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关切 寻求共情

2020-09-22 08:27
对外传播 2020年8期
关键词:肺炎社交上海

在全球共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的大背景下,作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疫情信息的重要窗口,《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 、第六声(Sixth Tone)、一财全球(Yicai Global)等上海外宣新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用心讲好中国战疫故事,回应关切、寻求共情,在海外社交平台和受众间收获良好反响。

一、主动设置战疫议题,制订相应传播策略

在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变得纷乱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上,适时发声、以正视听,是外宣媒体的职责所在。而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需要传递出去的“中国声音”各有不同,需分阶段制订相应对外传播策略。

疫情初期,除及时报道防控信息外,“第六声”积极借助更易为西方社会接受的第三方声音揭露外界歧见、吁请国际合作。譬如针对西方一些国家出现的歧视华人乃至亚裔的现象,“第六声”外籍记者比克·巴德利(Bibek Bhandari)撰写《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种族歧视》,直指其背后根源系西方社会在文化和政治领域的偏见。再如《新冠肺炎病毒反应和仇外政治》和《重整中美关系正当时》两文,分别由意大利籍南京大学副教授安德烈·巴尔蒂尼(Andrea Baldini)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外籍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格雷格里(Josef Gregory Mahoney)撰写,力证对中国疫情放大式的恐惧源于西方媒体误导和将政治考量置于理性思考之上的倾向,同时呼吁中美之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加强合作。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企稳复苏成为新的热点议题。《上海日报》迄今已在海外社交平台刊发近90篇有关中国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援助抗疫和复工复产的报道,其中尤以跨国企业为关注重点,展现中国及上海在改善营商环境,协助企业克服困难、重拾活力中的努力。“第六声”选取解封前后的武汉作为观察经济社会复苏的横截面,4名记者在一线采访17天,对武汉的经济、社会、农业、文化等方面作全方位报道。20余则报道和视频聚焦疫情“临时孤儿”、“朋克之城”复苏、湖北小龙虾重振之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之路等议题,不少选题角度新颖,鲜有外媒涉猎。

据统计,《上海日报》在海外社交平台刊发的有关中国经济和文化活动走向复苏相关报道已被海外媒体转载多达100次。其中,香港《南华早报》引用《上海日报》有关上海举办“五五购物节”的报道、美国《国际财经时报》转载关于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将如期举行的报道、位于纽约的剧院新闻网(BroadwayWorld)转载了关于上海大剧院在暂别公众100天后推出网上演出的报道。这3家国际网站的触达人数分别为2150万人次、391万人次及190万人次。“第六声”借助小切口描绘大图景的报道,一样受到海外媒体青睐,其报道《中国实体书店在疫情中突破困境》《中国公益组织为前线女性医护人员送关怀》和短视频《上海酒吧疫情期间开启线上“云蹦迪”》均被英国广播公司(BBC)引用。

二、分享中国战疫经验,回应海外受众关切

作为全球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的国家,中国战疫经验和体会值得世界分享。上海外宣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紧扣要点、回应关切,此类报道海外受众十分关注。

2020年4月13日,“第六声”推出广东驰援武汉医疗队医生吴凤的口述稿《我在武汉ICU的7个星期里学到了什么》,分享了医疗队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如何帮助武汉医院做好防护、渡过难关,以及如何逐渐认知新冠病毒、掌握治疗重点的过程。报道被美国知名急诊医学专家卡梅隆·凯尔·塞德尔等在推特上推荐后,引发国际医疗界人士的转发和关注,单周阅读量即达14万人次。此后,“第六声”又推出多篇一线医生口述稿,阐述新冠肺炎临床治疗遇到的问题、检测标准逐渐改良的过程、抗体检测的实践、方舱医院如何运作和病人及家属哀伤辅导等广受关注的话题。作为早期抗击新冠病毒的医生,中国医生的口述内容为各国同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经验。

