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微博时代是微博与微信共存的时代,而不是微信取代微博的时代。微博是自媒体,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交互性、自由性、碎片性和变异性等特征。微博在传播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威胁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微博非主流多元意识形态给其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微博意识形态进行治理要提升到国家治理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依宪治理思维、建立道德自律机制、遵循微博意识形态流动性规律、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实行多中心差序治理等是捍卫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后微博时代;意识形态;微博;微信;网络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20)04-0038-07
在公共权力对网络进行强势治理的前提下,微博进入了后微博时代。与微博时代相比,后微博时代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在微博时代,意见领袖或网络大V在微博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引领作用,而在后微博时代这一镜像已经不复存在;在微信出现之后,微博独大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微博与微信共存;微博时代是意识形态处于流动、分化与聚集的时代,后微博时代的微博意识形态则具有固化和“小圈子”特征。尽管如此,微博的自媒体特征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微博是自媒体,而微信除了公众号之外,具有半封闭半开放的性质,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自媒体。微博自媒体公开性和开放性的特性是微信无法超越的。不可否认,在微信强烈竞争态势的存在下,微博的发展空间被微信挤压,但微博的自媒体功能依然不可忽视。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微博是自媒体的一种,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发挥不好,就会起到消极作用。而如果发挥得当,则对于加强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政治经济社会稳定,提高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后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发展面临新机遇
微博是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自媒体,其意识形态传播作用仍然不可忽略。与微信相比,其作用更为明显。微信是小众且不具有公共开放性的“小圈子”,“小圈子”不可能取代自媒体。微博意识形态具有平等性、多元性、主体虚拟性、交互性、自由性、碎片性和变异性特征,这是由其客观必然性决定的。微博技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利用。现实生活是划分为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不同的人在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正当诉求,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在网上必然体现为意见和意识形态的多元性。每一个人在现实中都是真实的,在微博上尽管采取的是实名制,但网名及其有关信息是虚拟的,真实的现实主体性被网络虚拟的主体性所取代。微博意识形态并不是纯粹的,网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感偏好选择自己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既有相互排斥的内容,也有相互交互的内容。网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又具有表达的自由,在网络上的表达是现实表达自由的延伸。微博意识形态及其表达,并不是系统化的,而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重新組合和阐述具有变异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微博意识形态被网民不断解构、曲解、重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产生变异。意识形态的微博化或者微博上的意识形态,都给不同的意识形态带来了发展机遇。在后微博时代,微博为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博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融媒体的重要平台。在微博时代,微博只是单一的自媒体;在后微博时代,微博具有融媒体特征,其融媒体具有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叠加、累积、聚散功能。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论等通过具有融媒体特征的微博而得以传播与扩散。微博中短而精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容易被网民所接受,微博中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图片、动漫、表情包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对于传播主流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微博意识形态具有传播快捷性的特点,这有利于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快速传播。
第二,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功能。在微博时代,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推进,形成了微博意识形态新格局。在后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在现实和网络社会同时发挥自上而下的灌输、引领、推进、掌控作用,并具有使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向主流意识形态演进、演变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微博以其自媒体“短平快”的特性与功能助推着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传播与扩散,丰富了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层次、品质和水平,增强了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已经具有固化特征,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边界,形成了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小圈子”,微博网民对于其他不相容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度也明显提升。当然,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这种功能是以宪法和法治为前提的。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官式文化群氓的支配范畴”;另一种倾向是“市民趣味的、下意识的奴化形式”[2](p.95)。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如果趋近于两种倾向的任何一种或者兼而有之,都会增加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危害程度。因而,在提升包容度的同时,要对这两种倾向予以高度防备。
