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述评

2020-09-22 03:36姚正海
科技与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高质量经济

姚正海

摘 要: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自“十九大”以来诸多学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研究,文章采用元分析法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文献主要集中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制约因素分析、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等方面。通过分析发现尽管现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逻辑起点,但对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的构建仍未达成共识,需要进一步继续开展相关研究。

关 键 词:经济高质量发展;元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

DOI:10.16315/j.stm.2020.03.002

中图分类号: F 1203

文献标志码: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YAO Zheng hai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The main contradiction of Chinas society has changed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 period. Therefore, the promotion of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s inevitabl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ny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a study on the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by using the meta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literatu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analysis of restrictive factors, the state of the art, the strategic sugges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complished, and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re provided for the follow up studi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no consens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and research framework, the further relevant research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Keywords: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eta analysi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經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最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出并做出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国情新变化的必然要求。自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概念至今,已激发了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明确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数据来源和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于目前世界数据信息规模最大的中文网站CNKI,该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丰富,可以保证所收集数据信息的全面性。收集过程包括以下两个步骤:进入中国知网页面点击高级搜索选中期刊选项;以“经济高质量”为篇名进行精确搜索,在来源类别中勾选CSSCI选项。

2 研究概况

2.1 文献数量

从论文刊发数量分布上看,研究经济高质量的文献大都集中在近两年,2004年1月1日截止至2019年7月31日CNKI共收录关于经济高质量的核心文献104篇,其中2018年发表文献数量为52篇,2019年发表的有50篇,其他年份仅有两篇。由此看出,学者们对经济高质量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研究结果也更趋于成熟。

2.2 文献合作情况

文献作者的合作程度能够反映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关注度,合作作者的数量反映出研究的难易程度,通过对搜索范围内核心文献作者数量的统计发现,在104篇文献中,两人合作撰写的高达51篇,占总篇数的49.04%,目前对经济高质量的研究以2人合作为主;其次个人独撰的为36篇,占总篇数的34.62%;3人及3人以上撰写的占比最小,说明目前的研究队伍不是很壮大,如图1所示。

2.3 基金资助

国家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通过基金支持科学领域的研究并鼓励学者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目前在我国代表着最高水准的科学基金分为两类:一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搜索到的104篇文献中有33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占比达31.73%,10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占比达9.62%,其他地方级基金资助22篇,占比21.15%。从整体上看,国家对于经济高质量的研究较为支持。

2.4 文献刊源

对收集到的104篇CSSCI文献的来源刊源分析发现,发篇量累计超过3篇的期刊共10种,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宏观经济管理》,刊发文献数量高达9篇,其次是《经济纵横》刊发论文5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经济研究》均发表4篇相关文献,《当代经济管理》、《宏观质量研究》、《经济问题》、《经济学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种期刊均发表3篇相关文献,如表1所示。

3 主要研究主题和进展

梳理研究主题有助于把握当下研究热点与方向,只有明确问题的研究規律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因为同一篇文章很可能探究多个主题,所以为避免划分研究主题时出现重复,本文只按照核心主题进行分类。针对目前学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整理发现,对经济高质量的研究主题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关于经济高质量内涵界定的研究共计10篇,占总数的9.62%;关于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共计10篇,占总数的9.62%;关于制约因素分析的研究共计20篇,占总数的19.23%;目前最热点的主题当属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的研究,共计39篇,占总数的24.04%,具体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涉及的主要研究主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关于经济高质量内涵界定的研究

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根据现有学者的研究可以分为从新发展理念角度、微中宏观角度、供给体系角度进行界定。

3.1.1 从新发展理念角度对经济高质量内涵界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道路选择。王永昌等[1]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视角,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能够在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条件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陈再齐等[2]认为经济高质量是一种能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田国强[3]指出经济高质量要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和创新驱动、从为增长竞争转向为民生竞争,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3.1.2 从微中宏观角度对经济高质量内涵界定

王一鸣[4]认为应从微观层面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中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效益、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区域均衡3个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微观层面上,经济的高质量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高质量,冯莉等[5]在内涵方面指出要实现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目标,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争取提升产品所含的智力含金量;不断提高产品创新,实现从单纯的生产到创新的转变,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观层面上,李香菊等[6]将高质量发展定义为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长动能、提升经济结构的协调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使城乡协调发展。经济高质量是宏观概念,高质量发展不仅仅等同于经济高速度增长,高质量取决于经济增长的效率,所谓高质量是经济增长在数量方面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只包括产量上的提高、结构的优化,还应保持城乡发展均衡,不断为民谋福利、保障人民核心地位。

3.1.3 从供给体系角度对经济高质量内涵界定

周振华[7]从生产函数质变的角度对经济高质量内涵做出解析,认为高质量发展与要素投入、要素配置、产出供给有关。马茹等[8]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具有优质高效供给体系的发展;是以高质量需求为主要内生动力的发展;是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更具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发展;是坚持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9]从供给体系的角度分析内涵,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同时具备供给体系的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的根本特征。

