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容
九年前,我刚到一所乡镇中学任教,教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并兼任班主任。初秋的一天,我站在宿舍的阳台上看着放学的学生们。他们三三两两地谈天说地,十分热闹,唯独我班上的小王同学在后面慌慌张张,一路小跑——他可能急着回家吧。
几天观察下来,我发现小王每次都是慌慌张张地一路小跑。我感到很奇怪,但也没有多想。
一天,上完晚自习,小王叫住我,他说:“老师,我能请您帮个忙吗?”我问:“什么事?”
小王吞吞吐吐,半天才說:“老师,他们排挤我,每次下晚自习后都不愿意和我一起回家。我回家要经过卫生院,沿着路就是卫生院的太平间……我特别害怕从那里经过,您能不能在下晚自习后,站在宿舍阳台上看着我过去?”
小王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比较内向也没有朋友,一个初三的男孩子怕鬼可能让人笑话,他憋了好久没敢对别人说。
我立马答应了他,承诺每天会把阳台的灯打开,站在阳台上看着他。然后我拿上手电筒,说:“今天先送你回去。”
送小王回家的路上,我们几乎没说话,就沉默着走过了那条让他害怕的路。到了他家门口,我说:“其实也没啥好怕的,世界上没有鬼。但即使害怕也没什么,我和你一样大的时候也这样。你放心,老师以后每天都会在阳台上看着你。”
从那天起,我就打开阳台上的灯,站在阳台上看着小王经过那条路,小王偶尔会回过头来朝阳台张望,我便向他挥挥手。
就这样,我一直坚持着,直到第二年四月份,小王来找我:“老师,我想试一下自己一个人回家,您不用再在阳台上看着我了,我不想再麻烦您了。”
那天晚上,我没有开灯,但依旧站在阳台上,我看见小王一路小跑,在离开那段小路时,回头看了一下。我向他挥了挥手,他也冲我挥手。我知道从明天起,真的不需要再打开阳台的灯、站在阳台上了。
转眼到了2014年,小王高中毕业,他告诉我:“老师,我想学医,我要改变自己胆小的性格。听说学医的时候要上解剖课,要在满是人体器官标本的房间里做实验……”
我问:“那你不怕吗?”
他笑了笑说:“怕,但是总得克服。我上初三那会儿,您一直在阳台上看着我回家我才不那么害怕,可是我总归要独立,您也不可能一直看着我呀。”后来小王考上了三峡大学医学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我和家人们在家隔离。一天晚上,我收到了小王的信息:“老师,我要上前线了,我在武汉同济医院,是主战场,我要冲锋在前。”
“这是好事,用你学的知识去帮助病人、帮助国家。”
“但新冠肺炎很厉害,传染性强,目前也没有什么特效药。”
“我也听说了,不过不要害怕,老师会看着你的。你要相信,你的身后是党和国家,还有亿万同胞为你们加油鼓劲。去吧,不要害怕。”
“好的!”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关注武汉的疫情,更加关注武汉同济医院的消息。4月8日,武汉解封。我赶紧给小王发了一条消息:“武汉解封了,你们胜利了!”
他回复我:“谢谢老师,刚下火线,在酒店隔离,一切平安,勿担心。”
曾经胆小的男孩,如今却成了一名英勇的抗疫战士。此刻,我从教九年的自豪感喷薄而出。
作为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为了适应社会生存的知识与技能,一种是让一个人走完一生的精神支撑,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用“我会看着你”这几个简单的字,帮助孩子成为栋梁之材,而他们以各种方式回馈社会、国家,也成为我继续追寻教育理想的精神支撑!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