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淦霞,周小燕,姚志妮,段冬梅*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危重孕产妇一般病情较具特殊性,且潜在危险较大,因此在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期间救治效果和风险并存。而转运途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十分关键。加强急危重症孕产妇的管道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救治能力,同时可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在转运期间的并发症及风险[1]。基于此,探讨管道安全管理用于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中的价值以及并发症分析,现作如下总结。
随机选取140例、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诊的院内转运危重症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年龄抽取范围介于21~44岁之间,平均测验值为(32.36±5.38)岁,孕周时间介于28~41周之间,平均测验值为(36.27±2.93)周;研究组70例年龄抽取范围介于 18~47岁之间,平均测验值为(32.46±5.43)岁,孕周时间介于31~41周之间,平均测验值为(36.03±3.27)周。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 (P>0.05)。
对照组危重症孕产妇均施行常规管理,护理人员应告知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由医护人员负责将孕产妇进行转运,转运期间需对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及管道情况进行密切监测,确保管道顺畅,无脱落、移位情况发生,同时做好应变突发状况的准备。研究组危重症孕产妇均施行管道安全管理,具体如下:(1)强化转运人员管道安全意识以及管道护理技巧,同时需提升医护人员关于各种管道及其功能的认知能力;(2)在危重孕产妇进行转运前,需对其病情及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其病情、体征等评估结果确定转运负责医护人员以及转运级别;与孕产妇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告知产妇病情进展情况,使其签署同意书,并积极配合;考虑转运中潜在的风险性,需制定针对性应急措施,并及时准备抢救所需器材以及急救药物备用;(3)对每位孕产妇的管道信息进行充分掌握,转运时非必要管道需暂停使用,合理控制留置管道数量,预防由于数量过多,导致出现管道挤压、缠绕等不良情况;转运前,需将管道彻底清理干净,并检查确认通畅状态,有无管道扭曲、打结等不良情况;(4)对管道位置进行仔细检查,将管道做好固定,确保接头连接处紧密性以及管道稳定性;面对情绪波动较大孕产妇应予以安抚,以防其发生意外拔管情况;针对气管插管治疗孕产妇,应注意对其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情况进行密切监测;(5)转运中遇到坡道时需适当放慢速度,以防出现摇晃和碰撞情况,确保其保持头高脚低位体位,预防管道移动情况的发生;(6)到达目的地注意轻柔搬动孕产妇;并做好交接工作,协同交接人员对其管道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对孕产妇生命体征进行准确评估,确定其状态恢复稳定后离开。
实验测得结果以SPSS23.0录入评测。计量即入住ICU时间、院内转运时间等临床观测指标以(±s)的形式表述,经t值对结果检验;计数即相关并发症评测所得结果在表示时用(%)形式,经卡方值对结果检验,检验值为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下表1显示,研究组纳入病例入住ICU时间、院内转运时间等经观测所得结果相较对照组均更短(P<0.05)。
表1 到院后的入住ICU时间、院内转运时间相较(n, ±s)
表1 到院后的入住ICU时间、院内转运时间相较(n, ±s)
组别 n 入住ICU时间(d) 院内转运时间(min)研究组 70 4.26±1.48 11.42±2.56对照组 70 4.89±1.69 14.80±3.71 t-2.346 6.274 P-0.020 0.000
下表2显示,同比对照组,经对研究组进行观测,分娩期以及转运期的并发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管道感染发生率观测所得结果呈更低显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呈较高显示(P<0.05)。
危重症孕产妇的病情多变,加上院内转运中管道问题导致随时可能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及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对危及母儿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因此,不断加强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期间的管道安全管理,确保危重孕产妇安全转运,提升临床救治成功率。管道安全管理作用机制即加强转运人员管道安全意识,提升转运人员针对各种管道及功能的辨别能力、加强管道检查、监测等管理措施,确保危重症孕产妇在转运中导管通畅,尽可能降低分娩期以及转运期的并发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缩短转运时间[3]。综上,管道安全管理对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显著提高院内转运的效率及质量,而且可有效控制分娩期以及转运期的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
表2 转运期间并发症情况[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