3.2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一项基本政策,目前对评价体系的指标界定不清,要想取得新进展就要借助完善的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国内外学者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看法不一,存在一定的分歧,目前国内对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路径。

3.2.1 采用单一指标度量经济质量发展水平

魏蓉蓉[10]以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为突破口,采用单一指标——全要素生产率(TFP)衡量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根据TFP指标体系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自习总书记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后更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TFP通过效率改革、技术进步、规模效应得到提高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但只考虑到劳动在内的一些生产要素,并没有注意到其他非生产要素,诸如环境对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影响。

3.2.2 采用多个维度指标体系测算经济发展质量水平

现有研究分别从3个维度、5个维度与7个维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测度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

师博等[11]从发展的基本面、社会成果、生态成果3个维度的基础上采用“最小—最大标准化”法构建由6个不同性质的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测算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师博等[12]同样从上述3个维度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其中发展的基本面依然从经济增长的强度、稳定性、合理化、外向性4个角度计量测算;发展的社会成果通过教育指标和医疗指标表现,二者分别是人力资本的知识创新层面和健康层面的表征;生态成果秉持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具体包括单位气体、固体、液体污染排放产出。

诸多学者直接构建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丁涛等[13]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5个一级指标,设立12个二级指标,依据江苏省13个省辖市相关数据得出创新方面的4个二级指标,并将创新作为关键指标,衡量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间的关联程度。华坚等[14]在探究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时,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目标层,构建13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科技创新能力上采用6个正项二级指标分别从研发投入、人才储备、科技成果等5个方面进行衡量。陈晓雪等[15]将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为“6-34”层次结构,6代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有效6项一级指标,其中共享这一指标下通过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二级指标进行测算,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最终通过综合指数法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评价。张震等[16]构建了由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发展协调性、经济发展共享性等7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7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共计38个二级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构建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大部分指标体系都会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测算,而冯梅等[17]在研究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时不直接使用GDP测算经济质量水平,因为高质量注重的是质量的提升而不是数量的增加,所以设立了质量指标、效率指标、动力指标、社会资源利用指标,具体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要素生产率、三产比等。

3.3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自“十九大”提出要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以来,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剖析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因素,希望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更加完善的改进措施,只有准确把握制约因素的作用机理才能找到更合适的解决途径。本文主要从单因素影响与多因素影响角度分析。

3.3.1 单因素角度分析

陈诗一等[18]依托2004—2013年10年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的雾霾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研究发现雾霾污染这一影响因素降低了经济发展质量,雾霾污染通过城市化和人力资本这两个重要传导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大中城市相比小城市在经济发展质量上对雾霾污染的敏感度更高,政府合理治霾不仅可以改善大气环境还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打好防污防治攻坚战尤为重要。刘伟江等[19]以中国31个省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将31个省划分为东、中、西部3个地区,采用实证分析探究地方债务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平滑迁移分析得出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本存量的形式受地方债务的影响,且东、中、西部不同地域的政府债务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采取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进债务风险动态监管、深化财政分权的方式进行改革。涂正革等[20]选取我国1990—2016年间技术进步方向指数,采用计量回归估计的方法验证了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加快了经济增长,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和产业转型,但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

3.3.2 多因素角度分析

何宏庆[21]从科技金融双角度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科技金融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金融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前者为后者创设基础提供丰富物质条件,后者为前者提供助推动力。荆文君等[22]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提出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内在机理从微观、宏观两个不同视角进行探讨,微观层面上首先从成本入手,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营造既具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又具长尾效应的经济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市场供需匹配、完善价格机制,从而提高经济均衡水平;在宏观层面,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提高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种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李辉[23]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剖析大数据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上大数据提升了生产要素组合效率、激发了创新效率、提高了宏观调控效率;大数据在中观层面使产业关联关系得到改变,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同时催生出许多核心产业,微观层面上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思维、管理、经营模式,使其渗入到各行各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的蓬勃增长。陈冲等[24]从动力机制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系统稳定、经济绿色发展、经济福利共享4个不同维度分析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质量的驱动作用。

3.4 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的研究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在质量和效率上的统一,我国在转变经济动能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瓶颈,学者们也越来越关注这一问题,目前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进行研究的文献篇数较多,占比高达37.50%,本文主要从全国层面及区域层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对策建议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3.4.1 全国层面

总体上讲,我国经济要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在动力结构支撑上存在动力结构不良问题,供给与需求方面不能灵活适应,蒲晓晔等[25]以优化供给与需求动力结构作用机理为基础提出构建新常态下的动力体系,需求动力结构上,完善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完善消费补贴的长效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企业要将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利用有利资源发挥优势优化贸易结构。在供给动力结构上,茹少峰等[26]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手段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效率、加大教育培养人才的投资、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不断攀升,但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中、西部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城乡收入差距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实现共享的理念支持下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必要的,各区域之間应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建设实现城乡融合。许弟伟等[27]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提出支持发展实体经济,鼓励新型产业发展、促进传统行业转型。绿色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市场作为主导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保证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和均衡分配、培养作风优良的环境监测队伍,必要时以法治手段维护生态文明,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解决环境问题是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

