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探讨

2020-09-23 07:56赵永美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预防

赵永美

【摘  要】目的:观察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呼吸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未应用呼吸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80例:应用呼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對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98.75%)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呼吸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呼吸护理;急性左心衰;院内呼吸道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204-01

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多是因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损害等心脏器质性疾病所致,在疾病因素影响下左室前后长期负荷过重,继而致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压超过正常水平,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病情发展快、且疾病变化显著,因此及时行有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1]。本次研究为论证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影响,比较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3月80例行常规护理患者以及80例行呼吸护理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照是否行呼吸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行呼吸护理(n=80):男、女分别43例、37例,年龄/平均年龄为:42岁~76岁、(63.42±1.42)岁。对照组患者行呼吸护理而行常规护理(n=80):男、女分别42例、38例,年龄/平均年龄为:42岁~72岁、(63.48±1.41)岁。本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医师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均确诊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神志正常、言语交流功能正常,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神志以及言语交流障碍患者。(2)排除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慢性肺系疾病患者。(3)排除临床诊疗资料缺失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给药,并监督清洁人员病房清洁工作,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被罩,每日对病房进行消毒,从而协同清洁人员为患者提供洁净、舒适的住院环境。此外,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或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适当抬高床头,并指导患者取端坐卧位以增强患者肺活量,缓解患者肺部受到的压力。对于病情控制稳定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个体体能,嘱其在患者家属的陪同下下床活动,避免患者住院诊疗期间长期卧床,对于患者排出体外的痰液实施封闭式回收。

1.3.2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呼吸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腹式呼吸并指导患者掌握排痰方法,其中腹式呼吸即在患者卧床期间,患者取平卧位,两膝立起,自患者鼻腔缓慢吸入气体,同时伴随腹部膨隆,而后将嘴缩窄,回缩腹部,缓慢呼出气体。为促进患者有效咳嗽,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同时尽量选取晨起、入睡前进行排痰,对于痰液排出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另一方面指导患者在行2次至3次腹式呼吸道,将双臂交叉置于胸廓下方,在向腹部加压的同时深吸气2次至3次,轻咳2次至3次,反复重复上述动作以促进排痰,必要时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翻身,空拳叩击患者双肺肺底,并指导患者配合空拳叩击活动咳嗽,以促使痰液排出。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请患者出院时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其中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数据,(%)表示的计数数据应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实验组有2例患者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对照组有15例患者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实验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8.75%),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χ2=5.125,P值<0.05。

2.2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见表1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可极大程度降低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患者诊疗期间长期卧床可增加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致使患者病情加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可进一步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常规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易忽视呼吸护理,因我国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程度较低,患者在住院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低,无法有效排痰,致使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高[2]。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呼吸护理,指导患者通过腹式呼吸锻炼、行排痰方法联系,从而借助腹部加压,进行有效排痰,逐渐提升患者肺功能,防止痰液积聚,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3]。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且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高,由此可见,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同时增进护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综上所述,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护理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晓丽.观察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5):44-45.

[2] 田子红.观察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213-214.

[3] 王晓宁.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1(36):275,276.

猜你喜欢
急性左心衰预防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