5月11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在闭园107天后重新对外开放,成为全球首个重启的迪士尼乐园。《上海日报》在海外社交平台以图文及短视频直观展示乐园重新对外开放的情况,呈现旅游市场走向复苏为中国经济注入的活力,也报道上海迪士尼乐园新设定的周密防疫计划及严格的限流措施。该报道在脸书和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触及数达13294人次,互动数1112人次。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在报道上海迪士尼重新开园的稿件中,也引用了《上海日报》关于上海自3月起无本地新增病例的报道。

三、讲述中国平凡人的故事,产生共振传播效果

讲述普通中国人小而美的故事是中国外宣媒体开拓对外传播的新路径。在疫情报道中,这种在视线上采用平视角度,在语态上突出生动鲜活,不求高大上,但求细腻真实,向海外读者呈现特殊时期普通中国民众生活和工作状态,在形式上多用图片和视频的贴文,能有效拉近与海外读者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激发海外民众对中国好感。

“第六声”的《武汉“窗帘连续剧”结局暖心》在社交平台覆盖量69万人次,互动量13万人次;组图《杭州小学生戴“一米帽”上学》覆盖量达59万人次,互动量35万人次,一些外媒版权部门发来邮件表示希望购买图片。短视频《上海硬核老爸发明婴儿保护舱》覆盖量达10万人次,互动量4.5万人次;短视频《意大利小提琴家阿尔多·西奇尼与中国音乐界“云合奏”》被西奇尼本人在脸书上转发,并评论说:“这是一个在黑暗时期的美好故事。”此外,以“武汉市民在东湖边跳水”为代表的系列海报也因视角独到,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武汉解封”系列最佳媒体设计,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获得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外宣媒体真实透明的报道,我国在防范境外输入性疫情时采取的硬核举措和温情服务也收获了理解。例如“第六声”刊发的《外籍人员返沪,上海警察机智翻译“隔离”》在海外社交平台覆盖量达15万人次,互动量3.2万人次。在脸书上的1000多条评论和分享中,海外网友纷纷称赞上中国警察可爱、友好、有耐心。短视频《上海机场防疫的一天》纪录了疫情发生后浦东机场最忙碌的一天,展现了入境分流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众多海外读者,尤其是美国读者赞扬中国防疫措施到位,批评美国政府防疫不当导致很多无辜生命丧于新冠病毒。在片中出现的乘客卡罗尔(Carlo Wu)恰好在脸书看到这则视频,并留言道:“机场所采取的如此到位的防疫措施是上海有条件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响应级别的原因之一。我们在这里能够安全地外出和进行娱乐活动。”美国读者沙瓦娜·汉普顿·里德尔(Shawna HamptonRiddle)留言:“我想对上海采取的这些防疫措施表示感谢。感谢你们让上海的生活恢复了自由和便利。”

四、凭借财经专业优势,驳斥唱衰中国言论

上海“第一财经”是在海内外财经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财经专业媒体,“第一财经”创办的全英语外宣新媒体“一财全球”发挥全球朋友圈的独特优势,以中国积极抗击疫情,保障民生为主线,持续在其海外社交平台对话栏目中发表独家专访,先后推出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Stephen S.Roach)、伦敦政经学院全球事务研究院院长博格洛夫(Erik Berglof)、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前主席特纳(Adair Turner)、前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部主任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拉尔斯·彼得·汉森 (Lars Peter Hansen)和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副总编辑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在内的系列海外财经权威人士采访,展现全球顶尖经济学者和金融专业人士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有力驳斥了唱衰中国发展的不利舆论。

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拿大央行任职的“一财全球”评论栏目主编马克·克鲁格(Mark Kruger)发表多篇分析文章,从疫情防控、货币政策及宏观数据多个角度解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明确提出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强,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结构调整的空间较大。

截至目前,“一财全球”已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中国战疫贴文近2000篇。海外社交平台总浏览量近600万人次,互动量30多万人次。疫情期间,其海外社交媒体的阅读量比平时增长约74%,互动数据增长43%,有力讲好中國抗击疫情的故事,营造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肺炎社交上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来势汹汹的肺炎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社交距离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