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的新生产要素、新组织与新就业

2020-09-22 10:05吴清军
新经济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约滴滴司机

吴清军

由于职业与工作相分离、劳动者获得收入机会的便利性、收入分配的激励性以及新工作模式的灵活性,当劳动力市场面临巨大变动时,新就业体系能够快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波动,从而对就业市场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将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一起纳入分配制度当中。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同时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在经济形态、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与传统经济都存在着巨大区别,但关于数字经济的要素配置机制、组织方式以及整体运行形态,亟需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基于此背景,本文将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如何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第二,平台组织将如何配置数据、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第三,数据与劳动的组合,如何实现和增加劳动价值?为了更好阐述以上问题,在具体分析过程中本文将以滴滴出行平台(以下简称“滴滴平台”或“滴滴”)为例进行论证分析。

一、数字化与数据生产

数字化是互联网平台经济最大的基础建设。与传统“双边市场”相区别,互联网平台不仅是供需双边的交易市场,而且是驱动供需双方数字化的核心动力,所以网约车平台不单单是撮合交易的市场,更是实现出行行业数字化的平台。出行行业各要素数字化所生产的数据,是确保供需双方交易达成的最大数据支持。

(一)消费端数字化:出行平台促进消费者权益保障数字化

消费端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按需经济”商业模式的驱动力。滴滴平台消费端数字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出行需求数字化

消费需求数字化是平台数字化的基础。在滴滴平台上,平台对消费者个体信息数字化、消费需求数字化、地理位置数字化等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运算是整个数据架构的基础。

2. 消费评价数字化

出行平台与其他平台相比,它更强调消费的即时体验与感受,所以消费者评价数字化是出行平台运行的重点内容。滴滴平台除了对司机和出行服务的整体星级评价之外,还设立了20多个专项客户评价指标,比如司机绕路、司机多收附加费、未坐车但产生费用、司机服务态度恶劣、司机迟到、车辆信息不符、司机危险驾驶、车内有异味、平台派单太远、司机未主动联系、司机提前计费、司机信息不符、车况不好、车内杂乱不整洁等。在传统出租车行业中,乘客获得的是个体的体验和感受,但在滴滴平台上,通过数字化乘客消费体验和感受,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和了解整体消费市场的信息,为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乘客权益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支持。

3. 消费者权益保障数字化

与电商平台和其他生活服务平台相区别,出行平台不仅实现了需求与客户评价的数字化,更重要的是平台促进了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数字化。自2018年以来,滴滴在出行安全保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努力。在众多举措中,除了加强线下保障服务措施外,数字化安全保障措施成为整个安全出行的核心和重要内容。滴滴平台上实现了“行程前”“行程中”和“行程后”三个阶段的数字化安全保障措施。

“行程前”的数字化安全措施体现在:三证(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验真、人车一致、人脸识别、隐私号码保护、智能风险预测及特殊场景安全提醒等。“行程中”的数字化安全措施體现在:“行程分享”“一键报警”行程中录音保护、在途安全监测、危险驾驶行为提醒、代驾危险预警等。“行程后”的数字化安全措施体现在:司/乘黑名单、取消判责系统等。

与其他生活服务数字平台相比,网约车出行平台除了商品(服务)安全外,还涉及到消费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出行安全保障数字化成为滴滴平台目前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业务运营的主要导向。

(二)服务供给数字化:“订单”全要素数字化

网约车出行平台创新了一种在线工作模式,而在线工作的前提基础是服务供给全要素的数字化。在滴滴平台上,一个订单的完成,并不能简单理解成平台和司机之间“任务分派-业务承揽”的互动,支撑订单完成的基础是服务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化。滴滴平台服务供给全要素数字化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 劳动工具数字化

在滴滴平台上,车辆信息数字化是出行服务数字化的开端。司机注册成为平台司机时,平台将采集和处理车辆型号、车龄、车身颜色、车牌等信息,实现车辆信息的数字化。车辆信息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司机能够从事服务的类型,比如从事快车、专车、豪华车等服务类型。滴滴平台尽管对车辆基本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但和其他生活服务类平台一样,对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工具的实时在线数据管理,都存在较大的困难。滴滴平台目前正在打造车辆维修、保养、加油等车辆服务体系,目标是未来能够实现对车辆进行实时数据管理。

