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池, 赵曙光, 王 新, 魏 延, 韩 伟, 程 浩, 李丽丽, 窦维佳, 刘震雄
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8;2.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卫生院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以反酸、烧心为典型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还可引起咳嗽、胸痛、声音嘶哑、口腔糜烂等非典型食管外症状,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咽炎、喉炎、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严重时可导致Barrett食管、食管狭窄、食管癌等并发症[1]。系统回顾表明,北美GERD患病率为18.1%~27.8%,欧洲为8.8%~25.9%,东亚为2.5%~7.8%,中东为8.7%~33.1%,澳大利亚为11.6%,南美为23.0%[2]。目前我国缺少全国性GERD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无法反映我国整体患病情况。现有研究由于地区、抽样方法、诊断标准的差异,各项研究的GERD患病率具有明显差异。为了解GERD在我国社区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故进行此项研究,以期为GERD的防治及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1 文献检索
1.1.1 数据库: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报道中国社区人群GERD患病率的调查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年至2019年。
1.1.2 检索词:中文: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食管炎、非糜烂性食管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咽喉反流、患病率、发病率、流行病学;英文:reflux esophagitis、GERD、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astroesophageal reflux、erosive reflux disease、erosive esophagitis、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onerosive esophagitis、NERD、prevalence、incidence、epidemiology、China、Chinese。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中国地区(含中国港澳台地区)社区人群;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研究结局指标须包含样本量、患病人数;诊断标准为经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及其他量表诊断为GERD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重复发表文献;同一数据在多篇文献中报道;无法提取或转化所需数据;以医院、体检中心为基础或以煤矿工人、海员、军人等特定人群为调查对象;回顾性研究、病例报道、综述等。
1.3 文献筛选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员按照上述文献检索策略获取文献后,进行文献筛选。首先,通过NoteExpress和Endnote x8软件排除重复文献;其次,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与此次研究不相关文献;随后2名研究员分别对纳入的初筛文献进行全文阅读,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1.4 质量评价文献质量评估依据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制定的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评价标准[3]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评分,采用以下9条:(1)抽样框架是否适合目标人群?(2)是否采取恰当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3)样本量是否足够?(4)是否详细描述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场所?(5)进行资料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否有足够的覆盖率?(6)是否采取有效的方法确定疾病或健康问题?(7)是否采取标准的、可信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8)资料分析方法是否恰当?(9)应答率是否足够,若应答率低,是否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符合标准要求为2分,文献中提及但未详细描述的为1分,未提及或不符合标准为0分。14~18分为高质量文献,9~13分为中等质量文献,0~8分为低质量文献。
1.5 数据提取对最终筛选出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分别进行数据提取,并互相校对,数据提取内容包括:作者、发表年份、调查时间、调查地区、调查地区所属区域、抽样方法、诊断标准、样本量、患病人数、年龄、性别和城乡的样本量及患病人数等。在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过程中如产生争议,由第3人参与讨论并最终达成一致。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患病率及其95%CI。考虑到纳入文献的患病率均<30%,常规的Meta分析采取“倒方差法”在患病率接近0或1时合并效应量易出现问题,本研究采取“双反正弦法”进行数据转换,使用转换后的率(tp)进行Meta分析,得到合并转换后率及其95%CI,最后再通过公式将其转换回原来的患病率(p)及其95%CI[4]。
