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教学目标 落实核心素养

2020-09-22 10:21孙晓亮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高三复习三化教学目标

孙晓亮

摘要:高三语文复习长期以来形成一种“高耗能”,要么是题海战术,要么是满堂灌输。其中的症结是教学目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如何在核心素养关照下落实教学目标,成为迫切的诉求。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当下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语文核心素养关照下“生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素养化、生本化、评价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三复习 教学目标

高三语文复习课长期以来存在一种怪现象——学生上课都能听懂,课下做题却无所适从,或者我行我素。学生刚进入高三复习课时的百倍精神很快消耗殆尽,不愿意听语文课,觉得听和不听一个样,甚至从考试反馈的情况来看,还会出现所谓不听课反而考得好、使劲教不如不教的尴尬局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核心素养怎样落地,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落实教学目标成为高中教学的迫切诉求,高三教学尤其如此。

本文试图从教学目标设定这个环节来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路径。

一、高三语文教学的“高耗能”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此案例设计的教学目标从识记知识点,到掌握解题方法(能力),目标环环紧扣。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既有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又有对新知识的讲解,以及对技能的训练,可谓完备。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抱怨这样的语文课充斥着“正确的废话”的现象。学生普遍的感觉是,课上都是能听懂的,但是课下就是不知道如何去答题。老师讲过的我都会了,要我去做的还是我自己那“两把刷子”。

《课程标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提出,学生需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对美的发现、鉴赏、创造能力。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知识知晓和理解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上急于落实具体的知识点及答题技巧,而对学生形成相关能力的过程缺乏认知及策略。

我们再来看一下近年全国卷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的题设:

可以看到,全国卷小说阅读关于艺术手法题的考查更注重理解文本含义、鉴赏作品的能力,它不仅是对知识点的了解和理解,更是对学生赏析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具体行动能力的考查。

由上可以得出,高三复习课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症结是——重视“结果”,忽略“过程”,高三复习课教学的误区在于教师重视对知识的“灌输”,缺乏“生成”意识,试图“强行”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期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更系统的知识,但往往事与愿违,殊不知主动学习才能促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我们发现,高三教师总会抱怨教学内容庞杂、教学时间紧张、学生缺少训练等,而实际上,这是高三教学的常态。教师应该认识到,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应该变“主动”为“被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由“被动”成为“主动”,才能避免语文课堂的“高耗能”——一方面抱怨课时不够,一方面重复劳动。

二、落实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素养化”

当下,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清晰地看到,教学目标已渐渐从知识过渡到了素养,“唯知识论”的课堂已经不能帮助学生决胜高考疆场。从学生终身学习的层面来说,教学目标素养化是要以语文教学养成学生本能性、习惯性的素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来对比两份《高三语文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教学目标素养化——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从经验出发,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鉴赏方法的介绍及训练上,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不仅仅是考查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本身,每一首诗歌都是独特的存在,方法是死的,我们要教会学生从诗歌本身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在其中的观点与态度。

案例二在参照课标、教参、考题下进行设计。每一个微观的“教学目的”都是在宏观的《课程标准》指引下的具体操作,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就是要渗透到每一次的“学习目标”中。

诗歌鉴赏教学的预设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自然,《课程标准》指引着我们的教学,每个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的教学实践都要秉持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应该是训练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对文本微妙变化的体验和分析能力。读诗也是读生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状生活之貌,悟生活之感。尤其是高三的诗歌鉴赏教學,不要过于拘泥知识点(方法)的识记和理解,而要教会学生深入到作品中去,更要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从而培养阅读文本的能力,以及对作者思想观点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目标“生本化”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形成是以贯彻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后,教师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在高三的课堂上,老师从来不是主角,高三课堂教学也绝不能上成了“讲座”。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为“标准”,当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交流时,核心素养也就渗透进入我们的课堂中了。

以《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中主观探究题的探究》一课为例,有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

案例中的“了解”“培养”“使学生”“学会”等表述都说明了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教师的立场是主导的,是“主角”,他(她)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那么,这样的课堂便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而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教师转变立场,以学生的视角、从学生诉求出发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怎样的呢?

1.学生通过对小说阅读的精选练习反馈中的典型答案的剖析,把握探究题的答题“三步骤、六字诀”的方法技巧。

2.学生通过对答题要领的梳理、问题答案的明确,使原有知识体系得到充实与巩固。

3.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树立小说阅读探究的“观点鲜明、紧扣文本、合理拓展”的意识。

明确了学生视角后,不难发现,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主动学习也就开始了。高三的语文课堂本就应是学生的课堂,齐刷刷记笔记的课堂看上去很美,实际上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以生为本,才能落实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评价化”

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真正具有可行性,最好的检验是学生的反馈。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学习目标实际上是教师想当然的“灌输”,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学目标被“束之高阁”,不合理的目标甚至会贻害学生。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地方的高三语文课堂中,是存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情况的。

每个老师都要清晰地意识到,教学目标设定的真正归宿是教、学、评一体。教学目标体现评价,评价是为了检验教的质量和学的程度。目标、教学、评价是环环相扣,闭环向前推进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未雨绸缪地设想到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由此反推教学目标。同时,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用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做法)来落实评价结果。舍弃理解、了解、感悟等评价模糊的用词,采用归纳出、总结出、能说出等评价清晰且操作性强的词语。这样,教有法,学有法,教有评,学有评;主线明晰,目的明确,素养渗透,教学有效。

综上,只有合理设定学习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课堂活动才真实有效,才能“生成”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高三复习三化教学目标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活用英语新闻报道,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率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讲求阶段侧重,切实提高词汇复习实效性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