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2020-09-23 09:50曾嘉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4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课堂练习有效性

曾嘉惠

【摘要】课堂练习是紧随在新授课后的常见课堂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课堂练习存在一种普遍现象,练习模式单一化,即按照教材的练习顺序练讲,练完评完就算完成。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有效性,应该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保持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练习设计;有效性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课堂练习是紧随在新授课后的常见课堂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又是帮助老师透过学生的答题效果发现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控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标准》中指出:课堂练习不应局限在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上,而应注重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问题,在条件不完备、解决策略的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得到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在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并优化课堂练习,逐步实现课堂练习真正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经验,浅薄地谈一谈对课堂练习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认识。

一、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

课堂练习作为一节课中的重要环节存在每节课中,具有它的现实意义。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一定程度上不能在短时间理解和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况且,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不可能做到人人都能灵活运用知识的地步。为了加深对一节课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一般会安排课堂练习,不仅可以通过学生的作答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但是,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课堂练习部分通常以教师为主体,根据教材的题目编排顺序依次练习、评讲。有时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大理想时,则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操练,直到形成一条“反射弧”。显然,这样的练习设计环节只会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候教师设置的练习安排甚至是单调重复、杂乱无章,可以说是同题操练、盲目多练,学生根本不能从练习中领悟到知识的结构、解题的技巧或者收获开放性的思维。这样的练习设计,教师仅仅注重了“量”而忽略了“质”,学生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根本不可能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目的。最为普遍的现象是课堂练习“统一化”,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而布置同样质量的练习,导致有些学习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的孩子“吃不饱”,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孩子出现“吃不了”的情况。这样的“统一,[t 的练习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没有达到“因材施教”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差异,有层次、有针对胜目也设计课堂练习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班级和课堂中,每个学生间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再者,小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规律总是一个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注意重视他们的个性差异,尽可能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依次设计浅、中、深各种难度的小问题,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其次,练习题目的设置遵循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由易到难、由基础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使得各种层次的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逐步达到“吃得了”“吃得饱”“吃得消”的学习状态,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讲授新课后,笔者对“练一练”的题目是这样操作的:第1题是在长右体的展开图上标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再计算表面积。这一题,全班同学完成,作为对新授内容的巩固。接着,安排第3题根据立体图形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全班同学可以套用公式直接完成。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出示了一个长方体图形,这个长方体的左右两面是正方形,并计算它的表面积。在汇报时,笔者让学生说厂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在此找出计算这个立体图形有多少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异同。这样既可以巩固表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激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有什么特征,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会更加快捷。通过两题的表面积计算,接下来便安排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解决问题了。书本的第2题,是长方体包装箱需要多少硬纸板,在学生计算完毕后,我利用本题的数据,提出了以下问题:妈妈用花布给洗衣机做一个布罩,需要多大面积的花布?引导学生思考:布罩,应该是多少个面呢,又该怎么计算呢?

对练习题进行调整和补充,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既能保证全部学生都能对简单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运用,又能激发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特殊情况的思考。习题的设计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所有学生量力而行,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也对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矢山只网络。

(二)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打破定势思维,有对比性地设计课堂练习。

学生在学习时,对于一些概念、相似的知识点、相似的题目最容易混淆,此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宜设计一些对比性练习帮助学生辨别、判断、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深化认识,内化知识。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級上朋第六单元《比的认识》中就有很多的容易混淆的知识和题目,需要用对比练习来加深理解和巩固。

例如,在讲授《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笔者出示了这样的一个判断题:黄花的朵数是红花朵数的5/7,那么黄花的朵数与红花的朵数的比是7:5a学生经过判断、对比,既可以掌比的两种表示方法,又可以找出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把新旧知识练习起来,加深理解比的概念。正如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所言,练习的问题,不是求全,而求“联”。

又例如,区分“比和比值”这个知识时,笔者把课本“练习五”的第2题作为新课的练习,在理解“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后,再设计了以「判断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比是4。(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π:1。在巩固的同时,考查学生对“比和比值”的区别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学习习惯。

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思维会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他们的思维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习惯于模仿。学生对于见过的一些题目容易产生定势思维, “感觉”是这样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再例如,有这样的练习:(1)?5g?糖放入15g水中,糖与水的比是();(2)把5g糖放入15g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学生容易在练习(1)上产生定势思维,直接用这样的思维解决练习(2)。因此,在这种练习上,教师可以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学生通过判断、比较、分析题目的异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样的练习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认知的误区,达到知识性与思维性的统一。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拓展,重视开放性练习的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数学这门学科不仅仅单纯地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课堂的练习往往是根据给定的条件,得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练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定势思维, “照样子做题”,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课堂练习也可以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考虑一题多解、逆向思维等开放性题目,既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又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开放性题目是指在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解题方法多样的练习,它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不断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的认识》的“练一练”最后一题“用一根28cm长的铁丝做一个棱长是整厘米数的长方体的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可能是多少厘米?想一想,填一填。”对于这个题目,不要先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经过充分思考,写一写可能的答案,然后分享结果和想法,在学生的发言中再总结出这个题目的思路。经过独立思考再总结,便能经历知识的重组和拓展的过程,不是“套用”别人的做题方法。

又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二)》的最后一题,求圆环的面积。在评讲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算一算,不需要着急给出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思考:观察大圆和小圆的算式,想一想,你能否用运算律对算式进行整合?继而引发学生对圆环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对于这些题目练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个答案,不只是为了一个巩固知识,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

总而言之,有层次的课堂练习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掌握课堂的知识,增强学习的信心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对比性的课堂练习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辨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内化。开放性的课堂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堂的练习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在进行相关的练习设计时,应该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环节的质量,要把多种策略灵活运用、相互渗透,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学得有趣、积极、扎实、灵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范辉.行前深思思后力行——也谈习题课的教学设计[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6(11).

[3]賁友林.练习浚:让学生不“被练习”[J].教育视界:智慧教学版,2016(6).

[4]范金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8(6).

[5]张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J].基础教育,2014(6).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课堂练习有效性
“减负”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