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虹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很多英语教材仍将重点放在文本信息和语言的输入、输出上,课堂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文本内容,在联系生活实际、透过文本的核心主题去真正思考和关注人文话题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付安权(2017)指出,由于核心素养提出的时间尚短,目前使用的教材在编写时在这方面考虑不周详,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拓展各种素材,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服务,整合使用、巧妙运用各种教学资料,形成有广度、有深度的“阅读文本”,并结合有效的课堂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其思维品质。下面将探讨教师如何从教材出发,在课堂上进行具有明确的思维导向性的活动,拒绝“假思维”,拥护“真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环保作为当代的全球性话题,出现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频率很高。这个与人们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应该兼具“真”和“实”两种特性,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然而,纵观上海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却存在一些有“真”无“实”的问题。环保话题的单元学习在每个年级都有体现,如7A Unit 3 Protect the Earth的阅读素材主要描述了地球上人与动物、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简要描述了地球上人为的污染,呼吁大家为了自己的未来保护地球;写作部分提供了一些图片,让学生描述环境污染的现象;最后一段涉及problem-solving,但教材提供的写作模板中只是以简单的一句we must stop doing...结尾。殊不知,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的一个stop能解决的。另外,7B、8A和9A虽然都有涉及环保题材的单元,但关于环保话题的文章缺乏深度、连贯性和系统性,并没有将话题往解决问题的方向上引导,几乎所有的篇章只是以一句口号it is important to/we must protect the Earth作结尾,而没有就如何保护环境展开具体、系统的讨论。
因此,有必要加上关键词为“How”的一堂课,作为对教材的合理补充,这既是对阅读材料的拓展,又能为写作部分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作语言和思维的准备。思维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问题解决能力,而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思维的方法。问题的解决——“How”也不应该由一个单词stop简单、粗暴地概括,而应该在尊重现实的前提下,提出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方法。以“How”为主题的课堂可以体现思维品质的5个基本点:理性思维、批判思维、乐学善思、勤于反思、问题解决(黄远振 2017)。
虽然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过环保话题,但是涉及面小,探讨层次浅。在这个单元的主题阅读话题讨论环节,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环保的观念有些固化。说到环保,就是三大“法宝”:种树、节约用水、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大都将throw rubbish into the bin当作一项重要的环保举措。在学生看来,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就是爱护环境的体现,他们的注意力从未超出小区的垃圾站。对他们来说,环保大多时候都只停留在课本、各种媒体宣传的口号里,并没有意识到可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且很少思考和践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做法。比如,学校到处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形同虚设;每一层楼都放置了饮水机,但能自带水瓶到饮水机接水的学生很少。当在课上展示深圳滨海大道的HOV车道时,几乎没有学生知道其目的和意义。
中学英语课堂应该少一些“假环保”,多一些“真思考”。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真正的环保意识这几个教育目的出发,应该有主题为“How can we protect the Earth”这样的课,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1)我们要的是干净的地球,不仅仅是干净的校园或小家;我们要保护的是地球的大环境,不仅仅是学校、小区等小环境。(2)为环保作贡献,不应该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可回收垃圾桶更不应该只是摆设。(3)环保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人都能参与;环保除了种树、节约用水和垃圾回收,还有很多事情可做。
优秀语料的选择、创造和使用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保证。为此,教师选用了教材的配套练习《综合练习册》中的一段听力材料当作其中一项信息输入,并整合了《学英语报》第9期、第13期中的阅读文章,组织成一篇题为Be Green的文章。
Be Green
Now green is more than just a colour.It also means taking steps(采取措施)to protect the Earth—the water,the land,the air and so on.There are a lot of ways to be green.Here are some of them.
The easiest way is to begin at home:Turn off the lights and TV when you don’t use them.Turn off the tap when you brush your teeth.When you do your homework,use both sides of paper.Use your own cups instead of(而不是)paper cups.In these ways,you can save energy and your money.
We all make too much rubbish.Rubbish pollutes the land and the sea.So let’s make less rubbish.We can do thisby reusing,recycling and sharing.Organize a swap(交换)among your friends often.What can you swap?Books,toys,even clothes.It’s a way for everyone to get something new without(不用)throwing things away.Always remember to take cloth bags when you go to the supermarket.
Act now.Be green and save our home.
虽然以上阅读文本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但本课的阅读重点并不是“理解”,而是“开脑洞”。龚亚夫(2017)认为,学习英语一定要泛而杂,不能少而精。学生要多读、多听,通过英语学习,具备更好的品格,成为具备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因此,作为教材的补充拓展,这将是一堂泛读课,旨在利用文本拓宽学生的词汇、视野、思考维度,并提供思考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有效的课堂活动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下面将从教师“导”的角色出发,分析不同阶段的课堂活动中对学生思维的有效启发和引导。
边复习边呈现贴合主题的图片(见下页图1),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并用特殊疑问词总结所学、强调主题、抛出本课的重点:“We’ve already known WHAT (板书 What)the Earth has to offer and WHY(板书 Why)we need to protect the Earth,nextwe need to consider another important question.”然后,故意停顿,板书H,让学生提出How,并利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图1
T:Yes!In this class,we’re going to learn“HOW to protect the Earth.”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见图2)。目标中呈现第二个本课重要的问题:“Are we helping protect the Earth?”让主题与学生产生联系,让学生“反求诸己”。这两个问题将成为本课的主旋律,不断地刺激学生思考。
图2
学生的惯性思维是线性的“非此即彼”,既然burn things to make energy,那就 stop burning things;既然垃圾污染了海水和大地,那就stop throwing rubbish into the sea and under the ground。针对课文中阐述的两个原因,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开源节流”的方式思考,寻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办法。教师开始追问:“Ok.If we stop burning things,how do we get energy to make things work?We can’t live without energy now.It’s true we should stop throwing rubbish into the sea and under the ground,but then where should we put our rubbish?”
