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记义 梁裕雄
摘 要: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开始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实现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稳步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共同学习法、小组调查法、团队竞赛法、拼图教学法、思考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可以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那么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化学知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化学课堂中,改变教师与学生之前的角色定位,化学课堂也会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配合、共同进步。在小组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的学生负责数据的整理。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能切实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化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有些实验是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因而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共同学习法
共同学习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在小组中更好地成长和学习。教师要想应用这一方法,就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合理搭配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避免出现合作失态的情况,不同能力的学生承担起不同的任务,促使整个小组合作更加有序,
例如,在教学漂白实验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学生需要组合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同时还要在小组中评选出小组长,带领学生完成各个漂白实验,如氧化型:过氧化氢的漂白实验、吸附型:氢氧化铝胶体和活性炭的漂白实验、化合型:二氧化硫的漂白实验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在完成试验后,学生需要分析和研究不同材料发生漂白作用的真正原因。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汇总起来,构建出一个系统且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此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教材中的知识,还能了解更多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以及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高。
(二)应用小组调查法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应用小组调查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在调查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教学有关氯气的制取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问题如下:①结合氯气制备的原理,分析制备氯气时应选择哪些制备仪器?②根据氯气的性质推测,如何收集氯气?如何检验氯气是否收集满?③氯气有毒,实验室中制取氯气时应做哪些安全措施?④结合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料及其性质,思考氯气中会含有什么杂质,该如何除去?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组装好后,首先应进行哪步操作?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倒吸,拆装置时应注意什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需要组成小组,围绕着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调查。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在调查、争辩、讨论以及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有效提升,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总结的也会更加条理和系统。
(三)应用团队竞赛法
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团队竞争法,可以将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出来,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团队竞赛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会逐渐转变为动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还能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开展有趣的团队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在竞赛中克服各种困难,改变学生懒散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并开展化学知识竞赛,统计各个小组获取的分数。
(四)应用拼图教学法
拼图教学法指的就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和指导学生。例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将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在黑板上将二氧化碳的知识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大体繪制出来。之后,各个小组的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这个拼图填充完整。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在讨论中能实现思维的碰撞。在各小组完成讨论后,就需要由组长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和归纳,将各自绘制的拼图呈现在其他小组面前。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更好地学习。
(五)应用思考交流法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化学学科所具有的规律,创设思考交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化学课堂中,在轻松的交流和沟通中,更好地学习和消化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分子、原子的内容时,就可以以水通电分解为案例,让学生能了解这一化学反应的微观问题。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微观反应呈现出来,如白板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纸片拼图发、磁扣模拟法等。这些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化学知识,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想象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时,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合理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给化学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彭主瑞.小组合作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77-178.
[2]李花艳.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15-216.
[3]杨惠琴.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甘肃教育,2019(18):106.
作者简介:
彭记义,梁裕雄,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港市江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