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张晓霞
区域环境是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满足幼儿学习与游戏需要的空间依托与物理支持。区域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课程质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幼儿园管理者,笔者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和所观察到的区域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区域环境的管理策略。
明晰区域环境管理的职责,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前提。然而在区域环境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管理系统中的园长、副园长、年段长、班级教师职责不清晰及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区域环境创设和后期更新的随意性、重复性和低效化,未能发挥区域环境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执行者特别是班级教师的能动性。
一些幼儿园管理者对区域环境的评价,存在过于偏重成人审美的倾向,甚至偏向成人视觉的观赏,致使区域环境明显地体现出以管理者为主导的成人化审美偏好。一些教师按照管理者的要求,为了完成任务,忽视了区域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创设的区域环境,仅仅停留于追求外在的形式美,从外在的视觉效果看确实是雅致与精美,但忽略了幼儿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生活性、实用性与操作性,变成了幼儿只能看不能操作、探索的“景观”。
在区域环境创设之前和进行创设的进程中,管理层需要遵循“园本化整体布局”与“班本化局部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规划,统筹资源。管理者在规划区域环境时,要凸显不同区域环境的特点,兼顾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物质材料投放等因素。但在实际操作中,少数幼儿园管理者缺乏资源管理意识,管理者与年段长、班级教师的沟通交流较少,造成环境创设的执行者——班级教师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想做在哪里就做在哪里,导致区域环境创设对空间的利用不够科学合理。同时,管理的缺乏也易造成材料浪费,甚至出现很多材料闲置的现象。
我园从三个层级即“园级管理、段级管理、班级管理”来理顺区域环境的管理,实施层级管理。每一层级的管理均在区域环境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管理职责,以确保幼儿园区域环境的科学创设与有效利用。首先,园长、教学副园长主要负责从宏观角度对区域环境进行总体管理,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理念、统筹规划、经费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其次是段级管理,主要由年段长按不同年龄段进行管理,如小班段、中班段、大班段。这一级的管理,主要涉及幼儿园公共区域环境创设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评价及区域环境创设策略的分享等。最后是班级管理,主要由两位班级教师负责。班级教师通过班级区域环境创设计划的制订、实施、调整等环节,充分挖掘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以达到有效开展区域游戏的教育目标。班级区域环境的管理与区域游戏的开展是紧密结合的,是在区域游戏具体开展过程中进行的环境管理,它直接指向区域游戏活动的质量和幼儿的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园管理者要处理好以上三个管理层级的关系,从计划到实施、从检查到总结,及时获取区域环境创设、维护、更新的有效信息,并合理利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上下合力,做好区域环境的创设、利用与管理工作。
区域环境的评价考核,旨在提高环境的教育功能,使区域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管理者评价考核的方式与观念存在问题,则必然制约、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变“审美式评价考核”为“操作性研讨引导”,以引导性管理提升教师区域环境创设、管理的执行力。
首先,我们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区域环境管理的研讨相融合。我园倡导教师带着问题自己找时间先到各区域自行学习、观摩,并思考:“我看懂这个班的区域环境创设了吗?对我有什么启发?有什么值得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的?……”然后,各班教师将班级的区域环境制作成图文并茂的介绍材料,在研讨会上逐一介绍各自区域环境创设的理念、思路、内容、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困惑等,引发集体深入探讨,深化教师对于区域环境创设理念、方法和内容的认识。
其次,我们以动态发展的视角,通过聚焦区域环境创设、更新中的核心问题,如“区域环境隐含的教育目标是否着眼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否着眼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区域环境能否支持幼儿的表达、表现?”等,予以研讨,引导教师思考、研判区域环境与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系,创设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需求的区域环境,即“小班强调情境性,中班凸显开放性,大班体现幼小衔接”,进而提升教师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专业水平。
