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 龙科军 刘建超 梁少雍
摘 要:针对湖南省2017-2019年195处事故多发点的治理工作开展研究,发现湖南省5类典型的事故多发路段,包括:急弯、陡坡、视距不良、平面交叉口、接入口。结合各市县经验,总结了各类事故多发点治理基本措施。对比事故多发点治理前后的安全性指标,发现治理效果显著,事故数和事故死亡人数减少50%以上,同时,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段治理效果更好,而平面交叉口、接入口的治理效果相对偏弱,表明平面交叉口和接入口事故处治难度更大,需要继续加强管理和治理。
关键词: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点;处治措施;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U491 文献标识码: A
Validity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 on representative road accident prone location
ZHOU Lu1, LONG Kejun2, LIU Jianchao2, LIANG Shaoyong1
(1. Transportation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Changsha 410100,China; 2.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mart Roadway and Cooperative Vehicle-Infrastructure Systems,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195 accident prone locations from 2017 to 2019 in Hunan Province, and classified those into 5 types of accident prone locations, which include sharp curves, steep slopes, poor sight distance sections, at-grade intersections and road accesses or exits.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from different city and county authoriti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basic treatment measures for each type of accident prone locations. Comparing the safety indexes before with after treatment, we found that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 The accidents number and fatalities decreased over 50%. Furthermore, the effect at sharp curves, steep slopes and poor sight distance sections is better. However, the effect of at-grade intersections and roadway access and exit is relatively weak, which indicates that treatment at grade intersections and roadway access and exit is more difficult. We suggest that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strengthening traffic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in these locations.
Keywords: Traffic safety; accident prone point; treatment measures; effectiveness
近年來,湖南省人、车、路等交通要素迅猛增长,截止2018年,全省道路里程近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居全国第6位。道路交通的大发展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2018年,全省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618起,导致死亡人数1124人,经济财产损失达5522.8亿元。为此,湖南省相继发布了《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考核办法》《湖南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工作方案》《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道安监管云”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事故多发点的分级挂牌整治,有效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2017年至2019年,湖南省针对事故多发点开展了省、市、县三级挂牌治理工作,其中省级挂牌195处,建立了“在省道安委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各级道安委负责组织、协调实施,各级道安委成员单位服从参与”的事故多发点治理工作机制。经治理,原有的事故多发点段的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明显下降,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以湖南省事故多发点治理工作为基础,归纳事故多发点的道路交通特征,总结治理措施和经验,为事故多发点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始终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各国对于事故多发点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两个研究方面:一是判断出道路上存在交通隐患的地点;二是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对隐患较大的路段进行改善。刘会芳[1]针对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类型和功能特点,对事故易发点从“视线诱导”“危险评估”“强制减速”和“安全防护”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安全设施优化放置方案,对连续坡道、隧道、平总线性组合提出了优化改善对策。马刚等[2]对福银高速某长下坡路段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统计分析,查明事故特性以及分布特征,针对找出的事故原因,提出对既有路面处理、增设避险车道、提高中央护栏的防撞等级、完善标志标线等措施。孙维富[3]通过建立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类识别模型,从驾驶人、车辆、道路、环境四个方面对高速公路致因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工程、教育、管理、急救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来降低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敖慧云和李骏[4]对江西省高速公路事故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造成事故多发的原因,分别在管理方面、人的方面、车的方面、路的方面提出了安全改进对策。裴玉龙等[5]研究道路线性中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交叉口等各项参数的设置问题以及对交通事故的影响,认为高路基与陡坡路基会危及交通安全的观点,分别针对平曲线半径、曲线转角、纵坡坡度、路基高度、边坡和平面交叉口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陈宽民等[6]研究了城市交通事故时间、空间和事故人群分布特征,总结了造成事故多发的原因。分别在加强高发时段的交通管理、改善交通环境、事故救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朱新征[7]分析了某高速公路3年的交通事故数据,筛选事故多发路段并且归纳了事故多发原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提出的多种改善方案进行排序,得出满足现有条件的最优改善方案。刘唐志等[8]以重庆南涪公路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交通安全改善评价,并将交通事故四指标和交通事故致死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改善效果进行了评价。赵勇刚[9]分析了造成事故多发的原因,并且从道路条件改善、交通管理、交通安全意识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刘敏和韩凤春[10]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治理顺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治理排序的指标,建立了事故多发点治理排序模型。卢辉忠[11]等人提出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等级评定,并且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张景宏[12]总结了事故多发点的确定方法,分别从改善道路条件、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2 典型事故多发点类型分析