3.4.2 区域层面

自2000年国家开始对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以来已取得诸多进步,茹少峰等[28]从公共福利、经济增长、生态环境3方面分析西部现状时发现西部经济的发展在财政政策、环境政策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西部经济质量发展的提高主要依靠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建设,大量投入的固定资产同时带来了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目前西部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不增反降,为解决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应及时调整投资方向,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其次西部大开发战略存在抑制外商投资的政策局限,对此要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创造吸引外商投资的软环境,逐步淘汰落后的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力量发展新兴产业,在人才政策上加大激励机制,吸收优质教育资源。丁涛等依据江苏13个省辖市的指标数据,分析科技创新与五大发展理念各层面间的关联程度,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江苏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制造业因较低的劳动成本蓬勃发展,要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营造优质创新环境。马茹等[29]选取我国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共计30个省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测算得出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核心,众所周知科技人才是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科技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从对就业人员学历和教育背景的动态模型研究发现科技人才可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正面效果作用。罗锦程等[30]在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的谈话中指出2019年是四川生态环保工作的关键一年,坚守阵地做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抓住关键对症治疗、引领群众巩固生态成果,在维护高水平生态环境的同时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研究评价

学者们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已逐步实现由理论层面到实证层面的转变,选取的104篇文献中绝大多数采用实证研究,根据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论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仍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需要对原有理论框架不断修正和扩充。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改变经济增长的数量要求、侧重考量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改变过度考虑经济增长数量的短期波动、侧重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评价指标体系是客观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但到目前仍未形成一个公认的评价体系。相关研究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呈现由单一维度向多个维度的转变,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主流,但有些学者设计的指标体系并不能反映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存在过于复杂、指标揭示的信息存在重复现象以及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现有文献认为应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服务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其质量产生作用,需要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营造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从系统整体视角来分析多个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排除学者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阶段单个因素的具体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研究。现有文献分别从单个因素和多个因素角度,分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且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开展了对策建议的研究。研究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功能型社会性支持政策方面的作用,以效率变革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根据所收集的文献采用元分析法进行梳理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目前学者们主要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制约因素分析、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逻辑起点,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

继续深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的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由关注经济增长到关注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同步协调,要体现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另外考虑到其具有的动态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需要不断深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内在规律的研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从而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问题科学性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从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出发,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较为成熟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以及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多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保证指标数据获取的可靠性,提高指标权重赋值的准确性,应尝试主观赋权法(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和客观赋权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神经网络分析法、熵权法等)有机结合的研究,以确保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系统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和对策建议的研究。经济发展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其实质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与对策的研究,应在充分剖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矛盾的基础上,通过纵向和横向多个角度的分析比较,探寻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因素,应该紧密结合我国和区域实际状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个层面研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对策体系,以增强路径和对策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本文是依据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CSSCI期刊上特定时间段发表的关于经济高质量相关文献展开的研究综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研究可以拓展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永昌,尹江燕.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趋向[J].浙江学刊,2019(1):91.

[2] 陈再齐,李震,杨志云.国际视角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制度选择[J].学术研究,2019(2):79.

[3] 田国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协调与改革应对[J].学术月刊,2019,51(5):32.

[4] 王一鸣.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理论视野,2018(11):9.

[5] 冯莉,曹霞.破题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4):74.

[6] 李香菊,楊欢.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优化研究[J].税务研究,2019(5):18.

[7] 周振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结构[J].上海经济研究,2018(9):31.

[8] 马茹,罗晖,王宏伟,等.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7):60.

[9]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2):5.

[10] 魏蓉蓉.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7):116.

[11] 师博,任保平.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J].经济问题,2018(4):1.

[12] 师博,张冰瑶.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9(3):19.

[13] 丁涛,顾金亮.科技创新驱动江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4):41.

[14] 华坚,胡金昕.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8):19.

[15] 陈晓雪,时大红.我国30个省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差异性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4):100.

[16] 张震,刘雪梦.新时代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J].经济问题探索,2019(6):20.

[17] 冯梅,李文华.新中国7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问题,2019(7):9.

[18] 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53(2):20.

[19] 刘伟江,王虎邦.地方债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34(10):73.

[20] 涂正革,陈立.技术进步的方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119.

[21] 何宏庆.科技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8(12):90.

[22] 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9(2):66.

[23] 李辉.大数据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实践基础与政策选择[J].经济学家,2019(3):52.

[24] 陈冲,吴炜聪.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机理与实证检验[J].上海经济研究,2019(6):59.

[25] 蒲晓晔,JARKO F.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优化机理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8(1):113.

[26] 茹少峰,魏博阳,刘家旗.以效率变革为核心的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3):114.

[27] 许弟伟,龚飒.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下资本市场发展的着力点[J].宏观经济管理,2019(1):65.

[28] 茹少峰,周子锴.西部大开发20年的政策净效应与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检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4):63.

[29] 马茹,张静,王宏伟.科技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5):3.

[30] 罗锦程,张藜藜.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 推动四川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J].环境保护,2019,47(6):28.

[编辑:厉艳飞]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高质量经济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