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月 乔志宏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政策正式拉开序幕。新高考政策将生涯决策前置,高考不再实施文理科二选一的“简单粗暴”划分,改为6选3或7选3自由组合的学科选择进行走班教学,这几十种不同的科目组合方式不仅关系着高中生当下的学业发展,由于科目选择与高校不同专业的招生要求相关,更影响着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因而新高考政策要求学生更早开始思考未来—“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什么样的事”。
究其根本,新高考政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选择,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期望每个孩子都能有适合自己的生涯道路。新高考在为学生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向其发出了挑战—如何在中学阶段认识自己、认识职业,形成对特定学习任务的效能感、意义感和兴趣,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培养生涯发展所需能力,发展未来知识、技能学习所需的知识与态度基础,成为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孩子的生涯发展与职业道路选择有着尤为深刻的影响。而父母作为家庭这一重要环境中的核心角色,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诸多助益。
生涯是指个人通过从事的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段时间的生活模式,其中职业历程是生涯发展的核心内容。不同的人会拥有不一样的职业经历与感受,有人能自所从事的工作中获得意义感与成就感,在有所成就的同时获得了强烈的幸福感;有人将工作视为养家糊口的工具,在获得温饱的过程中可能缺少一定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当工作与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相匹配时,人们不仅有动力去完成好他的工作,也会从工作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幸福。这种个人与工作的相融合,叫做职业认同。同时,为了能够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职业世界,发展出适合自身的生涯路径,人们需要具有应对环境与事物变化的能力并做好相应准备。这种在应对生涯问题、生涯任务和适应不可预计的生涯事件与生涯情境的心理资源就叫做生涯适应力。
因此,学生生涯发展的目标,就是需要学生既具备较高的职业认同,又拥有较好的生涯适应力。
为了促进生涯发展目标的达成,为人父母,应该了解自己会从哪些方面影响到孩子的生涯发展。
※ 生涯态度与刻板印象
父母对生涯与职业的观念会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言语、行为、活动来影响孩子对生涯与职业的认识。当父母表达出对生涯发展的不重视时,青少年也更可能不在乎自己的未来发展。而正确的生涯发展观念是青少年重视未来发展、进行生涯探索的重要前提。因而,家长应先了解生涯发展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明白新高考并不是简单的选科,而是要学生思考现在与未来的联系。家长应从观念上重视起来,树立正确的生涯态度。另外,家长也要注意避免自己对某些职业的刻板印象给孩子的职业选择带来负面影响。家长对职业的印象往往受到社会声望的影响,如许多家长要求孩子去考公务员、当教师,往往忽略了职业是否与孩子的兴趣、能力相匹配。因此,家长应尽可能多地搜寻职业信息,克服对职业的刻板印象,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 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孩子情感表露的组合,是亲子关系的实质性表现。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并深远持久的影响。父母提供的情感支持与家庭氛围对孩子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至关重要。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益处,具体到生涯发展领域,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提升孩子的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增加生涯探索行为,提升职业认同并增强生涯适应力。因此,家长应增加自身的积极教养方式,减少消极教养方式。
※ 自主支持
自主支持是指父母、教师会支持孩子的决定,为他提供自主選择的机会并支持其独立解决问题,为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理解他的感受并不做出强制或控制性的要求。支持性的父母在青少年进行生涯探索时会给予鼓励,在青少年需要时给予其情感、信息包括经济上的支持。这些支持性行为会成为一种保护因素,在个人遇到困难与挑战时更有力量,能帮助他克服生涯阻碍、形成生涯目标并采取相应行动。来自父母的支持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信心,使得孩子有进行生涯探索的动力与自信,进行更多的生涯探索行为并产生更高的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促使孩子形成生涯兴趣。对于青少年来说,高中阶段是寻求独立自主的时期,他们期望得到更多的控制感与自我管理的权利,依循自己的兴趣与价值观进行学习与生活,因此有更多的自主需要。
上述各个影响因素都能够促进孩子有更好的生涯发展,家长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把上述原则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塑造更积极友好的生涯环境。对此,家长可以做如下事情。
※ 温暖情感的表达
给予孩子安全的爱与适度的关怀,不要吝啬表达对孩子的爱,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细心安慰,关爱孩子的感受并接纳他。关注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孩子沟通注意使用“非暴力”语言,多使用鼓励、宽容、民主的沟通方式。此外,家长不必担心承认不了解的事情会损害父母的权威或地位,承认不足并一起与孩子努力会为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
※ 支持与尊重孩子
将孩子看作能够自己做出决策的青年人,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与鼓励,相信孩子有进行生涯选择的能力并肯定孩子所取得的成绩;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以及自主解决问题。尊重孩子就是要将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对话,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与立场上考虑问题,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与想法。家长可以尝试减少对孩子做出“错误决策”的担忧,从生活中的小事如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制订周末计划开始,慢慢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
※ 提供信息与建议
在孩子的生涯发展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关于未来发展和就业的建议,与孩子探讨未来生活,分析面临的生涯选择,给予一定学业、职业上的指导;为孩子提供关于学业、职业的信息资源及人际资源,力所能及为孩子提供兼职、实习机会,向孩子介绍职业世界以及目标职业的发展路径。父母可能对现今的职业世界并不了解,对稳定性高的职业如公务员、医生等职业有着特定偏爱,也对一些新兴职业不甚关注或存在刻板印象。因此家长可以采取与孩子共同学习的方式,通过查阅资料、访问在职人员等方式一起进行职业探索。
A对孩子过于严厉并否定他的表现。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过于严厉,经常命令或强制孩子做一些事情,对孩子的惩罚往往超过合理的程度。不承认孩子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不认可孩子做的任何事情,拒绝与孩子沟通交流。
B过度干涉与保护。在生活中,父母常常充当孩子的避风港湾,也会担忧这个少年是否有做决策的能力,因而往往不自觉地过度卷入了孩子的生活,干涉孩子做的每件事,如交友、穿衣、学习等,剥夺孩子自主权。对孩子生涯发展的过度干涉,如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强加给孩子或过度参与到孩子的生涯活动中。甚至对孩子过度担心,不允许其进行适合年龄的活动等。
C重要环节缺位。即不参与孩子的生涯发展过程,不关心孩子的情感状态也不解答孩子在发展中的疑问,对孩子的选科选考、课外活动、志愿填报等重要生涯议题不关心、不过问,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新高考对于高中生活带来了很多挑战,也给家长和学生赋予了新的任务。虽然有很多问题,但让学生更早地思考、探索,决定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对自己更负责任,一定是正确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一个有效的“促进者”,提供温暖、有力的支持,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以此帮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适合他们自己、更幸福、更美好的未来。
乔志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导,党委书记,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负责人,兼任北师大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特聘专家。研究领域为大中学生生涯发展与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专项委托“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与推进”等十余项课题,在《心理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國青年研究》等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全程参与22个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