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波 张 文 王 磊 范广明
人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40%~50%,属于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多发生于皮质下部位,可生长于幕上大脑半球各处,常常侵犯多个脑叶及深部结构,对机体功能产生严重影响[1-2]。胶质母细胞瘤目前主要以手术、放疗、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为主,其中手术治疗为首选手段。多项临床研究指出,在不影响脑部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大地切除肿瘤组织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外减压术是胶质母细胞瘤外科手术中可选择的一种附加术式,有研究指出,胶质母细胞瘤外科手术联合外减压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脑水肿状态,同时降低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显微镜下严格肿瘤切除术联合外减压术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远期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现详述如下。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53~69岁,平均年龄(61.23±3.26)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0.98±3.5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认为脑胶质母细胞瘤;②未出现癌症转移者;③年龄30~60岁之间;④意识清晰能够配合实施调研;⑤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调研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肾衰竭等;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精神疾患者;④接受过放化疗治疗者;⑤预期生存期小于6个月者;⑥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入组患者肿瘤切除术均由我院同一团队实施完成,术前患者接受常规全身检查,实施全身麻醉后进行头皮切口,剪开硬膜并于显微镜下实施相同的肿瘤切除术,术中注意对关键部位或血管附近病灶切除时要先确定界面或范围,肿瘤核心部位要尽量全部切除,其他部位根据肿瘤的质地、颜色、血运等适当扩大切除范围,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实施外减压。
1.3.1 治疗有效率及控制率 对2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有效率及控制率进行评估,并进行组间对比,使用新RANO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将治疗效果区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PD)和疾病稳定(SD),其中CR是指治疗后患者病灶消失,且未出现新的病灶;PR是指治疗后患者病灶截面总和减少50%以上;PD是指治疗后患者病灶截面积总和减少在25%与50%之间;SD是指治疗后患者病灶介于PR与PD之间。RR=(CR+PR)/总例数×100%,DCR=(CR+PR+SD)/总例数×100%。
1.3.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2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诸如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等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
1.3.3 2组患者PFS及治疗12个月后复发率和死亡率 记录2组患者PFS并进行对比,同时对2组患者均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其肿瘤复发率及死亡率,并进行组间对比。
1.3.4 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比 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的评估使用NIHSS量表,该量表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能够对个体神经损伤程度进行测量的量表,该量表共包含15个项目,共有3个维度,评测时间为2分钟,总分为42分,得分>16分的患者死亡率较高,<6分的患者恢复较好,其中0~1分为正常,2~4分为轻度障碍,5~15分为中度障碍,16~20分为中-重度障碍,21~42分为重度障碍。生活能力的评估选择BI指数,BI指数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10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得分≤40分为重度依赖,全部需要他人照顾;41~60分为中度依赖,大部分需要他人照顾;61~99分为轻度依赖,少部分需要他人照顾;100分为完全无需他人照顾[5-6]。
研究组患者RR为73.17%(30/41),高于对照组的48.78%(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2,P=0.015)。研究组DCR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控制率对比/例
研究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3/41),低于对照组的24.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34),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研究组患者PFS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12个月复发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PFS及治疗12个月后复发和死亡情况
术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比分)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指出,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较快,70%~80%的患者病程在3~6个月之间,仅有约10%的患者病程会超过1年[7]。由于此类肿瘤生长速度快,患者脑水肿症状多较为突出,多数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并伴有头痛、呕吐等现象,部分患者也可因肿瘤压迫神经而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言语障碍等[8]。由于生长速度较快,胶质母细胞瘤会快速增殖并浸润至脑组织周围较为重要的神经结构中,且此类肿瘤对放疗、化疗的敏感度较低,因而具有病程短、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9]。近些年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外科手术成为胶质母细胞瘤首选的治疗手段,虽然手术切除后患者仍存在复发风险,但手术切除后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明显缓解,其生存期可以明显延长。
外科切除术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中的效果值得肯定,学者韩波等[10]通过对15例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切除发现,15例患者中部分切术10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大部分切除组及部分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1个月,该学者认为外科切除能够减少肿瘤负荷,改善肿瘤对患者神经的压迫症状,如果术后能够联合放疗、化疗等措施,则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期。但刘小星等[11]的研究发现,胶质母细胞瘤外科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00%,主要集中于术后脑水肿、颅内感染等,该学者认为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严重降低了患者对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同时增加了各类危险因素的发生几率,应积极实施干预。
本文作者通过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方式,就显微镜下严格肿瘤切除术联合外减压术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肿瘤切除术及外减压术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RR及DCR均高于单纯应用肿瘤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本文作者分析认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具有增殖快、恶性程度高等特点,由于生长迅速,加之外科切除对病灶的刺激,多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会出现脑水肿、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脑水肿可诱发颅内高压,使周围脑组织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脑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颅内淤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严重者可诱发脑出血或脑缺氧状态,威胁患者生命。而外减压术能够通过阶梯性减压来缓慢降低脑压,防止脑组织过度移位,同时减压术还能够缓解水肿脑组织压迫神经症状,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也具有一定效果。学者陈鸿尤等[12]通过研究指出,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救治急性外伤性脑肿胀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最后本文还就联合治疗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远期预后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神经功能的恢复,分析其原因为通过及时减压,挽救了因脑水肿导致的濒死神经细胞,同时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也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因而术后远期评估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要优于对照组。
总而言之,显微镜下严格肿瘤切除术联合外减压术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远期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