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9-22 10:05陈淑娴任宗强倪考梦
新经济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高质量发展

陈淑娴 任宗强 倪考梦

【摘  要】信息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一是通过拉动效应扩大经济总量;二是激发内生效应提高经济质量。信息消费既是消费内容升级也是消费模式变革,推进网络信息技术与服务模式融合创新,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是提高信息消费水平的有效方式。围绕信息消费价值链推动全面开放式创新,加强产业链协同互动,是推动信息消费内涵式增长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信息消费;高质量发展;开放式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信息科技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信息消费不仅成为各国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也是中国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信息消费作为一种数字经济活动,正以数字化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借助信息网络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创新迭代与新型消费需求碰撞不断释放潜力,而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新型智能硬件不断成熟,信息产品、服务创新水平和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也锻造了信息消费的支撑能力,信息消费延续了扩容提质态势。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等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34.81万亿元,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电子商务市场首位,信息消费市场正全面渗透到衣食住行娱乐等各个领域。

国家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印发的《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部署了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提质、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信息消费者赋能和信息消费环境优化四大主要行动,旨在为信息消费向更好更快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信息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和机制的认识与系统化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建立促進信息消费的长效机制,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当前锻造经济发展韧性、建立国内大循环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信息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当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正迎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技术为标志,建立了现代机器大工业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技术为标志,进入了以内燃机和电气技术为主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子技术为标志,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标志,带动了一批高技术产业的崛起,正在重塑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主导资源由资本、土地、劳动等变为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新要素(甘碧群,2006),信息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包括社会的和经济的价值(J.Martin,1997;朱红,2005;马哲明,2007);新一轮工业革命以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为标志,围绕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形成诸如商业模式的延伸,昭示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肖静华,2020;刘松,2020)。

以卢卡斯、罗默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单纯论及资本积累与技术外生化的局限性。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具有丰裕、共享、动态的资源属性(肖静华,2020),而信息不仅是生产要素,也是一种产出商品,贯穿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显性化知识,对社会发展的生产率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倍增效应。Stiglitz(2002)指出,现有研究多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分析信息要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有少量实证研究证明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和短期波动(贺修铭,1998;胡世良,1998;陈炜,2008),但很少论述信息消费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通常认为,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具有共享性、参与性、增殖性、外部性等特点(尹世杰,2007)。陶伟军(1998)指出信息消费有两大功能:(1)效益功能:信息可通过强化和提高其他各种要素的功能或禀赋,或有序组织和总体协调其他要素来提高生产率以及消费和生产效益。(2)福利功能: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具有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增进幸福指数的作用。有的专家认为信息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价值的催化剂,拉动智能终端制造、智慧城市建设等产业规模,二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剂,推动生产制造等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三是四化融合的黏合剂(徐龙,2013)。还有专家指出信息消费的经济效应体现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增、关联效应突出等。根据信息消费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笔者认为信息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体现在量和质两方面。

(一)拉动效应:扩大经济总量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各阶层的消费需求从数量、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的信息服务、信息内容、信息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的内在价值,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产品消费智能化、服务消费移动化、新型消费升级化、相关产业泛在化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从而拉动经济总量提高。

一是信息消费对投资具有引导和拉动作用。以基础网络建设、设备制造和内容构建为支点的投资有力拉动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ICT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行业渗透性通过产业链延伸与带动效应拉动其它相关制造业发展,智能终端产品的普及让居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与之形成一个投资发展需求的良性循环。

二是信息消费应用场景日益增多,对社会总需求的撬动作用愈加明显。据麦肯锡测算,网络消费每新增1美元会带动近半美元的增量消费,电子商务拉动消费增长效应非常明显。国家工信部与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大约是GDP增速的2倍,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15万亿元。而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正推动信息消费应用场景的延伸。可见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有效拉动内需、助力中国提高经济总量的重要引擎。

