段形成明显对比,秦王在夜深人静时深思攻打城池,气息要保持顺畅。
(四)赴战
这部分运用了大多数笙曲演奏中传统技法,如乐曲进行中行云流水般的快速双吐。四十六音符中不仅有两两相同的音符,还含有四个不同音高的音符,需要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快速清晰的双吐演奏,同时这种快速发展的音符也推动了乐句进行,推动曲子的发展,来渲染战事的紧张。
(五)破阵
当乐曲出现3/4、2/4两种拍子的交替循环,两个空拍乐句的交替出现,大堂鼓和大镲的重音伴奏,让我们联想起战场上将士们一鼓作气、战斗激烈的场面。在这里大量吐音、重音、打音的运用与修饰,强弱对比充分体现,乐曲到达高潮,浩荡的旋律立即把听众带进有肃杀之风的战场中。复调在本段的运用更为巧妙,双声部复调的铺垫衬托更是把曲子推向了高潮。
(六)告捷
主旋律再次响起,全曲进入“告捷”的尾声。碎吐结合转调,有“声闻百里,动荡山谷”之势。紧密的音符,更加快速的双吐,高低起伏。结尾重音加花舌,节奏变慢,三连音发出“ta ta ta”声音,一曲结束。整个演出盛世宏大,尤其是在乐团和打击乐的渲染之下,加之乐曲本身的文化底蕴的演奏者赋予演奏的魅力,张之良先生用笙独特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厚实的音响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结语
综上所述,《秦王破阵乐》不同与其他体裁笙曲,出现了新的织体语言,乐曲以独特的叙事力和丰富的感染力,在了解历史人物背景的情况下,去感受人物的心理情绪变化,身临其境。演奏者对于乐曲技法、速度、气息、神韵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张之良先生挖掘经典,同时结合创新当下,为这首曲子添加了新的活力,拓宽了笙的作曲改编之路,创作出了笙曲的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