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遇人生》看纪实类真人秀实现跨界创新

2020-09-21 08:36刘娜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人文价值

刘娜

摘 要:纪实类真人秀《奇遇人生》在媒体时代众多同质化节目中脱颖而出,这档节目中呈现了纪录片、真人秀、访谈节目的跨界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文情怀,也让我们看到纪实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突破。本文从四个维度分别是内容、形式、价值、审美方向,四个维度之下再从不同角度对《奇遇人生》这档节目进行分析,发掘节目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节目创新;奇观叙事;纪实风格;人文价值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2

一、引言

纪实类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第一季在腾讯视频播出后立刻受到大众喜爱,在豆瓣平台获得9.1分好评。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了真人秀+纪录片+访谈节目的混搭奇效,真实电影、直接电影的纪实交汇,“日常化”审美和“陌生化”审美的奇妙相遇,让我们看到了真人秀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革故鼎新,本文以《奇遇人生》这档节目为例,一一分析《奇遇人生》节目中的“奇” “遇” “人” “生”,探究这档真人秀节目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如何脱颖而出。

二、奇——内容上看“奇”点

(一)空间叙事走向“奇观”化

艺术的时空体系可分为作品的现实时空(作品自身所占时空)、叙事时空(叙述对象所处时空)、心理时空(欣赏者对作品时空的印象和理解)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中,叙事时空作为中介,既是创作者对作品时空改造的结果,又是欣赏者产生心理时空的依据。

《奇遇人生》这档节目拓展了叙事时空,将拍摄的视角从国内伸向国外,所选取的空间更广大更辽阔,节目第一期拍摄取景在非洲赞比亚荒野、第二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公路、第三期在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的查亚峰……节目中所选拍摄的地域和景观都具有“奇观”的特质。《奇遇人生》中呈现的奇观影像一方面开拓了节目文本的叙事空间,另一方面会激发受众的追新求异的好奇心,在观赏的过程中会拓展受众审美的心理空间。

(二)主题设置有“奇”点

《奇遇人生》采用了章节式的结构,每一章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包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我真实对话、人与世界用心面对、人与他人真诚相处、人与传统努力守护等多个主题。第四期的主题是追逐龙卷风,节目嘉宾和主持人一起踏上了美国科罗拉州追逐龙卷风的旅程,这段追风的过程亦是春夏追逐自我的过程。通过在追逐龙卷风过程中遭受的失望和快乐,嘉宾春夏反观自己人生当中的得意与失意,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梦想、追求自我的真实看法,与很多90后的年轻人在情感上引发“共振”。

《奇遇人生》每一期都会根据不同主题以“人”为主要驱动元素去体悟生命本身和关注大千世界。《奇遇人生》的主题设置,在横向选择的维度更广,类似于“橘瓣式”结构选题,围绕“人”这一中心要素,不同主题在其周围一瓣一瓣地缓缓展开,每一期主题相互独立的同时也相互统一。在纵向深度的挖掘上更深,不只停留在以往综艺节目浅层的娱乐感官浅层的快感中,用更广更深的主题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引发人的思考。

三、遇——形式上有妙“遇”

(一)不同的节目元素碰撞产生“复调”效果

《奇遇人生》节目中融合了不同节目的元素,其中包含真人秀节目中的明星生活跟踪拍摄、基本剧本大纲、人物设置,增添了人物访谈节目中对嘉宾的采访环节,同时还注入了纪录片的纪实元素。不同节目样式元素在这档节目中复调交汇,出现了巴赫复调小说中“多声部对话”的奇妙效果。“复调理论”是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复调,即是由众多不同而且独立的声音或意识组成,不同的意识和声音既相互交融又保持个体独立,形成一种和谐共存的“对话”关系。在《奇遇人生》这档节目中,便融合了不同节目的不同“声调”,既包含了明星真人秀的娱乐之调也有访谈节目的人文之调,还有纪录片节目的纪实之调,多种节目类型的格调相互杂糅与融合,则持续推动着这档节目的拓展与变化,从而形成了多重变奏。

(二)不同记录风格融合发生奇妙“纪实”效果

纪实是《奇遇人生》这档节目主要元素,纪实的对象包含有邀请的嘉宾和旅途上遇见的人,即人物的纪实,也包含每期节目拍摄地所处的地域和旅途中遇到的奇幻之景,即自然的纪实。对人物的纪实主要采用了真实电影的记录手法,采用“介入”式访谈的方式和嘉宾面对面交谈,引发深入人心的情感交流。节目采用了真实电影中有主体介入式的记录手法,但是达到了被采访人真实的感情流露以及受众真实的感情共鸣,从心理真实这一角度,《奇遇人生》在人物记录上达到了“真实”的效果。在对自然的记录拍摄中,节目大量采用长镜头拍摄,细腻质朴流畅地记录了异域让人叹为观止的神奇美丽的自然风貌。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记录风格在《奇遇人生》节目中得到很好的融合,让节目产生了不一样的“纪实”效果。

