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者必备的五种理念

2020-09-22 23:19何小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校本管理者评价

何小红

俗话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实际上,一个好的教学管理者同样可以成就一个好校长。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各地教育环境参差不齐,教师的成长问题、教学质量的立体化评价问题、学校特色的构建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等,无不考验着一名教学管理者的综合水平。笔者以为,除了做好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外,教学管理者至少还应具有如下五种理念。

关心教师成长就是关心教学提质

教师职业有很强的特殊性,除教学水平不一外,教师身心健康与否、职业认同度高低、未来成长期望值大小及投入教学的激情多寡,都会直接影响每个时间段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也有爱憎好恶,其次才是老师,有师德规范的约束,有教师职业的要求,喜怒不宜形于色,好恶不能是标准。”当下,个性自由成长的新一代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内部,频繁组织各种业务培训,关心教师专业成长,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教育行政部门还专门设立了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定期对新聘教师进行入职培训,对老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类似的活动如岗前培训、教学基本功大赛、新教材培训、主题式教研活动等,针对性强、站位高,都是为关心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业务和技能水平而开展,且容易形成長效机制,是当前教师培训的主旋律。

除了这些常规的培训活动外,教学管理者还应该多思考一些有地域及校本特色的方式,来助力教师的成长。例如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拓展活动,培养协作意识;组织校内教育交流会、教育微论坛,提高学习和交流意识;还可以在教师办公室布置、教师食堂茶室、教师阅览室等方面花心思,让老师们热爱学校和办公环境,保持高昂的教学热情,这对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关爱学生成长就是提高办学水平

很难相信,目前仍有学校存在两张课表和两张时间表,一张用于迎接检查,一张用于教学管理。这样做的理由不外乎“师资不足,条件不允许”“学生基础不好,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不得不打时间战”。

奇怪的是,采取这种做法的往往是生源质量还不错的学校。越是“挤得出成绩”的学生,越是被挤压得越来越厌倦学习。而教学管理者始终坚持,“若无法占领学生的头脑,就一定要占领他们的时间!”

教育的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可是很多地方的教育却舍本逐末:在本该激发学习兴趣的小学阶段,孩子们背负着繁重的课业,苦不堪言;在本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思维规律的初中阶段,各种培优活动使学生过早分层;在本该规划未来、形成三观的高中阶段,学生们没有梦想与动力,迷茫不已。

要提高办学水平,必须遵守教学规律及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规律。教学管理者要善于运用这些规律,尽一切可能去关爱学生成长,而不是只会压榨学生的时间、压缩学生的体育艺术课程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注重课程开发就是注重特色建设

这里的课程开发至少包含三类:综合素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综合素质课程源自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一参考”(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分为七个维度(不同地区或学校的结构略有差异),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和审美表现能力。七个维度又分别被分为若干个项目,评价时给予等级认定或评分认定,最终以学分的形式呈现。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这个概念提出较早,但是直到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才正式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一定自主性和创新性,在三种课程中开发难度最大,也最能体现教学管理者的水平。尤其是一些新建学校和办学特色不鲜明的学校,更需要开发好校本课程。学校没有特色,师生就难有特色,千篇一律,则容易流于庸俗平常。

教学管理者可以从学校传承、地域文化、学生特征、教师特长等方面思考校本课程的开发,或从校长的办学理念中进行提炼,根据实际情况反复打磨,然后在持续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确保客观评价就是确保运转健康

不同的学校对于师生的评价方式不一,尤其是评价的重点不同。有些学校特别关注师生德育考核评价,有些学校注重教师的教科研评价,更多学校注重的是教学成绩的考核评价。事实证明,单一的成绩考核评价既不客观又不科学,会激化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矛盾,甚至影响学校的良性运转。

对教师的综合考核评价以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许多学校已经有了渐趋完善的机制,但是新高考改革带来的“选课走班”,打乱了延续多年的高中学校评价机制,所有学校的教学管理者都面临着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评价老师的问题。

万变不离其宗,客观科学的师生评价必须从“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发展性评价”三方面入手。对于学生的过程评价,可以制定一张详细的“班级教学过程管理表”,考察基本的考勤、学习态度表现和参与积极程度。“发展性评价”可以参照“综合素质评价”来完成,学校教学管理者只要完整收集平时的各项资料即可。“结果评价”最简单,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横向或纵向对比。

对于新时期高中教师的评价有一定难度。在“选课走班”的过程中,学生的选课结果会导致各科老师教学任务不均衡。即便在一所学校内部,这种学科的不均衡也具有“潮汐性”。学生之间各学科基础不一,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科基础不一,不同学科组合之间各科基础不一,都会给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带来难度。

最好的做法是利用“发展性评价”来弥补不足:对于教师的教学成绩,多采取纵向比较的方法来认定,而相同组合之间的班级可以采取横向比较的方式评价。最关键的是必须充分采取“教学管理过程评价”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此引导教师多关注教学环节和过程,多关注教师教科研以及专业成长。在此基础上,教学成绩的提升必定水到渠成。

提升自身修为就是提升学校站位

一所学校教师的学习氛围,就是一所学校的战斗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而这种氛围的形成,与学校教学管理者的学习热情有直接关系。

教学管理者不断加强学习,可以丰厚个人积淀。一个无法从教务工作中抽身出来不断学习的教学管理者,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务员,而无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组织活动是优先考虑执行环节的方便性还是对师生成长的科学性,做出决定是基于决定本身的权威性还是教学环节的必要性,这些都随时考验着教学管理者的智慧、眼界和胸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丰厚个人学养,从而做出更科学、更有层次的管理决定。

教学管理者不断加强学习,可以激活管理思路。国家教育战略的不断修正,要求教学管理者必须不断思考与学习。只有紧跟改革的步伐,教学管理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教学管理者不断加强学习,可以营造学习氛围。一名教学管理者,必须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领路人,其自身言行本身就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教学管理者,更容易带动教师投身学习,引领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学习热潮。

责任编辑/刘珊

猜你喜欢
校本管理者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