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术与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比较

2020-09-23 12:26王鹏国贺伯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吻合术食管癌食管

王鹏国 薛 锋 贺伯伟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起居发生了较大变化,食管癌又称食道癌,是由于食管鳞状上皮异常分化引发的癌症,主要分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临床数据显示,食管癌是目前最常见的第八大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病例高达100万例,死亡病例约30万,其中以40岁以上男性为主[1-3]。国内一项调研指出,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1/2以上,每年约有16~20万人死于食管癌,提示食管癌已经对我国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4-5]。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及中医治疗等,其中食管癌手术切除仍是目前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5]。随着近些年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微创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相比与传统术式,微创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6]。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的胸内吻合术,食管癌患者行微创术后恢复更快,术后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能取得与胸内吻合术相似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0.62±2.65)岁,TNM分期Ⅰ~Ⅱ期29例,Ⅲ期14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1.43±1.98)岁,TNM分期Ⅰ~Ⅱ期28例,Ⅲ期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理分期等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入组对象均经胃镜及病理组织诊断确诊为食管癌;②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研;③病历资料齐全;④调研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⑤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检查示肿瘤易出现明显外侵或远处转移者;④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剔除标准:①主动要求终止调研者;②术中发现存在严重腹腔粘连转为开放性手术者;③术后即失联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方式一致,术前均实施静脉复合麻醉,行双腔气管插管,术前10 h禁食水,排空其胃内容物;研究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方式胸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的微创术,术中患者取平卧位,内镜下完成游离胃的处理并实施腹腔淋巴结清扫,而后更换为左侧卧位,胸腔镜条件下游离食管,后右开胸小切口,注意术中可经膈肌裂孔将胃提高至胸腔并做管状胃,可避免进一步损伤膈肌,而后实施食管胃吻合术;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的食管胃吻合术,术中患者取仰卧位,于患者上腹正中做切口,左侧卧位开胸后游离胸段食管,并将胃经食管裂孔提至胸腔行胸内吻合术;术后两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并进行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1.3.1 一般手术情况 由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进行组间对比。

1.3.2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分别使用日本捷斯特HI-101型肺功能测定仪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进行测定,测定时患者保持坐位并处于清醒状态,对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速(PEF)及用力肺活量(FVC)三个指标进行检测,注意每个指标检测3次,取平均值记录。

1.3.3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两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诸如胸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并进行组间对比。

1.3.4 随访情况 对两组患者采用信件、电话、复诊等方式均实施术后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8月1日,随访时间定义为手术结束之日其至末次随访时间,随访指标主要为患者是否出现复发或转移,均需经过影像学或病理学诊断确诊。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手术情况

经记录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对比

2.2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经仪器检测对比发现,术前两组患者FEV1、PEF及FVC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显示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2.3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记录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7/4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类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2.4 术后随访情况对比

经术后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复发或转移率及生存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3 讨论

食管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癌症,其致死率较高,位于胃癌、肝癌和肺癌之后,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食管癌的发病率、致死率同饮食习惯、居住环境有较大关联,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食管癌,有学者研究预测,2035年我国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将达到43.4万和40.8万人[7]。食管癌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咽下困难,早期为含水量较少食物难以下咽,后期逐渐发展为半流质、流质食物难以咽下,食管癌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地域、遗传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现阶段的调查认为摄入过量亚硝胺、真菌感染、微量元素缺乏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食管癌的主要原因[8-9]。当前食管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疗法及化学治疗三大类,其中手术治疗仍是食管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治疗方式。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虽然对食管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术后并发症高发等缺点影响了该术的推广应用[10],随着近些年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管癌患者倾向于选择创伤更小的微创术进行治疗。

本文作者通过将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术式发现,应用微创术的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实施常规胸内吻合术的对照组患者,但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患者长。本文作者分析认为,首先微创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远低于胸内吻合术,这是不可否认的,更小的创口意味着术后患者机体恢复时间更短,因而术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但同时微创术应用内镜也限制了术中施术者的视野,为了更彻底的清除病灶,故而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同时微创术对施术者的要求更高。该结果与学者饶新辉等[1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该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微创术的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74.7±90.3)min,长于开腹术对照组的(255.4±75.1)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19.8±44.0)ml,少于对照组的(200.3±80.3)ml,同时该学者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要稍高于对照组,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为内镜下手术清扫部位更为深入,能够清扫的淋巴结更为全面。

此外本研究还就微创术与胸内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均出现了明显降低,但研究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小,本文作者分析认为,食管癌外科切除术是1种对个体肺功能影响较大的术式,有研究指出,开胸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会较术前下降20%左右,同时发生炎性反应的几率较高,还有数据显示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50%,是导致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术后患者肺功能是评估食管癌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12-14]。本文中结果可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FEV1、PEF及FVC等肺功能指标虽然也较术前出现下降,但幅度较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学者杨博等[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该学者的研究结果提示,微创术患者术后FEV、VC、FVC、MVV、FEV1等指标均优于实施传统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患者,分析其原因为微创术对个体创伤更小有关,但其机制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最后本文就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法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与上文微创术创伤更小相呼应,而术后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两组差异不明显则提示微创术能够达到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类似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相比于传统的胸内吻合术,食管癌患者行微创术后恢复更快,术后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能取得与胸内吻合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吻合术食管癌食管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
老年胆结石96例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