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声唱法训练的基本原则

2020-09-23 07:58马一丹
黄河之声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基本原则

马一丹

摘要:美声艺术在中国发展已有不短的时间了,时至今日,在展现其艺术价值与艺术魅力并取得成绩的同时,美声唱法训练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只有认清这些问题与不足,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更高的教学与艺术水准。

关键词:美声;唱法;训练;基本原则

“美声唱法”在不同时代的歌唱形式、风格、情绪、情感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同。但西方人都有一个强烈的审美共识,那就是很注重单纯的听觉感官审美需求的满足,十分追求声音的效果美。为此它对演唱技巧十分看重,并据此发展为具有完整、系统、科学的发声规范和演唱风格、技巧的声乐教育体系,而且还拥有大量传世的作品和系统的理论支撑。

一、美声演唱发声的训练原则

一个健康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机能,包括科学稳定的发声位置、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以及健康的声带和咽部。对于歌唱发声,最基本、最本质的发声器官是声带和咽部,笼统地说是喉咙和口咽腔,所以没有科学的歌唱技巧作为支撑的不良发声习惯,最容易导致病变的器官是声带和咽部。因此,在实际的声乐教学和歌唱表演中,如果真的直接用声带和咽部发声歌唱——满嘴满口腔都是声音,而没有透出来的话,声音似乎粘连在了声带上,歌声将是生硬和笨拙的,不会具有良好的共鸣和光环效果,这样的发声方法一定是错误的。当我们听到的嗓音不再是从“嘴巴”里发出,而是在面部和頭腔面额骨上发出来的时候,这种歌声才可能是圆润、通畅、悦耳的。如果仅仅依靠声带发声而没有适当共鸣的声音,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即使很用力也传不到远方,并且不悦耳。相反,一个微小的声音,通过集中一共鸣之后,便可以轻松地传达给广大的听众。所以我们要用发声位置、歌唱支点、声音焦点、旋律线、共鸣腔等这些概念和技巧来引导和调节歌唱器官以发出松弛、通畅、优美的歌声。对于一般歌者而言,歌者心中正确的发声意识是科学发声的起点,没有正确声乐概念的歌者,其发音必然是杂乱无章的。根据前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从歌唱发声的听觉角度上讲,面罩唱法的核心是“苹果骨”,头声唱法的核心是额窦腔和颅骨。在歌唱时只要牢牢地抓住这两个核心,歌唱发声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声乐艺术要把握住最关键和核心的内容,以指导歌唱实践的学习。例如,“面罩唱法的核心是苹果骨”,头声的核心是“额窦腔”、“没有共鸣的歌声算不上是真正的歌声”、“每个字音都必须带有位置”,等等。心里有了这些概念,在歌唱训练和演唱时,我们就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只有抓住了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才能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

二、美声演唱呼吸的训练原则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前面的内容中所说的一些发声技巧之外,如果想要完美演绎作品还需要有强有力的呼吸支持,呼吸是人发声歌唱的动力器官。

呼吸器官就是在声乐演唱中呼吸为我们歌唱提供动力,其实更加确切地我们应该称之为呼吸系统,闵为在我们演唱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一种器官在为我们歌唱服务,而是所有与呼吸有关的器官都在运作。一般来说演唱中的呼吸器官有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横膈膜、腹肌、两肋等组成。

一个音的圆润和一个乐句的连贯,都需要足够的气息予以支持,都需要调节好气息的压力。主要依靠横膈膜下降扩展,放松地将气息吸入。呼气时,横脶膜松弛,腹肌收缩,使储存在肺部的气息被迫排出,横膈膜回复到半圆形式。可见,吸气主要由横膈膜控制,呼气主要由腹部肌肉控制。

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很多,通过对每一器官的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在演唱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的器官只是负责气息的流动,有的器官是动力源,而有的器官则处在一个不变而又相对变化的空间中支持演唱。

