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婵
基于时代的变迁,社会思想的进步,青少年语文学习的新要求,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一般编排在教读课文的后面,是在单元主题下选取的经典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自读课文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亮点,该如何把握教学分寸,是众多一线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挖掘自读课文内核
1.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升级版,也就是说三维目标中提到的知识与技能在统编版教材中依然非常重要。教师在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不应为了课堂形式和气氛,只顾人文而丢了语言基础训练这一重要任务,而应提醒学生多了解一些文学知识,进行字、词、句的品析,适时概括总结等。例如,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文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了解此类文章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等特点。智慧的、有能力的语文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效的、高效的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灵动起来,扎实起来,丰富起来。
2.学生的自我发展
一线教师总觉得有无数个知识点要传授给学生,一节课不够两节课,两节不够再加。几年下来,学生变成了呆板的、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则是出力不讨好。统编版教材就此现象为广大师生指明了方向——学习语文需关注自我发展。教师在教学环节设置上,不妨果断地为知识性内容作减法,为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增环节。一位教师的能量是有限的,而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挖掘和发现这些可能性,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这些内在变化虽暂时不会体现在某次考试上,但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3.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师不应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应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在讲授《社戏》《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民间艺术团、民俗文化博物馆等,强化学生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更为立体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二、宏观把握自读课文教学
1.整合单元自读课文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与前面的教读课文同为一个大主题,具有一脉相承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讲授自读课文时必须从整个单元入手,理清教学目标,根据明线与暗线设计教学任务。这样既可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又可提升教师的群文备课能力
2.课内外相结合
自读课文在单元内是连接教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教师应在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将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相结合,向学生渗透已学知识。例如,鲁迅的《社戏》与贺敬之的《回延安》的写作方法较为相近,文章采用了抒情、描写等方法,多种表达技巧的混用表现了作者对当地文化浓厚的情感。
3.还课堂于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說过:“学生的主要智慧、努力不应该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维上。”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优等生的思考代替了全班的思考,导致一些学生只读不思。实践证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合乎教育规律的,为了鞭策、引导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教师应摒弃“保姆式”教学法,不可越俎代庖,不可“强权统治”。相比教读课文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果断放手,淡化教读课文中的指导和讲解,以核心问题、活动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带着在教读课文中收获的语文核心素养,独立地、主动地研读自读课文,在实践中丰富语言,提升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高瞻远瞩的思想站位
1.明确使命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由此可见,语文教师是带着社会使命教语文的。
2.眼里有“人”,心中有爱
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从“人”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的学习规律,发现不同教学策略下他们的心理变化曲线,这在自读课文教学甚至其他语文课教学中都是非常必要的。
3.高瞻远瞩的政治站位
在延安这片沃土上,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汲取了至高智慧的营养。自读课文的出现,与延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谋而合,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有能力将这一宝贵精神融入教学实践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语文教师要有政治意识,要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立场上,以文化人,此“人”便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扛起重任,此“任”便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