我园管理者在教师创设区域环境的过程中,捕捉教师在此期间的困惑,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与教师共同开展区域环境的管理工作。我们发现,困扰教师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区域环境创设的“内容”和“时间”问题。为此,我们和教师一起逐一研究、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教师体验到区域环境创设、利用与管理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好的事情,教师可以从中享受环境管理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关于“内容”问题,我们引导教师从课程发展的进程、幼儿的需要、教师的需要予以思考;关于“时间”问题,我们引导教师通过互相交流,理解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活动,就是生动的课程,区域环境创设一定是和课程相辅相成的。因此,大部分的区域环境创设可以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完成,也可伴随着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和幼儿一起逐步完成。
我们改变对所有教师整齐划一的评价考核方法,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提出相应的区域环境创设、维护、更新的操作性指引。例如我们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教师的实践经验,组织教师从空间、材料、教师管理策略等方面梳理出《班级自然角环境管理的操作性指引》(见“表1”),引导教师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有准备的、有吸引力的自然角,让幼儿真实、生动地与自然角互动起来。
表1 班级自然角环境管理的操作性指引
管理者(评价者)应树立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评价、考核、管理理念,更多关注区域环境能否引发有效的师幼互动,观察教师如何发挥区域环境的支持、引导作用,而不仅仅是评价区域环境中教师的“艺术表现力”。
为此,我们从环境“创设与利用”“交流与分享”“建议与意见”三个维度,设计区域环境管理评价表。其中“创设与利用”的评价旨在引导教师增强环境创设的目的性,明确为什么要创设;引导教师关注创设的环境是否关照了幼儿的兴趣与差异,是否真正满足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评价重在引导教师注意观察有多少幼儿主动参与操作和体验、幼儿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并分析哪些区域环境对幼儿产生了作用、产生了哪些作用……从而让教师感悟到区域环境的管理重在“互动”和“使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和考核。“交流与分享”的评价旨在让教师通过个体和集体的交流反思,提升对区域环境作用的认识,丰富关于区域环境创设的内容、方法方面的有效经验。最后“建议与意见”旨在引导教师对区域环境创设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建议,或对园里关于环境创设的专题研讨和评比等提出改进建议。每一次的评价活动后,管理者要及时归纳、整理教师的建议和困惑,并从中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作为后续区域环境管理持续研讨的内容。
立足园所实际,根据幼儿园已有的人、财、物的资源,我们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园内的空间环境资源与物质材料资源,落实区域环境的有效管理。
首先,整体布局与局部规划相结合,共享园内空间环境资源。幼儿园管理层可从公共区域和班级区域两个维度对区域环境予以规划,以便有目的地引领教师充分利用园内空间环境资源,合理规划、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创设区域环境。如针对幼儿体能方面的发展需求,我们成立了户外公共运动区环境创设教研小组,管理者与教师结合幼儿体能锻炼的目标与需求开展专项研讨,聚焦幼儿身体锻炼中的力量与耐力、灵活性与协调性、平衡能力等三大指标,分析户外空间构造及场地的特点,依照园区地形,充分利用前后操场、天井、阳台、走廊、大厅等场地创设不同主题的“高参与”的体能区域游戏环境,合理布置体能训练区、球区、沙水区、骑行区、轮梯区、野战区、投掷区等多功能的主题区域环境。我们充分发挥户外区域环境的综合效应,做到共享公共区域与主题功能区域相结合,支持幼儿自主地参加活动。
幼儿园管理层要有意识地与教师加强沟通,组织教师分析班级已创设的区域环境,对园内公共区域环境予以规划和设计,以便所有幼儿共享园内空间环境资源。
值得强调的是区域环境中墙面空间的管理不可忽视。管理者可引导教师依据课程内容,注重幼儿与墙饰的互动,使墙面空间成为幼儿表达、表现其经验与想法的空间;支持幼儿随课程活动的变化、知识经验的丰富,对墙面环境进行充实与组合。
其次,建立物质材料资源室,共享物质材料资源。物质材料资源是区域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组织教师从如何共享物质材料资源的视角分析区域环境中已有哪些物质资源、这些物质资源和区域游戏会生发什么关系、幼儿在使用资源时能学习什么等等,帮助教师增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进一步明晰区域环境管理的具体思路,提高区域环境管理的实施效率。
我们遵循物质材料循环使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物质材料资源室,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我们设置了全园性的物质材料资源室,储存收集的各种废旧材料、购买的材料等,并分类陈列。我们制订、实施《公共资源室物资日常使用制度》,班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领取材料,同时班级也将各自收集的、暂时不需要或没使用完的材料随时送到园部公共资源室,做到全园资源共享。
总之,区域环境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环境的管理必须和幼儿园的课程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