2. 工作过程数字化

工作流程与服务监管数字化是整个出行服务数字化的主要内容,从平台派单、接单、路线规划、驾驶、服务监管、车费结算及客户评价等,滴滴平台实现了整个服务流程的在线化和数字化管理。其中平台派单与在线服务监管,充分体现了出行行业数字化工作过程的特点。

作为任务分派的平台派单,滴滴平台构建了一套主要基于“服务分”而形成的派单规则。“服务分”是滴滴平台根据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从司机接单、接驾、送客、行程后评价等多个维度提取多个数据值而构建的一套司机服务评价体系。这套服务评价体系包含了对司机的工作业绩、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评价等所有信息的数字化,从而能够客观、准确地计算每位车主的服务分,精准、贴切地呈现每位司机的服务水平。平台在线服务监管能够对司机驾驶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比如行使路线、危险驾驶行为、防疲劳驾驶等一系列技术的开发与使用,使得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司机服务的过程。

3. 网约车司机权益保障数字化

为有效保障司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滴滴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线上保障措施,这也使得传统线下的权益保障实现了数字化转换。权益保障数字化可通过滴滴平台的两款在线产品体现出来。

其一,“关怀宝”。“关怀宝”产品是滴滴通过建立完善的垫付、帮扶、援助、关怀机制,给平台车主和乘客提供充分权益保障的在线产品。“关怀宝”针对交通事故、车内冲突、车险拒赔、意外受伤、车主猝死等五大场景,为平台车主及乘客提供7*24小时应急响应、平台主动补充保障、车险拒赔协助处理、医疗费用先行垫付、住院探望关怀慰问、司乘纠纷伤害补偿、意外伤害人道援助、车主猝死公益帮扶、司乘财物被抢保障等九大服务。“关怀宝”无需申请及其他特殊操作,只要在订单服务时间内,就直接予以保障。

其二,“点滴医保”健康保障计划。滴滴金融深度结合滴滴司机的收入特点,首创按接单(行程订单)行为支付保费的保险支付方案,即每收到一个订单的收入时扣除一定金额作为保费进行支付并完成投保。这一付费模式广泛适用于灵活用工人群,降低了这一人群的支付门槛,建立“有劳动就有保障”的保障模式。平台通过专业能力和助推机制,针对司机不同支付能力、家庭情况、风险暴露,定制和提供不同保障范围和厚度。滴滴平台自2017年9月在司机端推出以接单模式付费的“点滴医保”计划,截止2020年6月底,已超过220万司机加入该计划。

通过以上两项措施可以看出,滴滴平台不仅对司机的工作安全、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实施了在线化保障举措,同时也对司机抵御社会风险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4. 服务市场信息数字化

滴滴平台通过“滴滴大脑”的大数据决策智能系统,确保平台对服务市场信息的实时在线掌握,以实现供需最优匹配。“滴滴大脑”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云计算最大化利用交通工具,在供需预测、智能调度、智能分单、路径规划等方面作出最优决策。

在供需预测方面,“滴滴大脑”基于海量订单数据和车主位置信息,预测任意时间段内各个区域的订单需求和供给分布状况,提供最优的未来出行方案。在智能调度方面,“滴滴大脑”基于供需预测结果,大规模有序调动全城可用工具,实现资源最优化分配,力求解决正在发生的以及潜在供需失衡的状况,提升平台效率的同时最大化利用交通资源缓解城市拥堵。

在智能分单方面,“滴滴大脑”通过增强学习技术在车主和乘客的历史数据中习得并不断迭代接单概率模型,提高车主和乘客的匹配度,提升实时全局最优化总体交通运输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在路径规划方面,“滴滴大脑”基于海量出行数据设计全新的智能路径规划算法,更好地从多个维度对实时路况进行评估,从中得出智能出行方案,提升整體交通效率。“滴滴大脑”不仅能够实时掌握出行的数字化信息,形成海量的大数据,同时通过不断克服传统算法的缺陷,能够大幅度提升供需匹配的精准度。

平台作为核心驱动力,带动了供需两端的数字化。在供需两端数字化过程中,滴滴平台上也生产了海量数据,消费市场、交易市场以及供给侧的海量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开发、分析与使用保证了滴滴平台商业模式的正常运转。