第三,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共同构建核心软实力。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核心软实力,在于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在核心价值观上具有同一性或者同构性。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在概念上是同一的,如民主、平等、法治、诚信、爱国等。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既可以在概念内核上共同发力构建,也可以通过核心构建不断拓展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哈耶克认为:“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正是传播新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个信念一直是自由主义信条的基本内容。”[3](p.242)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4](p.478)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核心软实力,具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
第四,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使微博主流意识形态时代化。在微博时代,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中国化,且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消解与损毁。在后微博时代,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推动微博主流意识形态时代化,具有丰富动态的时代特征。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5]微博的公开性和开放性特征,使其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过程中还是反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状况的“晴雨表”,从而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的过程中更能有效地调节自身,更能准确地反映时代的变化。
第五,微博使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如前所述,在微博时代,微博只是单一的自媒体;在后微博时代,微博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性媒体。微博意识形态的“融媒体”化即是大众化,微博意识形态的简洁化和精致化即是大众化。微博意识形态向微信意识形态传播,或者微信意识形态向微博意识形态传播,前者由开放走向半开放,后者由半开放走向开放,都使微博增加了意识形态传播功能。微博不但是主流意识形态见微知著、深入浅出的重要平台,也是由精神力量不断转化为实践力量的巨大平台和有效机制。意识形态微博化的核心是“微”,其功能是以“微”促大、以“微”见大、以“微”见精。只有主流意识形态进入微博,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化,才能逐渐变成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使之形成自觉的政治确信。
由此可见,在后微博时代,如果利用好微博技术平台,就会不断提升微博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与互动,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开放与宽容,从实质上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和时代化,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范围、层次、深度、效果,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繁荣与进步。
二、后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后微博时代,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意识形态传播引发心理趋同效应;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都呈现出碎片化、极化和非理性化倾向,传播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微博意见领袖或者网络大V尽管影响还在,但影响力日渐势微;网民自我构建和抱团取暖的“意识形态蚕房”不断强化,具有民粹主义特点的反主流意识形态日渐呈现新态势。此外,微信又挤占了微博的部分空间,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新平台,并使微博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再次得到强化。
(一)心理趋同效应的挑战
当某条非主流意识形态微博得到了大多数网民的认同时,网民易于产生趋同心理,在强化某条非主流意识形态时,反对其他与自己意识形态不一致的网民群体,甚至以政治正确、道德制高点的名义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构建与垄断。在这种情况下,非理性的革命心理、网络群体极化、原教旨主义等会不断涌现,进而冲击、解构主流意识形态,革命心理更容易爆发,仇恨心理更容易扩散,极端非理性极易得到宣泄[6],从而形成非主流意识形态极化效应。萨托利只看了政治舆论的正向功能,即舆论是一群公众或数群公众的散乱思想状态与有关公共事务状况的信息流的相互作用[2](p.86),却忽略了政治舆论的负向功能,而且他还主张淡化意识形态功能,回到价值、知识、思想本原。其实,网络舆论、微博舆论都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起作用,都对形成舆论产生正向和负向作用。
就负向作用来说,当网民以不同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聚集,且因为自恋而产生虚幻的政治正确进而产生伪善的崇高感、神圣感、崇拜感、庄严感时,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狂热危害就会迅速产生。自以为政治正确的网民还会对与其不同的主流或者非主流意识形态群体充满敌意。在后微博时代,人们的情感信仰取代事实,人们更倾向用情感和个人信念去解构、重组、消解、消融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微博意识形态碎片化、断言式、重复式、口号式的传播同时降低了网民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乌合之众式狂热、群体性极化会弱化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力和构建力。
(二)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变异性
碎片化、极化和非理性化是变异性的三种主要表现方式。非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一样,在微博上同样呈现碎片化的特征,这是由人的网络阅读快餐化规律决定的,也是由网民阅读心理决定的,同时也是其面对网络海量信息而被动选择的结果。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碎片化本身就具有了变异性,当以碎片化传播并重新凝聚时,其变异的程度加深。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在碎片化传播时发生变异,就会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易于形成新的原教旨主义倾向,且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既会攻击主流意识形态,也会攻击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从而严重破坏微博意识形态之间的均衡状态。
微博各种意识形态具有极化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微博意识形态是现实意识形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变异,大部分网民没有受过系统化的教育,或者在现实空间缺少表达的渠道和空间,在微博传播意识形态时,加上了个体化、主观化的意识形态理解,这种理解与个人心理偏好、意识形态选择偏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有时会以极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网民在微博表达的意识形态越极端,越容易吸引受众与粉丝,从而通过受众与粉丝来寻找归属感和存在感。微博意识形态极化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对意识形态内容本身进行取舍并进行极化消解;二是對网络事件及其信息进行意识形态注入并通过意识形态对网络事件及其信息进行消解。一般而言,网民对网络事件及其“好消息”往往采取调侃和不信任的态度,对网络事件的“坏消息”则倍加关注,并通过意识形态对其进行负面评价,使“坏消息”传播呈现出意识形态的不可控性和累积性。“坏消息综合征”是意识形态消解的集散地,呈现出“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7](p.28)。对于“坏消息”进行意识形态消解的主体在微博时代主要是网络大V或者意见领袖,一般网民则失去了自己的理性判断,盲目跟着网络大V或者意见领袖的判断走,这导致破坏了微博各种意识形态的平衡状态。在后微博时代,虽然网民摆脱了网络大V或者意见领袖的话语影响,但后者的思维惯性仍然对网民产生影响,他们往往通过标签式、断言式的方式传播不利于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坏消息”。
