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的现实意蕴、基本样态与实现路径

2020-09-22 00:51李悦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李悦

[摘要]高质量就业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标志,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核心追求。高质量就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先目标。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的路径主要有:搭建紧密型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高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悅(1984- ),女,河南驻马店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3-0104-04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和国家高度关心关注就业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高质量就业”列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目标,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列入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党和国家把高质量就业提高到战略性高度,高质量就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先目标。

一、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现实意蕴

1.高质量就业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逐步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高质量就业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实现高质量就业,才能推动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直接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必须挑起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担,努力推进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2.高质量就业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标志。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高低的最根本标准,便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人才培养质量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年均向社会输送1000万名毕业生,每年培训上亿人次,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①他们日益成为支撑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力军。就业质量是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根本指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会影响行业企业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职业院校的社会声誉。因此,高质量就业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诉求,也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标志。

3.高质量就业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核心诉求。从毕业生个人成长成才的愿望来看,他们迫切需要高质量就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讲,就业意味着生存,意味着能够挣钱反哺家庭,同时就业也是毕业生走向社会实现立业的基础,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高质量就业是每个毕业生的核心诉求,通过就业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高质量就业可以有效提升毕业生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激励毕业生更加自信有为、努力工作。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的基本样态

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就业工作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二是就业工作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三是能够较好地满足劳动者在工作环境、经济收入、精神满足等方面的需要。高质量就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会随着时间、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也会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技术升级而不断发展和丰富。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的基本样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院校层面。就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院校自身发展来看,高质量就业表现为学生抢手、企业欢迎、社会口碑好。学生抢手具体表现为:一是就业率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强,能够帮助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行业企业愿意聘用。二是留用率高。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并通过自身努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愿意留用。企业欢迎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企业对职业院校高度认可,愿意与院校合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合作项目,共同培育人才;二是基于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的高度满意,企业欢迎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单位任职,并愿意提供合适的岗位和诱人的薪水。社会口碑好主要表现为:一是院校综合实力强,专业建设有优势,在各类技能比赛、综合评比中整体表现突出,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二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行业企业口碑好;三是毕业生发展潜力大,社会贡献度高,被家庭认可、社会肯定,社会反响好,院校声誉高。

2.毕业生个人层面。就毕业生的个人愿望与发展诉求来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表现为首岗就业好、转岗能适应、发展有空间。首岗就业好主要体现在:一是所在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岗位能力要求;二是薪酬待遇起步高;三是工作环境好,有较好的工作硬件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毕业生乐于接受工作单位、岗位,能够较快地融入工作环境,与同事和谐愉快相处。转岗能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毕业生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技能掌握牢,具备适应新岗位的较好的理论和能力基础;二是毕业生学习能力强,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始终关注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岗位因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所提出的新的岗位能力要求,不断学习不同岗位的相关技能;三是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工作中能够树牢创新意识,在了解情况、掌握现有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善于创造性地做好工作,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发展有空间具体表现为:一是薪酬待遇提升有空间,薪酬待遇能够随着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个人对企业贡献度的提升而不断提高,为毕业生积极工作加油鼓劲;二是学习提升有平台,行业企业能够为毕业生搭建学习平台,创造学习机会,提供学习条件,让毕业生学习提升有空间,工作努力有后劲;三是发展进步有潜力,行业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能够与其综合能力相匹配,并且其岗位、职位随能力的提升而不断提高,让毕业生工作有干劲。

3.行业企业层面。从用人单位层面看,高质量就业主要表现为工作稳定性高、工作匹配度高、工作效能高。工作稳定性高具体表现为:一是毕业生能够长期为用人单位服务,跳槽率、离职率低;二是毕业生工作态度积极,技术技能水平良好,并保持长期稳定向好的工作态势;三是工作关系整体和谐稳定,单位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工作时大家互帮互助、凝心聚力,生活中友好互助、和睦相处。工作匹配度高具体表现为:一是毕业生所学专业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相匹配;二是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与行业企业的要求相匹配,能够解决行业企业生产研发的实际问题;三是毕业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行业企业的发展速度同步,毕业生注重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养,能够满足行业企业适应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工作效能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作质量高,毕业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在生产、服务、管理过程中树牢质量意识,追求质量品质,生产的产品质量过硬受欢迎,提供的服务质量上乘暖人心,管理工作目标明确,方法得力让用人单位放心;二是行业企业的效益好,毕业生综合能力强,工作效率高,主人翁意识强,全体员工凝心聚力,促进行业企业良性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社会价值。