三是信息消费升级引导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再创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促进科技创新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网络社交、游戏、媒体等领域都在积极扩展人工智能、VR/AR等新功能来推动信息消费向智能化、多场景方向发展,如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等,这些自动化、低能耗技术提高了要素投入在内生性增长中的贡献度。

四是信息消费有力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信息消费在创造灵活就业、催生新职业、构建新业态上具有强大优势,从就业岗位来讲,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信息消费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0万个,直接岗位的带动数超过350万人,这些新岗位与就业机会主要源于新业态的诞生和线上线下的融合。

(二)内生效应: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信息消费通过催生新产品和新服务业态来优化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社会总产出以及国民收入结构,实现集约型增长。肖荣美(2013)认为信息消费与产业结构具有双向作用机制,信息消费在提高消费结构的同时,通过供需自我平衡机制,反作用于产业结构,使得较低层次产业的资源向高端产业转移,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首先,信息消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信息技术在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空间基础上,对产业融合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庞大的第三产业的结合催生了游戏娱乐、远程教育、线上医疗等新业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消费的增加将调整和优化中国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结构,为新产业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萌发创造条件。

其次,信息消费推动传统产业结构高级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化极大改善了企业运营条件和管理水平,供应链和商务协同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部分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延伸,向全方位商务协同方向发展,以更优化的方式向社会提供服务。还有很多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在数据到信息消费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劳动生产力和产品技术含量,降低物质资源的消耗水平,进而获得创新能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传统工业正在过渡到以数据和信息为主的知识密集型阶段。

第三,信息消费促进消费模式创新和消费结构优化。信息消费在引导消费内容升级的同时还通过模式创新降低衣食住行的消费成本,从两方面发挥扩大消费作用(李洪侠,2013)。一方面,信息消费拓宽了消费渠道,让消费模式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网络购物、手机支付等新业态正成为信息消费的主要增长点,以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介营销模式突破了传统推广市场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的弊端。另一方面,三网融合也极大推动了社会信息化发展,网络产品的多样化开拓了信息消费新市场,除传统实体物品外,知识产权转让、广告设计、报刊发行等虚拟物品的交易数量大幅增长,载体的更新换代让信息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

第四,民生信息消费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等信息消费活动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和普及,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和廉洁程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从总体角度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应对疫情取得了多个阶段性成效,这很大程度归功于各级政府利用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平台在信息传播、引导舆论、启动应急响应以及高效落实等体现出的社会治理能力。近年来不断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综合、全面和智能的系统支撑,数字政务方便了民众生产生活,城市管理和运行基于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了社会智慧管理,增强了城市的产业集聚功能、综合承载功能和民生服务功能。

三、加快创新驱动信息消费

信息消费本身具有创新性,其产业链具有长尾效应,涉及众多产业(韩小谦,2006),虽然中国数字經济发展在消费者指数和数字产业生态上可圈可点,但无论硬件设施和软件开发领域,还是行业模式、服务水平等,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阿里研究院&KPMG,2018)。业内专家指出,产品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力低下,特别是薄弱的开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要发挥信息消费促进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的作用,必须基于信息消费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体系架构,从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渠道三个方面持续创新,进而提高信息消费的质量。

(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

信息消费作为一种数字经济活动,正以数字化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借助信息网络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创新迭代和新型消费需求的不断碰撞而释放出活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其中,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需求最为旺盛,超高清视频、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快速发展,5G终端将陆续上市,智能家居消费也将向万物智联升级。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以及面向网络新应用的关键设备、应用软件和智能终端等创新必然成为信息消费行业发展的基础。

在新基建、内循环等利好因素助推下,中国信息消费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打造“升级版”信息消费势在必行。中国应该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在核心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实现自主创新,培育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改善教育、医疗、城市规划、交通出行等公共服务,促进电子政务、电子物流、数字金融等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和制造业智能升级。

(二)推动信息内容开放式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9月发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满足基本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丰富数字内容供给。