二、重新理解生产要素

通过上述分析滴滴平台各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可以看出,数字平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形态和运行模式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数据、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生产(服务)投入与收益分配阶段都有着平台自身的运行模式和规则,对此需要重新理解和解释。本文根据出行平台的特性,主要分析数据、劳动、资本投入与管理等生产要素。

(一)数据成为关键要素

滴滴平台已打通了任务分配、服务、交易与消费评价等所有环节的数据流动。如果按照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数据作为关键要素参与了平台的生产(服务)、分配、交换与消费所有四个环节,从而将司机、车辆、乘客等平台上的元素都整合到平台上,通过大数据运算实现供需最优配置。同时数据也是平台制定规则和实施管理的核心要素,平台上关于司乘安全保障、权益保护、消费评价、司乘关系管理等平台治理规则都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通过大数据运算保证平台有序运转。

从市场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滴滴平台上的大数据划分成供给端大数据、交易数据和需求端大数据。由于平台充分掌握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数据,传统上基于完全竞争的价格形成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以在平台经济中,数据不仅仅是新的生产要素,同时数据也解决了传统市场上的不确定性。数据与大数据运算改变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基于大数据运算的派单机制能够实现平台上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市场供需平衡。

(二)网约车司机与劳动要素

按照传统企业生产(服务)模式,企业组织拥有资本,资本包括了所有一切投入生产(服务)的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固定资产,劳动者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但在平台经济中,滴滴平台上的车辆并非平台所有,而是由网约车司机拥有(司机拥有网约车的形式包括了自有资产、租赁车辆、分期购买等,不管哪种形式,平台不拥有车辆所有权,所有权或使用权归司机方)。滴滴平台虽然不拥有网约车的所有权,但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平台能够掌握所有网约车的信息,并能够在司机工作时,调配网约车资源。

在生产(服务)投入阶段,网约车司机投入一定的资本(网约车),同时还投入劳动生产要素;而平台投入数据、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目前我们很难判定网约车司机与平台关系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收益分配阶段考虑各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分配。数据、网约车司机资本(网约车)、平台资本(平台的资本投入)、劳动、技术、管理等都应参与收益分配,同时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三)平台管理要素

平台组织通过数据与数字化技术对平台上的网约车司机、物料资源、技术资源、资金、市场与客户关系、政策与政府资源等进行管理,以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与出租车企业相比,平台除了对自身的技术、资金、市场与政府关系投入了更多管理之外,平台还在任务分配(派单)、服务流程与服务内容、安全、司乘关系以及违规行为处理等方面都加强了管理,同时对网约车信息也加强了数据管理。平台的这些管理更侧重于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

基于以上对平台经济的数据、资本、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分析,本文认为平台经济不仅产生了新的生产要素,而且改变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甚至改变了传统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随着平台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对平台上的生产要素及其配置机制重新考虑,同时对平台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及收益分配关系重新考虑。

三、新工作模式与平台就业体系

网约车司机工作与传统出租车司机工作存在着较大差别,新的生产要素投入和新的要素配置机制,创新了平台新的工作模式,同时也构建了平台就业体系。

(一)新工作模式

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有其独特性,与在固定工作场所的工人相比,他们的工作场所是流动的,工作有着较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但网约车司机的工作在接入平台和数据之后,与传统出租车司机又有较大区别。

1. 新工作市场

网约车司机与传统出租车司机相比,在工作市场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第一,数字平台带来收入机会

这是按需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差异的特征之一。传统出租车司机需要自己在路上揽客,但网约车司机的订单由平台分派,这是网约车平台一直强调平台降低交易成本、降低司机空驶率的特点之一。这背后体现出,在工作市场中,两种不同类型司机获得收入机会的途径差异。传统出租车司机获得订单的机会依靠的是自己的经验、判断及偶发因素等,但网约车司机不能在路上招揽乘客,只能通过平台的派单获得订单。出租车司机直接从市场中获得乘客的“要约”,而网约车司机是从平台方接受派单,其背后体现出平台通过大数据运算和派单机制带动就业的重要作用。

第二,以“服务分”为主要依据的工作市场竞争

网约车平台为司机提供了平等进入的机会,获得订单的机会是平等的,但司机获得订单的数量与质量则依赖司机个人在平台上的工作数据。在滴滴平台上,司机获得派单机会主要依靠的是个人的服务分,而服务分主要包括司机个人在平台上的劳动给付、服务态度以及乘客评价等因素。所以,网约车司机在平台上的工作竞争,并非机会主义和个体经验主义,而是建立在行为大数据上的工作业绩,数据和大数据运算决定了司机在平台上的竞争力。

