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燕
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我有一些人际关系的困扰,自从上初中后,我慢慢发现周围的同学越来越疏远我,原因是他们说跟我聊天没有意思,说我是“杠精”,因为我很少赞同别人的观点,总会找到各种反面证据,甚至非常牵强。“杠精”的沟通方式让我非常苦恼,我不是故意成为“杠精”,有的时候是不自主的,我都意识不到。但我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内心感到非常孤独,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变态,总控制不住地表达相反的意见和观点。老师,我该怎么办。
A小艳同学,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我这么信任,看得出来,人际关系这个问题已经给您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相信您也做了很多努力,尽管目前现实没有太大改善,但我仍很欣赏您改变的勇气。
我注意到您在文中多次提及“杠精”这个网络用语,用来形容您在人际关系中的特点,那我们先来看看“杠精”这个词的大致意思。“杠精”是2018年的一个网络流行语,因其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生活中,一跃成为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杠精”泛指的是某一类喜欢抬杠的群体,这类群体以“抬杠”作为人际关系沟通的切入点,采用“杠”的沟通方式,成功扮演了“抬杠成精”的人物角色。被贴上“杠精”标签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往往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的反对或者不赞同并不是真的为了深度讨论某一话题,反而给人一种“只对人而不对事”的错觉,甚至会不欢而散的结局。所以,具备“杠精”特点的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会比较鲜明,基本上能成功惹翻对方,跟“杠精”沟通,会体验到自恋受挫,甚至因无法被认同而勃然大怒,最终人际关系走向破裂。所以,正如您所说的,具有“杠精”特质的话,确实让我们很难去建立甚至维持一段稳定而有滋养意义的人际关系。
那“杠精”危害如此之大,但为什么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去放弃这个行为。我们可以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一下。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背后是有一些心理动机作为基础而让行为持续存在的,哪怕是不好的行为方式。再加上您性格里面的易感因素,所以我可以理解您为什么无法放弃“杠精”的这种行为。
首先,具有“杠精”特点的人其实有一些能成为“杠精”的性格,比如爱较真,追求极致或真理,喜欢被关注等。您可以对照一下在没有成为“杠精”之前,您的性格是不是会有上述特点。其次,我们认为人的行为,尤其是一些不被期待的行为没有减少,是因为这个行为背后有一些心理的内在需求“作祟”,内在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行为肯定无法“釜底抽薪”。您目前处于青春期,寻求独特的个性,渴望被关注等,都是该阶段独特的心理需求。而“杠精”的这个特点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您的这些心理需求。最后,我们从潜意识角度来讲,總去无意识地抬杠,其实是因为潜意识里跟他人的边界不清,您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和恐惧:如果我同意人家的观点,会有一种被其他人裹挟的感觉,好像会被对面的这个人给融合在一起了。所以,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是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边界清楚的人。
当看到了“杠精”这种人物特点背后的内心需求时,我们会比之前更加接纳这个特点,而不会给自己贴上“心理变态”甚至“心理扭曲”等负面的标签了。“杠精”只是您内心需求的一种“变相”的折射,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试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所以,只有在我们了解了自己“缺”什么才能更加针对性地“补”什么。我们可以采用其他更加积极的方式来满足内心被认可和被关注的这种需求。接下来,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改变一下:
※ 在想表达反对意见时,多给自己3-5秒钟的时间来提醒自己一下。
是单纯为了反对而反对,图一时之快,还是我们对这个事情本身感兴趣,只是针对某个事件做出评论性的观点。如果是前者,那要尽量压抑自己,不可图一时之快而任由自己表达,要兼顾后果;如果是后者,我们可以情绪稳定地去表达观点,甚至是反对意见。
※ 要锻炼自己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性。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杠精”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我们能“杠”,也证明我们拥有独特的眼光,可以将“杠”转化为积极的资源,如我们拥有独特的“夸”人技巧,我们可以关注到那些别人关注不到的优点或者独特的个性特点,适时地反馈给对方,这样的一波操作是不是既可以为我们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又可以满足我们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呢。
※ 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
人际关系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达的一个途径,但短期内改变“杠精”的行为而获得积极的人际连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新的行为没有被塑造起来之前,我们可以适当地避开人际关系中的“雷区”,选择一些其他不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比如,写日记,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或者可以在晚上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逻辑思维,跟家人去表达,慢慢改变自己的内心感受,也逐渐放弃“杠精”的方式。
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到您,也祝愿您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慢慢建立属于您自己的人际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