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琴 任玉军
【摘 要】目的:分析将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颈椎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样本来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椎病治疗的患者,共36例,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两组,探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探究组实施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探究组疼痛评分与常规组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探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均优于护理前(P<0.05);探究组总护理满意度(94.44%)明显高于常规组(50.00%)(X2=8.8615,P=0.0000)。结论:为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缓解疼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护;颈椎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148-01
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的骨科疾病,高发于中老年患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此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该病症在通过临床西药治疗时效果并不显著,一般使用的药物是止痛药物,只能缓解疼痛感,并不能根治。在中医领域中该病症的治疗归属于颈痛、晕眩的范畴,出现此病症的原因是由于患者身体虚弱、外伤应激所造成的[1]。本文针对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颈椎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资料
36例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椎病治疗的患者,本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和家屬同意,按照奇偶法均分样本为探究组和常规组,每组18例。探究组中有9例为男性,有9例为女性,年龄:31到72岁,平均(51.56±5.32)岁;常规组中有10例为男性,有8例为女性,年龄:30到73岁,平均(51.59±5.34)岁。对比两组基础资料,数据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指导、监测临床体征等。探究组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如下:(1)肝肾不足:表现为失眠多梦、舌红少津、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脉细弱,确保患者所处环境安静,多食木耳、猪肾、莲子,对足三里、中腕、关元等穴进行艾灸;(2)气血亏虚:表现为心悸、舌淡苔少、颈部酸痛、脉细弱、肢体麻木、面色苍白,告知患者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多食猪肝、樱桃等,对气海、中腕等穴进行艾灸;(3)痰湿阻络: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视物不清、四肢麻木、舌暗红、脉细弱、纳呆、苔黄腻,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不可劳累,多食冬瓜、玉米,对内关、丰隆等穴进行针刺;(4)风寒湿:表现为苔薄白、肩颈僵硬、脉浮紧、舌淡红,告知患者适量运动、注意保暖,禁食生冷食物,对足三里、大椎、风池等穴进行艾灸[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法测评,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剧烈。
对比两组总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表测评,以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为评价标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输入到SPSS19.0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以(x-±S)为表示形式;计数资料通过X2进行检验,以n%为表示形式。P<0.05代表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分析价值。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
护理前,探究组疼痛评分与常规组数据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探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均比护理前低(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总护理满意度
探究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中颈椎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由于近年来人们的作息习惯和日常工作状态导致患病人数逐渐增多,临床中针对该病症的治疗通过中医和西医两种方式,西医疗法一般是通过止痛药物,对病症的疼痛感进行缓解,但是不能根治或者彻底缓解病症,缺少治疗病情的针对性。而中医理论中针对该病症的治疗是通过患者自身病症的表象,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更好的对症下药,更有效的缓解病情。
综上所述,为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施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维护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坤.中医辨证施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9):1691+1694.
[2] 张洪瑛.中医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2): 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