微博意识形态非理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意识形态情感带来的非理性,这集中体现在民族主义方面;意识形态信仰带来的非理性;在辩论时产生的即时性非理性。网络上年轻人居多,思想和价值观不成熟,或正在成熟的过程中,更易于导致非理性,于是骂战成为微博的一大场景,诸如“互骂对方是猪狗的,网络意见领袖互相咒骂,网络公知粉丝互相叫骂,民粹国骂不绝于耳。在网络上进行恐吓、视为发泄场所的有之,侵占个人隐私的有之,一些人没有稳定的价值观,只有骚动甚至是动荡不居的情绪。他们无视客观效果,无视客观影响,无视对社会和他人的伤害,无视法治的边界。长此以往,会导致政治无序和社会无序,进而引起社会动荡”[6]。
(三)意见领袖或者网络大V的影响力日渐式微
目前,网络治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对网络大V的专项治理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使得他们不得不从微博退守到微信中去,但他们的意见影响力和意识形态影响力仍然存在。意见领袖或者网络大V通过意识形态观点影响其他网民的意志。勒庞说:“群体的轻信、极端与情绪化反应等弱点,显然既为领袖的品质划定了上限,也给他动员自己的信众提供了许多可乘之机。”[7](p.18)意见领袖或者网络大V具有跟踪网络事件及其信息的抓取能力,为了达到吸引受众和粉丝的目的,向网络热点事件注入意识形态,或用政治隐喻、表情包、图片、动漫、漫画等手段夸大扭曲网络事件,以强化网络事件及其信息的意识形态色彩,吸引那些意识形态情感与价值感强的人介入其中,而网民则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意见领袖或者网络大V的免费宣传工具。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具有不可避免性。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或多或少都具有西方的色彩和成分,这也给意见领袖或者网络大V推介和宣传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平台,而在追求轰动效应的同时,也为西方意识形态提供了传播了契机。总体上看,在后微博时代,意见领袖或者网络大V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不过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分析。意见领袖或者网络大V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在有利于加强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同时,也影响了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这是因为,如果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开放性不足,就有陷入僵化教条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如何保持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开放状态与网络意见领袖或网络大V言论表达状态的平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四)刻意反主流意识形态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某一非主流“意识形态蚕房”仅接受与个体相一致的意识形态,排斥与个体不一致的意识形态。如果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体意识形态相一致,就容易同化或被同化,否则就会被排斥。二是网络个体因特殊情境而产生特殊心理并不断强化。如因网民厌恶某个人或某个事件,进而反对和某个人或某个事件相关的主流意识形态。三是某一族群因其情感和信仰与主流意识形态不一致甚至相矛盾而刻意反对主流意识形态。四是网络上“别有用心的人”有意识地与主流意识形态对抗,发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反的言论,刻意强调和突出反对立场。进而言之,公共权力越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这部分网民越是批判主流意识形态,并不断努力寻找主流意识形态的瑕疵进行批判,并制造批判效应。公共权力越是对网民给予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这些网民越是向相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方向走得更远。
三、后微博时代意识形态的优化治理路径
后微博时代既提供了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挑战。表面上来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最好的选择,但网络技术带来的虚拟性、复杂性、多变性、脆弱性、突发性、即时性等给意识形态治理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就治理的措施而言,对微博意识形态的宏观治理、中观治理、微观治理、个体治理又难以相互协调和相互匹配,对意识形态的治理往往需要层层传导、层层加码、治理主体责任卸载和转移等,这都加大了意识形态治理的法治成本、行政成本、风险成本。与此同时,微博的个体基本自由和个人隐私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给微博网民带来了不应有的巨大的心理负担,进而影响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树立宪法尊严的步伐。因此,对后微博时代意识形态传播进行优化治理,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
(一)逐渐培育和形成依宪治国的思维方式
依宪治国既是理论体系,也是实践体系,由理论体系转化为实践体系,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只有把传统权威治理的思维方式转化为依宪治国的思维方式,并进而转化为依宪治国的行为方式,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后微博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和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基本特性没有改变,微博传播的基本特性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依宪治理微博,依宪治理微博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依宪治理微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曲解和主流意识形态极化后的扩散,无疑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对于依宪治国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建立道德自律机制
人是具有道德与理性的动物。道德的人既是自主的人,也是对他人独立的人格给予平等尊重的人。每一个微博自媒体人都是自主的,具有独立的特性和尊严。每一个微博自媒体人都必须对其他微博自媒体人给予平等的尊重。對其他自媒体人进行攻击、谩骂、仇视的非理性意识形态言论明显违背了基本的道德,秀智商、站在道德制高点、站在政治正确制高点对其他自媒体进行意识形态式侮辱和诋毁,破坏了宪法平等和自媒体平等原则。人是具有理性且有限理性的人,具有基本的底线的判断与推理能力,但同时也具有理性不及的局限。微博自媒体人并没有离开人的理性,但因其理性不及的局限,在面临微博海量信息时,其德性和理性被不断地削弱,在微博自媒体散布虚假消息、传播意识形态谣言具有不可避免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道德自律机制显得尤其必要。如建立网络道德、微博道德审核机制,将违背网络道德、微博道德之人进行惩戒;构建网络道德、微博道德诚信体系,将违背网络道德、微博道德之人拉入黑名单;建立网络道德、微博道德准入制度,对违背网络道德、微博道德之人提高微博准入门槛。
