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2020-09-22 13:28陈晓
读天下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问题

摘 要:在精准扶贫工作领域,文化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对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贫困文化的影响、文化扶贫理念的偏差、文化扶贫供需的矛盾,导致文化扶贫思想认识不足、制度建立不健全、精准度不高的问题存在,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關键词:文化扶贫;问题;原因

文化扶贫,是与物质扶贫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扶贫的重心由过去的经济上升到“扶志、扶智”层面,通过转变贫困人口守旧的思维模式、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念、狭隘的视野以及知识与技能的匮乏,通过提高贫困主体的自身素质,促使其自我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文化扶贫重要理念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单一的物质扶贫模式,从思想层面、能力层面、知识层面入手,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自主脱贫能力,为实现消除贫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结合文化扶贫理念可见:从理论层面来讲,文化扶贫理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文化扶贫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以文化扶贫理念为核心,探索文化扶贫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

一、 文化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任何一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都需要有高度的思想认识,方能取得好的实施效果。在当前的文化扶贫工作领域,无论是贫困户还是基层领导干部,对文化扶贫的思想认识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落后的文化扶贫工作理念,严重影响了文化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首先,基层领导干部对文化扶贫重视低。在精准扶贫领域,笔者认为:文化扶贫是提高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实现真正消除贫困目标的必经之路。唯有贫困户有知识、有技术同时有追求进步的动力,发挥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方能从根本上打赢脱贫攻坚战。但相比较物质扶贫而言,文化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见效慢、投入高,导致基层领导干部会认为文化扶贫毫无用处,甚至认为该政策属“站着说话不腰疼”,尤其是面对一些思想比较僵化的贫困户,文化扶贫政策更加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贫困户对文化扶贫认识不足。正如前面我们所说:很多贫困户穷的不是物质,更主要是思想。思想贫困是导致物质贫困的根源。这种落后的、僵化的思想认识,导致很多贫困户愿意追求眼前既得的经济利益,而不愿从思想上、技术上提高自身的自主脱贫能力。

(二)文化扶贫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文化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多管齐下,方能取得好的扶贫效果。然而,在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域,文化扶贫体制机制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基层政府在推进文化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很难得到其他职能扶贫的协同合作,各自为政、缺少协同和合作、缺乏统一的协调调度机制,导致文化扶贫工作一直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文化扶贫资源浪费极其严重。另一方面,文化扶贫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当前,在文化扶贫领域,“重建轻管”,重“硬指标”而轻“软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文化扶贫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基层执行者没有深入领悟文化扶贫的精髓,而是本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导致文化扶贫很难发挥好的效果。

(三)文化扶贫精准度不高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方面和重要抓手,因此,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方向,尽可能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然而,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由于文化扶贫不被重视,导致“一刀切”“大锅饭”式的文化扶贫普遍存在。这种缺乏精准识别的文化扶贫方式,导致扶贫者对文化扶贫对象以及对象需求等的精准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扶贫资源的分配,进而导致文化扶贫效率低下。

二、 文化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

贫困文化是一种贫困人口特有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贫困的主要根源。贫困文化涵盖的内容有很多,如文化观念、思维定式、行为习惯等。如守旧的教育理念、生活理念,缺乏积极向上的心态,自卑感、宿命感重,不求上进,安于天命,“等、靠、要”的思想等。因此,很多人说:贫困户,不仅仅是物质贫困,更多的是精神贫困。例如,贫困地区,还广泛流传着“读书无用论”“多子多福”“早生儿早享福”等落后、守旧的思想。以“读书无用论”为例,贫困户落后的教育理念,将“读书”的目的归结为“分配工作”,没有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认为“不分配工作”,读书就“无用”。正是因为根深蒂固的贫困文化,导致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贫困户的思想观念,最终导致文化扶贫工作流于形式。

(二)文化扶贫理念的偏差

文化扶贫理念的偏差,主要体现在扶贫工作者身上。一方面,基层政府在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对文化扶贫的认识不强。尤其是在和贫困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根深蒂固的贫困文化,导致基层政府、干部等对文化扶贫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文化扶贫不过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最终这种落后的扶贫理念,影响了文化扶贫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重经济扶贫轻文化扶贫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扶贫更加符合贫困户的需要,同时也能在短时期见成效;而文化扶贫,任重而道远,短期很难见到成效,从而导致很多扶贫工作者缺乏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信心。

(三)文化扶贫供需相互脱离

供给与需求要相互匹配,方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当前,在文化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文化扶贫精准性不高,导致供需相互脱离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文化产品供需存在矛盾。例如,很多农村地区建设了农家书屋,图书馆等,但忽视了很多贫困人口“目不识丁”的现状,导致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文化服务供需存在矛盾。当前的一些文化扶贫工作中,常有“领导干部埋头干,贫困群众一边看”的现象,这种文化服务供需矛盾的想象,导致文化扶贫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参考文献:

[1]杨文.“全面小康”与“文化扶贫”的内在联系[J].学习月刊,2014(14).

作者简介:

陈晓,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河边小学。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问题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贫困县图书馆发展刍议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