对于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许多著名声乐大师都有所论述。梅尔芭说:“要有完美的歌唱,正确的呼吸较美妙的嗓音更重要”。巴葡亚洛蒂曾说过:“懂得呼吸和发音的人,就懂得唱歌”。当然,如果说“歌唱就是呼吸”,甚至说“呼吸就是一切”,那就未免有点偏激。道理很简单,运动员的呼吸能力很强,但实际上运动员多数人不善于歌唱。所以说,“呼吸是歌唱中最重要的因素”的说法是较为准确和客观的。

歌唱的呼吸分为吸气与呼气两个过程。吸气存人气息,呼气支持发声。呼气包括消耗气息和保持气息。正确的呼吸应是一种自然动作,完全不加外力。

在生活呼吸中,吸是主动的,呼是被动的,吸与呼是一种无意识的均等交替现象。然而,歌唱的吸气与呼气都是有意识而主动的。从整体过程来讲,歌唱大多是在短吸气与长呼气的状态下形成的。同时,由于声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乐句长短、思想感情、情绪、风格的不同,以及发声的长度、强度、连断、收放的不同,需要歌者用意识去控制呼吸,节制气息,尽最大可能去为歌曲的音乐表现服务。

三、美声演唱的共鸣训练原则

在美声演唱中,我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声训练,而且必须是有固定的时间来进行训练。同时,共鸣也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来训练,这样才能在演唱中更好地运用。

(一)力度训练

在声乐演唱中,力度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些作品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力度的渐强与减弱来烘托出作品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去吸引观众,使观众沉浸在这种特定的情感环境中。渐强与渐弱是力度的专用术语,同时也是歌唱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其中包括从弱到强和从强到弱的不同音量过渡的技巧。

(二)装饰音训练

在共鸣训练中,装饰音的训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主要针对顿音、连音、跳音、滑音等着重分析。

(三)共鸣时顿音的训练

顿音,我们从表面意义上来看可以理解为停顿一下的音,与跳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跳音更加具有灵活性、弹跳性,而顿音则不具备,习惯我们也将顿音称为断音,只是在一些场合中的称呼有所不同而已。

顿音的气息量比跳音要求更高一点,更加接近激起音,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顿音中的每个音比激起音所需气息的冲击力短促,声音的爆发力不需要那么强,但声音必须很清晰。与激起音相比,顿音在音与音之间演唱时值上的反应更灵活及更富有弹性的同时声音与气息的对应点有更集中的感觉。

练习的过程中一些细节需要我们多加注意,在演唱的过程中当遇到唱完一个音转人另一个音时,尾音要继续带到其他的音当中去,让下一个音与之首尾相接,并将每个音如穿珠一般连在一条线上时,可先从简单的五度以内的音阶练起,保持气息的平稳性和连贯性,是唱好连音的保证。共鸣时跳音的训练从跳音的“跳”字上我们就能明显看出,跳音较为灵活,对于气息的控制要求更加严格,在上文中力度的训练中我们已经说过加强共鸣对气息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其联系的要点是声音与气息的对应点要有比顿音更加灵活的反应,每个声音虽然是断开的,但听起来不是刻意断开的效果。要尽量减少发声器官肌肉的过多参与,减少靠声带用力发出如鸭子叫的声音,而应该有声音被气息弹跳出来的感觉。

结语

美声唱法要求歌者在没有任何扩音条件下演唱时,声音必须能穿过乐队而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清楚地听到,因此它必须开掘共鸣腔的潜力,强调整体共鸣,要求气息既结实有力又通畅自如,使音质、音量、音域得到扩展,以至声音既圆润明亮又宽松丰满,具有实、圆、亮、纯、松、活、柔等特点,同时又具有穿透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演出效果。因此可见,遵循美声演唱训练的基本原则对良好演唱效果的取得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讯作者:张玉春,佳木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基本原则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浅析如何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观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
气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