第三,工作与职业相分离的灵活性

传统出租车司机虽然可以灵活、自主安排每天的工作,但工作与职业是一体的,他们在工作市场中要变化工作,也意味着职业的变化。而网约车司机的工作并不受职业的影响,他们可以在工作市场中灵活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滴滴平台上,既有符合零工经济特征的司机,同时也有职业化的司机,平台并不要求司机必须具备职业身份,只要车与人获得了从业资格,就可以获得工作机会。

网约车平台创新的工作模式使得网约车工作市场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获取收入的机会。平台订单改变了传统出租车行业中乘客的直接“要约”,其背后体现出大数据与平台技术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平台带动就业的功能和作用。

2. 大数据计酬

在以往的讨论中,往往把收入报酬看成是劳务给付的对价,但不管司机与平台签订何种类型的合同,这种对价原则都无法分析清楚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报酬。按照2020年4月平台分成的规则,网约车司机获得每单的收入报酬为:每单收入=业务费用×100%+订单奖励×100%+附加费用×100%+其他费用×100%,所以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报酬包括了业务费、奖励费、附加费以及其他补贴等。以北京市快车—普通型工作日实时用车为例,网约车司机获得的收入包括了起步价、时长费、远途费、远程调度费、乘客加价以及特定区域计价等7项费用。

通过这么复杂的计算方法,网约车司机获得100%的业务费、奖励费、附加费及其他各项补贴。网约车平台计算收入报酬的模式改变了传统计时工资制度,同时也改变了简单计件的工资支付模式,它是通过大数据精准计算劳动者在平台上的劳动给付。这种通过大数据计算收入报酬的模式,体现出灵活工作市场中大数据计酬的特性,同时也能保证劳务给付在收入报酬上的公平性。

3.权益保护

过去几年,滴滴平台对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护做了多项尝试与努力,已在商业保险中积极尝试商业保险保障方案,两个突出的项目是:“点滴医保”和“关怀宝”。滴滴在2017年启动“点滴医保”健康保障计划,目的在于借助商业保险帮助解决司机的健康、医疗、养老等问题(见表1)。“关怀宝”安全保障项目是滴滴平台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平台司机安全。

在新的工作模式中,数据、技术等新生产要素的投入,使网约车平台不仅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同时也提升了网约车司机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劳动产出。数字化订单的新管理模式,不仅保障了出行服务质量,同时也增强了网约车司机在工作市场中自主选择的灵活性。网约车司机可以不受职业限制,自主选择获得收入的工作方式。随着网约车平台的不断发展,在政府机构与平台的积极探索下,未来网约车司机的权益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平台新就业体系及其价值

与实体经济中通过投资拉动就业不同的是,平台经济是通过平台数据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就业。由于滴滴平台拥有了消费端(乘客)的数据、出行的数据以及供给端(网约车和网约车司机)的数据,所以平台可以通过数据的开发与使用带动整个出行產业链的就业。除此之外,平台还可以通过出行数据赋能其他出行方式,比如与出租车、共享单车以及公交出行等融合,为从事这些行业的劳动者提供收入机会或提升工作质量。

滴滴平台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就业,主要表现在围绕“人”(司机)和“车”(网约车)的就业上。滴滴平台与汽车制造业、共享单车、传统出租车、公交车等整个出行行业的融合,充分表明滴滴平台正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从网约车市场走向整个出行市场,在商业模式上形成了滴滴平台生态体系。在滴滴平台生态体系中,通过数据、技术、资本要素的投入,正逐步形成滴滴平台的就业体系。

以上我们从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平台组织与新就业体系。平台新就业体系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商业模式或劳动者与组织关系上的创新,更体现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机制以及收益分配机制的创新。新就业体系与传统劳动力市场相比,在劳动力市场的驱动力、要素配置机制以及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根本区别。由于职业与工作相分离、劳动者获得收入机会的便利性、收入分配的激励性以及新工作模式的灵活性,当劳动力市场面临巨大变动时,新就业体系能够快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波动,从而对就业市场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网约滴滴司机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滴滴”上的叮咛
画与理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老司机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滴滴断臂求生?
老司机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