在这些追问下,学生很茫然,却好像突然打开了一个从未涉足的世界。这时,教师趁势引导学生将眼光从身边的小环境放大到整个地球这个大环境,只要还在制造垃圾,就必然对地球有伤害。从而深入问题的核心,思考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开源节流 :“Try to save energy!Try to make new energy without burning things!”关于垃圾,“we can make less rubbish!”(见图3)。这样就到了要解决的具体的关键问题:“Then how can we save energy?How to make less rubbish?”接下来,慢慢引导学生从这个方向思考解决方法,如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share a car,recycle,share 等,这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都会体现。
图3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输入材料,夯实他们的语言基础。通过判断对错(见图4),梳理听力材料中的信息,厘清思路,帮助学生了解出行方法对环境,尤其是空气污染的影响。在完成习题之后,让学生从听力材料中简单归纳save energy and cut air pollution的方法,拓宽其思维,锻炼其推理总结的能力,同时为展示深圳人在交通方面的环保做法埋下伏笔。
图4
T:Yesterday I ask you to observe and find some friendly action/unfriendly action to the environment.I know you’ve found something interesting.Let me show you what I’ve found.
呈现深圳滨海大道的HOV通道(见图5),将话题延伸到现实生活:“Do you know this special lane in Binhai Road?What’s it for?”出乎意料,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教师联系听力材料中的share a car,解释“多乘员车道”的用途。继续提问:“What’s the purpose?Why do we make a special lane for the cars with more passengers?”让学生思考HOV通道的意义:Our government encourages people to share cars so that there are fewer cars on the road.If there are fewer cars on the road—,再次拉长音卖关子,引导学生回答the air will be cleaner。
图5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对照片表示出好奇和感兴趣。教师趁机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提示学生“环保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这个环节的最后,教师再次抛出一个问题,将话题联系到学生身上:“See,Shenzheners are taking action.As students,what can WE do to help?”让学生反思自己可以为环保做些什么,从而导入下一环节的阅读。
教师抛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在文中标出问题的答案。
What is to be gree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at can we do to be green at home?
How many ways are there to reduce rubbish?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方框将不同方面的环保举措进行分类梳理,帮助学生提高整理信息的能力。
挑选前一天的作业中学生拍摄的有代表性的环保/非环保行为进行展示。做得好的,如午餐垃圾分类、自带午餐;做得不好的,如一次性塑料碗、饮料瓶、没有分类的垃圾等。这些照片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他们或面露愧疚之色,或恍然大悟,对自己制造的午餐垃圾、饮料瓶表示震惊。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买瓶装水喝是不环保的行为,而使用自带的饭碗和水壶是很好的环保行动。
在学生反思之后,教师要求他们一起总结学到的所有环保做法,并提问:“Do you think these are good way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Can you think of other ways?Please write down your own ideas at the end of the list.”然后,让学生完成一个自查任务:“Tick,circle,cross and think:Which action have I been taking?(√)Which are the things that I’ve never done?(○)What are the things that I am going to do?(☆)”通过反思和自查,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尝试在以后的生活中践行环保举措,并想出更多办法。在打开脑洞之后,学生确实有了更多主意。
为了照顾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给出3个不同难度的任务,且每一项任务紧密结合主题、阅读材料及生活实际,让学生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自由选择使用电脑和网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目标语言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他们或为小组设定环保宣言及行动(make an action list),或研究所有能够回收利用的物品(make a recycle poster),或策划一场“交换”活动(make a swap poster)。项目式的小组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师用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升华主题,让环保深入人心。
Love the Earth on which you stand
keep it green,our beautiful land.
Love the Earth,the sky and seas
cherish and protect them forever please.
深圳准备立法,强制实施垃圾分类。请你们调查学校和所在小区的垃圾分类现状(个人汇报,小组整理总结):分类垃圾桶设置是否合理?垃圾真的在分类投放吗?做得如何?你周围的同学、邻居懂得垃圾如何分类吗?请根据你的调查做一个方案,计划跟周围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做法,让垃圾分类落实到行动中。
这是一堂“重思维,轻语言”的阅读课。教师在两个方面下了功夫:第一,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材料与形式为己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宽眼界,更好地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服务;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导向,注重建立阅读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点拨学生,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积极的观察、反思、对比、分析、分享,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教师不应为教材而教,而应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每一位教师都应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尽可能在每一堂课上发挥良好的思维导向作用。虽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日之功,但功夫在每一堂课上师生的点滴互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