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路径

1.搭建紧密型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第一,推进“双环境”育人。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同时让师生深入企业,推进校园和企业“双环境”育人,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文化,领悟职业精神,习得职业技能。一是学生融入岗位。要不断强化校内生产型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职业技能,培育职业精神。将校企协同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技能培育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精准对接。二是教师融入企业。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对接,鼓励教师加入企业生产研发团队,使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了解行业企业一线岗位能力要求,将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将岗位能力转化为教学内容。第二,实现“双主体”培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行业企业职教人才能力需求,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精准对接,全方位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一是企业融入学校。企业与院校合作,开设冠名订单班,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院校聘请、企业安排技术骨干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手把手传授技艺,让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二是项目融入教学。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把企业实际生产的项目内容转化为教学模块,使教学场景与教学内容真实化。依托院校先进的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企业与院校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让企业技术骨干、研发专家带着项目进校园,开展好技术创新、产品革新、精湛技艺传承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企业与职业院校双赢。

2.构建高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一,德育为先,专业素养培育并进。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政治立场坚定、职业素养良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学生政治理论体系教育,提升学生政治素养,让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充分发挥思政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辅导员育人功能,把学生德育工作日常化、生活化;同时,着力推进学生专业素养教育,确保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技并修、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协调发展,理论与技能并重。职业院校培养的主要是服务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职业院校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理论与技能并重育人。一方面,院校要加强学生专业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学好技能的基础,更是以后走向社会,适应岗位变化要求,提升综合技能素养的关键;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这是由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技能性特点决定的。努力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第三,对接需求,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同步。一是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需要对接。尤其是当前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持续调整,职业院校要时刻关注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变化,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二是教育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对接。职业院校教师要深入行业企业一线,了解岗位能力要求,并据此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确保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步伐能够适应岗位能力变化需要,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要同步。

3.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一,注重结果评价。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根本的指标。职业院校在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要尤其突出结果评价,依据毕业生的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的各项能力考核指标、就业情况等,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并做好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第二,关注过程评价。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要加强过程评价,确保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落实好,确保学生的每项技能培训工作都能做到位。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做好过程评价,定期做好人才培养评价与分析,不断调整、改进教育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三,实行多方监测。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要实行多方检测。一要做好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关注行业企业的反馈意见,通过用人单位切实掌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寻找差距改进教育教学;二要做好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了解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岗位适应情况,掌握毕业生实际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三要建立第三方监测机制,通过专业化公司对院校的办学情况做好综合测评,做好诊断和改进工作,切实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4.构建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第一,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让学生了解做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通过邀请成功校友来校做报告,讲述自己求学期的奋斗过程、毕业后的辛苦打拼以及后期的成功收获,激励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第二,督导学生提升职业能力。职业目标确定了,就要督导学生依据目标找差距,不断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学习政治理论提升政治素养,培育“工匠精神”,实现德技并修,切实提升职业能力。第三,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对毕业班学生要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学生求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依据自身条件筛选理想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掌握基本的面试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推介自己,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第四,辅导学生适应岗位要求。毕业后继续跟进,了解学生岗位适应情况,一方面辅导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另一方面依据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

[注释]

①田丽,赵婀娜,张烁,等.高質量发展呼唤高技能劳动大军——来自山东、江苏、浙江、贵州、广东等地的职业教育调研[N].人民日报,2019-07-26.

[参考文献]

[1]曹振国.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96-99.

[2]苏丽锋,赖德胜.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逻辑与政策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业,2018(2):33-38.

[3]邱佩钰.高质量就业视域下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新思路[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10):24-27.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