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臣
【摘 要】博物馆是传统文化高度集中的场所,对于传播民族的传统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在新时代媒体的发展下,我们要用好现下创新的传播理念,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从而用更加富有创意的方式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博资源;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创新传播
1.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1.1传统文化奠定创新基础
博物馆如同重要的交通枢纽,文化的传递在博物馆变得更加高效和有序。博物馆通过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平台,为普通大众及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与历史进行穿越式交流沟通的平台。博物馆以高水准的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使我国的文物资源能够通过更好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为文化的传播建立了更好的平台,能够通过更好的方式发挥中华文化的创造力,使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来自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光辉和热量,从而加强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国许多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都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他们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的充分学习、掌握后,进行的开拓与发展,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竺可桢,正是在研究了我国史志、方志、古诗、游记,掌握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线索之后,才写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篇著名论文。文博资源的传播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而且是对未来的展望,在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传播,从而使新时代的发展精神影响到更多的社会大众。
1.2提高公众接受度
文博将中华古老的文明展现在了大众面前,从而使人们能够有一个便捷的窗口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烂多姿的传统文明。人们在历史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并且通过文博为自身打开的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到更多的文物,以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文博在开展文物展示的同时为民众开设了专业的文化交流平台,使中国传统的文化能够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和交流,使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且在文化上颇有一番造诣的人能够通过平台相互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文博对于将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从而用更好的方式促进世界的和谐。历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通过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对人生进行教育和启发,使人们在欣赏文化的同时受益终身,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陶冶了自己的性情。
2.借助媒体的渠道开拓融合之路
2.1借今说古
文博通过与电视媒体的合作,推动了文化传播事业的发展。文博在电视广播的帮助下,推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家宝藏》,将历史的精彩瞬间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观众穿越到了国宝所在的年代,仿佛自己亲身见证国宝的流亡生涯,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引发了一场国民对国宝的热潮,并且相继出现了一些以国宝为主要对象的电视记录片,如《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等,国宝的形象从老迈苍苍的老年人变成了会卖萌、会讲故事的新时代年轻人,肃穆巍峨的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被两个家族居住过的四合院。该纪录片通过短而快的方式向观众介绍了国宝的历史故事,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够感受到国宝的美,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起到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2.2新技术拉近老物件
2017年10月10日至11月30日 “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馆”在故宫博物院的端门数字馆亮相,通过大型高沉浸式投影屏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装备,借助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多种先进技术,让观众可以走进虚拟世界中的养心殿,更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应用,体验养心殿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同时让观众感受故宫的另一面。2019年5月18日于湖南长沙举行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上正式推出了“点赞国宝”微信小程序。用户通过扫码方式进入“点赞国宝”小程序,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分布状况,并且通过点击博物馆的图表就能够获得关于该博物馆的相关信息,信息中有博物馆的旅游路线、馆中珍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博物馆馆长对文物的语音讲解。随着各种小程序、客户端的发展,各大博物馆纷纷通过各种线上互动活动,鼓励用户可以通过打卡的形式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发表自己对博物馆及其中文物的感受,从而用更好的方式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3.借历史,讲今天,增自信
3.1讲好历史故事
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引发了其他西方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争议和恐慌,针对中国的不当言论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能够用更加有用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一个真正的中国,发出中国的声音。纪录片《河西走廊》通过张骞出塞为开端,讲述了自秦汉时期开始中华民族在河西走廊地区的不懈耕耘及建设,直面了千百年来在该区域发生的民族间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真实表现了中华文化一贯拒绝征服、殖民的传播方式。同样的传播模式也可以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史诗记载中发现。文化传播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能够让全世界明白中国的立场。
3.2全面展现文化底蕴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这既是对自身的肯定,也是对于外界的宣言。中国人应该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文化的传承在文物上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文博的工作就是通过博物院来传递中国的文化自信。十九大对文物保护以及社会功能提出了鲜明的观点,认为文物的传承和保护,能够很好地发挥文物的社会功能,使人们受到更多文物的熏陶,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活动中,引发更多对文物的思考。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播出前,在普通大众的观念里一直认为文物的研究、保护及修复是一种清苦、乏味而枯燥的工作。而这一部纪录片给普通观众们打开了故宫那些我们无法进入的宫门,透过这些斑驳而神秘的宫门,观众们看到了故宫博物院是如何进行文物修复,如何进行修复技术的传承,如何在世界最大的文物中对各种文物进行修复。故宫文物的修复大师们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师承关系,中庸而又内敛,正如中华民族的特性一般。而突破想象的非遗技术,巧夺天工的修复手段,也一时掀起了文博专业的热门,大批新时代出生的年輕人发现了中国文博的魅力,发现了中国文物的无限吸引力,因一部纪录片而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4.结论
在各类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帮助下,文博事业通过用的故事模式将各种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同电视广播行业相结合,从而使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事业能够发扬光大。也增加了公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渠道。同时通过讲故事的模式,把晦涩、枯燥又有些难懂的历史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故事,一个个历史书上的名字或图片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或实实在在的物,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众都能有兴趣了解历史。博物馆也逐步转变自己的身份,从一个只懂埋头研究的老学究,变身成为一个新时代的主播,用时代的声音讲述历史的故事。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播事业中,通过对主流广播媒体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完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嘉. 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J]. 传媒, 2019, 000(009):75-77.
[2]张小玲. 浅析融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J]. 传媒, 2017(1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