M.Redstone所称的“内容为王”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内容的差异化发展逐渐弱化了网络本身的同质性。随着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消费形态从“信息的消费”转向“信息消费”,为信息内容的创新注入活力。多维动态互动供给模式是信息内容创新的主要特点,智能化、网络化、融合化发展成为新的主题,消费者也成为个性化、定位性和及时性相结合的重要创新主体,如抖音(TikTok)凭借短视频创作、表达、分享、社交等功能而风靡全球。

新型信息产品结合智能研发和信息内容创新,创造出高端产品和服务需求,如智能手机承载更多的商务、娱乐终端,成为居民的新宠。从信息消费的入口贯穿到后端的服务,手机开发商与运营商、游戏、互联网企业之间广泛合作的背后是开放式创新体系的支撑,围绕从信息基础设施到应用平台再到智能终端的信息消费价值链,不同产业链协同互动,借助开放优势汇集创新资源,以此繁荣信息内容应用(张峰,2013),这符合信息消费创新发展的内在特性。

(三)加强信息服务和消费渠道创新

信息消费是消费内容升级也是消费模式变革,是促进国内大循环、供需两端发力的关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网民群体。B2B、B2C、O2O等多元模式和持续创新为信息业务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文化旅游、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闭环,正在不断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信息消费也引导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如Google针对网民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构成了其业务和产品创新的依据;半岛电视台引入Storify软件,自动地拉取、筛选消息并经过故事线梳理做出精彩的报道节目。未来信息消费将高度融合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构建各种新型业务链条,以更丰富多元的创新应用引领信息消费热点。

此外,运行机制关系到创新信息在流动渠道的通畅程度和反馈效率,业内人士认为应加快构建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的新型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同时从需求侧发力,持续推进增收、减税、降费。一方面对互联网、软件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优惠,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完善信息服务业创业投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此外,还要健全信息消费法律保障体系,营造高效便捷、安全可信、公平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

四、总结与展望

新技术的发展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信息终端,信息消费对象、信息消费媒介、信息消费模式等不断出现外延式创新。很多学者指出,中国信息消费正处于1.0阶段向2.0阶段跃迁的新阶段,即从“信息的消费”转向“信息+消费”(刘多所,2017)。作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信息消费是实现扩大内需战略的一个重要增长极。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信息消费展开研究,但目前各界对其界定依然没有统一(杨春立,2013),为了推进中国信息消费向纵深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需探索和研究:(1)对于信息消费的界定分类还处在探索期,过于宽泛化会造成研究的主题混淆,不利于正确认识信息消费的作用机制;(2)企业如何抓住信息消费发展的黄金期,将自身发展融入其中,实现转型升级,与产业链各方合作推出更好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这是政策落实的主要方向;(3)信息与产业的融合作为信息消费的增长点,会产生很大的联动效应,如何测度这种联动效应,是正确认识信息消费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哲明. 信息消费机制及效益研究[D].吉林大學,2007.

[2] 艾瑞咨询. 201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R].艾瑞咨询公司,2018.

[3] 肖静华.企业跨体系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适应性变革[J].改革,2020(04):37-49.

[4] Joseph E. Stiglitz. In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in the Paradigm in Economic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3).

[5] 贺修铭.信息经济和信息消费: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J].消费经济,1998(04):3-5.

[6] 陈炜.我国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金融经济,2008(20):77-78.

[7] 徐龙.以“四大措施”刺激信息消费发展[N]. 南方日报,2013-07-30(F02).

[8] 李洪侠.信息消费是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J].科技智囊,2013(10):38-39.

[9] 韩小谦.信息消费的创新性特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0-12+28.

[10] 史炜.信息消费需要靠增量实现[N]. 人民邮电,2013-07-25(001).

[11] 陶伟军.从消费热点看信息消费[J].消费经济,1998(04):3-5.

[12]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商学院、温州大学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中共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智能制造的传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与路径研究”(编号:17BGL04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结盟能力与开放式创新模式耦合机制研究
开放式创新下的专用性知识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