四、人——价值上见“人”情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才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能生存繁衍的智慧之道。《奇遇人生》以探索世界接近自然的方式加强了人与自然交流与合作。节目第一期嘉宾徐熙娣在赞比亚找寻失踪的小象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大象母亲和自己同为人母的担忧心情,从而由此及彼地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愿望。第三期窦骁在印度尼西亚攀登5000米查亚峰时,身体力行地体会到人要有征服自然的勇气也要有拥抱自然的爱心。在每一期嘉宾和大自然的亲身接触当中,都会引发嘉宾和观众对于“人与自然”这一关系上的思考。自然赐予人类一切生活必需物质,却从不向我们索取。感恩于大自然的广博厚爱,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营造良好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是《奇遇人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二)人与自我价值求索

“人生意义何在” “我是谁”的问题,是始终伴随着我们人生存在的终极性哲理问题。古希腊的阿里斯提波主张,人生在世应当以追求自然欲望的感官快乐为目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既然人人都有“理性”,我们就应当以哲学家式的静观思辨作为值得追寻的幸福境界。在现实生活里,对于“人生有什么意义”,持有不同人生理念的人对于自我人生的态度都不同。在节目《奇遇人生》中,用探索世界的方式去求索“自我”,每一期都会到达不一样的地域,通过与当地环境和当地人接触的方式,汲取彼此的力量,与他者的感悟和交流中去确立“自我”。如在第八期节目中,李诞去往日本拜访一位日本和尚羽田高秀,羽田高秀不同于寻常的和尚,他有妻有子同时还负责着一座寺庙和一间酒吧。李诞是一位在中国内地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明星,同时身兼制作人、作家等多个身份。两个身兼数职的人生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在异国他乡相遇中相互交流和体会对方生活中确认了自我,找到了“自我”生存的理想价值。马斯洛提倡我们从探索中接触生命本质,《奇遇人生》节目有价值意义的地方在于向我们展示了参差多样的人多元的价值观,引导观众遵循本心找寻“自我”价值。

五、生——审美上焕“生”机

(一)人物生活体现“日常化”审美

节目《奇遇人生》就是在以一种亲近大众日常生活的面目出现,体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的“美是生活”的理念,保持着和日常现实的一条“趋近线”,审美上也趋于“日常化”的表达。纪录片式真人秀《奇遇人生》展现出的很多人物生活的场景,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平凡面貌。拍摄明星日常生活没有选择拍摄那些高大上的别墅和华丽的衣服首饰,衣食住行都是与大众相似的日常场景。对这些日常情境进行开掘、提升,从简单的一饭一蔬,一花一木中记录,展现了朴素简单的日常之美。受众在做选择上,会避害趋利,本能反应驱使他靠近那些通俗易懂的事物。审美日常化则是基于这种通俗易懂的日常生活现象之上,对现实的一种艺术的、审美的观照。

(二)类型融合形成有意味节目形式

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中提出“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观点。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形式会给艺术作品带来不一样的表达力量给受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奇遇人生》这档节目之所以受到好评,其在形式的开拓上做了创造性的尝试。在镜头方面,在这档节目中只用三個镜头,多为中景和远景镜头,即便是对话的场面也几乎不使用正反打,较多通过固定镜头来展现内容,展现了朴素真实的纪录片式。在人物对话方面,一改往日访谈节目台本式的访问,“反客为主”地采用以嘉宾为主体,以嘉宾的视角和语言诠释每一期的主题。在节奏方面,没有其他娱乐综艺节目里的紧凑的剧情设置,吊人胃口的悬念引诱,以一种模拟日常旅行的节奏,缓缓推进时间进程展开记录的图景。《奇遇人生》在形式上跳脱出原有综艺节目,真人秀以及访谈节目的僵化形式,融汇了不同节目形式所长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有意味”的真人秀节目形式。

六、结语

在真人秀、综艺节目泛滥的今天,《奇遇人生》能成为“一枝独秀”受到观众们的喜爱也并非偶然,节目在内容上、形式上、价值上、审美上都做了创造性的尝试,取多样节目所长于一身,“混搭”成了自己别样的风格。虽然节目也有不足之处,但是综合而言超越了以往真人秀节目固有的模式,巧妙地将不同节目元素融为一体,实现了纪实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为以后真人秀节目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俄】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方珊等译. 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89.

[2] 【德】沃尔冈夫·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4]涂险峰.对话的可能与不可能及复调小说[J].外国文学评论,1999 (13).

猜你喜欢
人文价值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人文视角诠释
浅析人文视角下的喜剧节目价值挖掘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原生态音乐的价值体现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
人文价值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论缕析
论初中数学课堂人文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挖掘学科价值 促进学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