(三)按微博意识形态流动性规律进行治理
流動性是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规律,这在微博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就微博而言,流动性是指各种意识形态交锋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变异。其流动性既与微博意识形态交锋的范围、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网络各种事件和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微博意识形态流动性也与公共权力的干预程度有着重要关联,后者改变着微博意识形态流动的方向、频率、速度、性质等。微博意识形态的流动,或者是因事件而由弱变强,或者是因事件而由强变弱。微博意识形态无论流向哪个方向,最后都会形成一个基本的边界,这种边界不是极化的边界,而是意识形态影响的边界。按照微博意识形态流动性来治理的核心,就是防止因微博意识形态的越界及其极化而影响微博意识形态传播的健康生态。按照微博意识形态流动性规律来治理,防止其产生具有破坏性的溢出效应。要建立微博意识形态流动的理性机制,防止非理性泛滥;要建立微博意识形态的稳定机制,防止破坏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要建立即时性预警机制,防止微博意识形态传播带来的政治与社会风险。从一般意义上说,微博意识形态传播的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来自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但也不可否认,如果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缺少互动性,也会带来类似于“黑天鹅”或“灰犀牛”的风险。
(四)维护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维护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可以采取法治手段、道德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维护微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主要以法治手段为主,道德手段与法治手段相辅相成。政治手段主要是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采取的稳定手段,但要以法治为保障。经济手段主要是指在对那些恶意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微博自媒体人进行法治手段制裁的同时采取经济制裁手段。技术手段是指对破坏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进行删除、屏蔽等操作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算法等手段。要高度重视网络大V或者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理解和掌握政府解决种种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方法,使他们思考问题多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多从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微博群体中,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8]。意见领袖的言论是网民思想的风向标。意见领袖积极发挥微博主流意识形态桥梁纽带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上传下达,从而起到维护微博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此外,还应加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技术监管力度。习近平多次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9]。
(五)实行多中心差序治理
在后微博时代,微博意识形态的多中心化已经形成。对微博非主流意识形态应该视其对主流意识形态危害的性质、程度、范围等层面而进行多中心差序治理。从原则上来说,对主流意识形态危害不严重的,实行从轻治理;对主流意识形态危害严重的,实行从重治理;对与微博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互相制约平衡并没有产生危害性的,可以顺其自然发展。治理不但是多中心,而且要具有差序性,即构建从宏观、中观、微观着眼的自上而下的垂直治理体系,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治理,形成差序治理的格局和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英]阿兰·艾伯斯坦.哈耶克传[M].秋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D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728/c64094-29433645.html,2017-07-28.
[6]张爱军.微博政治伦理的瓶颈及其疏导——基于罗尔斯的视角[J].探索与争鸣,2013,(9).
[7][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8]陈显中.政务微博引导网络舆情的机制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2,(3).
[9]裘勉.自媒体平台,如何让监管部门“少上门”?[D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720/c1003-29417890.html,2017-07-20.
[责任编辑:张英秀]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Improvements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n the Post Microblog Era
Zhang Aiju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Shaanxi710122)
Abstract:
Post microblog era is the era of coexistence of microblog and wechat, not the era of microblog replaced by wechat. Microblog is self-media,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quality, openness, diversity, virtuality, interaction, freedom, fragmentation and variability. Microblog will threaten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n different degrees when it spreads mainstream and non-mainstream ideology. The non-mainstream multi ideology of microblog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ainstream ideology. The governance of microblog ideology should be promoted to the level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trategy. The basic way to safeguard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microblog is to strengthen the thinking of governance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to follow the law of ideological mobility of microblog, to maintain the security of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to implement multi center differential governance.
Key words:
post microblog era, ideology, microblog, wechat, internet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