采用Homogeneity test(Q检验)和Inconsistency test(I2检验)对纳入研究结果之间的异质性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1),同时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P≥0.1且I2≤50%,则认为各研究结果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若P<0.1且I2>50%,则认为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采用亚组分析进一步寻找异质性来源,亚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调查地区、诊断标准等。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发表偏倚采用Egger’s、Begg’s检验评估。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经过上述检索方法,初步检索获得中文文献2 015篇,英文文献501篇,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逐步筛选,最终纳入34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5篇,英文文献9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注: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具体如下:CBM(n=797)、CNKI(n=949)、VIP(n=269)、PubMed(n=499)、EMbase(n=2)。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Fig 1 Flow diagram of literature screening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Tab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续表1
2.2 文献质量评价本文共纳入34篇文献,由2名研究员共同分析,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研制的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其中30篇文献为高质量文献,4篇为中等质量文献,整体文献质量较高(见表2)。
2.3 中国社区人群GERD患病率的Meta分析此次研究共纳入34篇文献,共计100 231例参与调查,共计7 283例诊断为GERD,研究显示,各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大(I2=99.2%,P<0.001),故采取随机效应模型,经合并转换后率为56.2%(95%CI:49.3%~63.1%),返回原合并患病率为7.69%(95%CI:5.95%~9.63%)(见图2)。
表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Tab 2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2.4 亚组分析根据评价标准、调查地区、性别、城乡差异分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GERDQ诊断率最高,为9.81%(95%CI:6.00%~14.42%),高于其他问卷、RDQ的诊断率(P<0.05);西北地区GERD患病率最高,为8.99%(95%CI:6.44%~11.95%),华东地区患病率最低,为5.88%(95%CI:2.51%~10.56%)(P<0.05)(见表3),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3)。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2 中国社区人群GERD患病率的Meta分析Fig 2 Forest plot of prevalence of GERD among Chinese community population
表3 中国社区人群GERD患病率的亚组分析Tab 3 Subgroup analysis of prevalence of GERD among Chinese community population
2.5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对纳入的34个文献逐一剔除进行敏感性分析,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得到结果和总的合并值无差异,表明本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见图3)。总的患病率采用Egger’s检验,结果显示无发表偏倚(P=0.054)。
图3 中国社区人群GERD患病率的敏感性分析Fig 3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GERD among Chinese community population
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GERD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进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欧美国家发病率一直呈现高发状态,而我国缺乏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既往调查限于局部地区,且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文化、饮食、生活不同,各地区采取的诊断标准不同,各地患病率差异较大,一项Meta分析显示[39],我国GERD患病率为12.8%,但该研究包含门诊人群、军人、特殊职业等人群,患病率带有一定的偏倚性。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基于社区人群的GERD患病率,有助于了解我国GERD总体患病率。
本研究共纳入34篇文献,总计100 231例受调查者,调查者均来自城市乡镇村等自然社区人群。结果显示,中国社区人群GERD患病率为7.69%(95%CI:5.95%~9.63%),亚组分析显示:RDQ量表结果显示,GERD诊断率为6.83%(95%CI:5.06%~8.87%),GERDQ量表结果显示,诊断率为9.81%(95%CI:6.00%~14.42%),其他问卷结果显示,诊断率为7.80%(95%CI:2.85%~14.95%)。而西北地区患病率最高,为8.99%(95%CI:6.44%~11.95%),华东地区患病率最低,为5.88%(95%CI:2.51%~10.56%),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可能与饮食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相关。男性患病率8.51%(95%CI:6.12%~11.25%),女性患病率为8.29%(95%CI:5.93%~11.00%)。农村患病率6.88%(95%CI:5.49%~8.45%),城市患病率6.73%(95%CI:4.51%~9.34%)。男性高于女性,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研究以横断面研究为主,实施测量统计过程中偏倚不可避免;此次研究除一项为多中心联合研究外,其余均为单中心的地区调查,所调查地区不一定能代表所在省份的人群;调查地区大多集中在我国东南部发达地区,其他省份的研究较为少见,影响结果的外推性;本次Meta分析异质性较大可能与研究者、实施方法、评分量表和样本量大小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我国社区人群GERD患病率为7.69%,虽低于欧美国家,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患病人数众多,且GERD患者需反复就医服药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但由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尚不能完全代表全国总体人群的患病率。因此,未来还需要统一的研究方案和评价标准来进行全国大范围的抽样调查,为GERD的防治诊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