对湖南省2017年至2019年三年的事故多发点资料进行整理,总结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道路特征条件,事故多发点的典型路段包括:急弯、陡坡、连续坡道、视距不良、平面交叉口、接入口、交通标志标线不完善等,各种路段比例如图1。
(1)急弯路段
急弯路段,由于视距不良和车速过快,容易造成两车相撞或者是车辆驶出路外,导致较严重的交通事故。
(2)陡坡/连续坡道
连续坡道也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載重汽车连续上坡时,发动机过热,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下坡时,载重汽车制动器的长时间的制动,有可能造成制动性能的衰减乃至失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视距不良路段
国道、省道、县道部分路段因为树木的遮挡而影响驾驶人的视距。驾驶人在行车的过程中,当行车视距不能够保证时,会加大驾驶人的紧张状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4)平面交叉口
平面交叉的车流会产生交叉冲突点、分流冲突点和合流冲突点。国省县道大都为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交叉口混行,交叉口未进行渠化,交通秩序混乱,加剧交通事故的发生。
(5)道路接入口
部分事故多发路段穿越城镇、乡村等,非机动车辆会聚集在村、镇路段的道路接入口处,既挡住驾驶人的视线,又阻塞交通;接入道路大都为等级低的乡村道路,而且接入口大都没有加速车道,造成接入口驶入车辆与主线车辆之间过大的速度差。
(6)交通标志标线不完善路段
1)交通标志磨损老化严重,标志标线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以及车辆碾压,模糊不清的现象;一些交通标线夜间反光效果差。
2)标线设计存在不合理、字符方向色值不正确的现象,车速较快的时候,驾驶人不能够及时获取相应的字符信息,影响车辆安全行驶。减速标线设置不合理,在一些交叉口以及长下坡路段,减速标线设置的数量少,达不到使车辆减速慢行的作用。
3)标志牌面信息模糊、反光性不强,标志标牌的视认性较差,信息残缺,容易影响驾驶人的信息判别的时效性。
4)标志牌被遮挡,驾驶人很难获得有效的信息。
3 事故多发点治理措施及其有效性分析
3.1 治理措施
总结2017-2019年间湖南省14个地州市针对事故多发点的治理工作经验,汇总各类事故多发点的主要治理措施。
3.1.1 急弯路段
单个急弯路段的主要风险因素是视距不良或车速过快,易发生两车相撞、单车碰撞山体或车辆驶出路外事故。改善措施如下:
(1)重新改建小半径圆曲线,增加曲线半径;
(2)重新设计曲线部分的超高及加宽,增加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纠错空间;
(3)在弯道的外侧增设了安全护栏和提高了安全护栏的等级;
(4)提前在急弯路段增设线形诱导标志和警告标志,提前设置减速带和纵向减速标线,确保将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3.1.2 连续坡道
车辆在长下坡路段行驶时,由于长时间的制动,容易产生刹车失灵,导致追尾事故、冲出路外的交通事故,对于长下坡道的治理措施如下:
(1)在长坡道的起点、坡顶以及终点公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爆闪灯;
(2)增设警示标志、视觉错觉标线、震动标线等,在下坡道处增设减速带以及限速标志;
(3)设置高防撞等级的中央分隔设施及路侧安全护栏。
3.1.3 视距不良路段
标准视距应当满足车辆安全行驶的需求,使驾驶人可以看到前方一定范围内的障碍物和车辆,方便驾驶人采取安全的措施。针对视距不良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1)清理路口通视三角区内的障碍、对视距不良路段的行道树、灌木等进行清除;
(2)挖除上边坡土石方,延伸行人及驾乘人员的有效视距,减少事故发生机率;
(3)在视距不良的路段增设限速标志,并且在合适位置解除限速标志。
3.1.4 平面交叉口
针对事故多发路段的平面交叉口的改善应重改善平交路口的道路条件和交通管理条件,以达到解决和处理交通隐患、减少交通冲突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措施:
(1)明确分割交通流 分离交通冲突区域
对于未设置交通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主路设置路口警告标志、限速标志,支路设置减速让行、减速带等设施,对于满足条件的交叉口增设信号灯;对于已有交通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了各种交通渠化措施,将具有冲突的机动车和非机动等分隔开,互不干扰。确保主要交通流的优先通行权,提升行驶的安全性。
(2)行人过街安全设计
部分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量大,但没有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设施,针对这些交叉口增划了人行横道线,增设了相应的警示标志和限速标志,保障行人过街时的安全性。
3.1.5 道路接入口
公路在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段时,往往会有大量的道路接入口,由于快速行驶的车辆有可能在道路接入口处与横穿的行人和自行车发生碰撞。对于道路接入口处交通隐患的处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通过学校路段的接入口处,设置注意儿童标志和限速标志,在學生集中穿越公路的地方应设置人行横道线,视距不良的路段可设置物理性减速设施;
(2)穿越集镇和村庄路段,设置限速设施、村庄警告标志或注意行人等警告标志。易超速路段设置减速标线和物理性减速设施;
(3)在支路进入主路前设置减速丘和相应的标志、标线,强制车辆进入主路前减速,支路口处设置停车让行标线等。
3.2治理效果评估
选择19处事故多发点进行效果评估分析,对比治理前后的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事故多发路段经过综合措施治理之后,交通事故的发生数和死亡人数都得到了下降,事故发生数的降低率多数在50%以上。其中,连续坡道、急弯、视距不良路段的治理效果更明显;交叉口、接入口的效果相对偏弱,表明此类事故多发路段处置难度更大,需要继续加大管理手段和治理工作。
4 结语
结合湖南省2017年至2019年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总结事故多发路段主要类型,分析了各类事故多发点的事故原因,分类归纳了处置措施,对比事故多发点处置前后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也表明平面交叉口、沿线接入口的处置难度更大,需要加强相交道路的管理、车辆驶入的管控。
参考文献
[1] 刘会芳. 高速公路事故易发点段综合整治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 马刚,闫大江.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J].公路,2017,62(02):143-146.
[3] 孙维富.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 敖慧云,李骏.江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4(04):63-66.
[5] 裴玉龙,马骥.道路交通事故道路条件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3(04):78-83.
[6] 陈宽民,王玉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01):84-87.
[7] 朱新征.道路事故多发点治理对策优选[J].科技资讯,2018,16(08):54+56.
[8] 刘唐志,彭康,曾超,安冠宇.山区二级公路交通安全工程治理技术及效果评价[J].公路与汽运,2013(06):86-89+174.
[9] 赵勇刚.对事故多发点和危险路段治理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2):27-28.
[10] 刘敏,韩凤春.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排序方法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04):87-90.
[11] 卢辉忠,毛志坚,钟天宇.道路危险等级评定及排查治理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9(05):137-140+152.
[12] 张景宏.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及多发路段的鉴别与治理[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2(04):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