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20-09-21 03:53赵明旭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胜任导学服务

赵明旭

(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北京 10004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1]这对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开放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教育旨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2]鉴于开放教育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使命,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导学教师,如何更好地通过自身的能力素质影响和引导学生,以独到的行为方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当前开放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胜任力引入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研究,探讨如何从能力素质(输入)、行动过程(过程)及绩效检验(输出)三个方面构建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期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一、文献综述

(一)导学教师研究

1.能力素质研究

李筱璐认为开放大学导学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整合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反思的能力,提出提高教师导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如加强培训、强化考评、搭建交流平台。[3]石艳春提出从道德修养、知识结构、工作职责、培训力度、考核制度五个方面提升导学教师能力素质。[4]刘丽杰谈到导学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师德水平、职业道德,以及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2]

2.角色研究

刘晓华研究了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多重性。[5]苏莉指出导学教师要做沟通者、引领者、助力者,并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广阔的工作视野。[6]李晓蕴谈到导学教师应扮演引导者、传递者、统筹者、培养者等管理角色。[7]

3.培训研究

蒋明蓉探索了学生学习动力保持的导学指导设计。[8]李倩提出了将多元化培训和体系化培训用于导学教师的素质提升。[9]张安然对导学教师典型任务进行了梳理。[10]赵明旭研究了有支持的在线学习模式下导学教师的服务路径。[11]

(二)胜任力研究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他认为胜任力模型是“一组影响个人主要工作绩效、可衡量的素质集合”。

我国学者杨继平和顾倩最先将胜任力引入教育领域。[12]路丽丽通过“量”和“质”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高校班主任胜任力模型。[13]曹喜平结合胜任力模型设计开放大学专职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14]冯立国和刘颖也对开放大学专职教师的胜任力结构模型进行了研究。[15]

以上文献无疑对本文的创作思路提供了有益的营养,但研究发现,鲜有学者将胜任力引入开放大学导学教师研究,且没有相关文献系统阐述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胜任力如何构建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进行探索。

二、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意义及目标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通过相关知识、专业技能及人文素养为学生提供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11]所谓导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是指导学教师胜任与否的考量因素及评价体系。本文尝试构建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不仅可以丰富胜任力理论体系,更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对导学教师自身而言,可以促使其提高学习意识,持续改进;对开放教育院校而言,可以在招聘选拔、能力培训、业务考核、绩效管理等方面起到较好的推进作用,实现教师队伍的合理配置;对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可以了解导学教师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其提供更好的能力提升方案。[16]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构建该模型有助于帮助导学教师实现以下预期目标:一是根据开放教育专业计划要求,提供相应服务,鼓励、引导学生完成每个学习和考核的环节,顺利获得毕业资格。二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实现导学服务与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促进,[6]使导学教师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同频共振,进而推动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输入部分

1.知识技能

(1)相关知识。导学教师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心理学及专业等知识。思想政治教育要常抓不懈,切实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社会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实现师生间更为有效的沟通;专业知识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感受,使管理服务锦上添花。

(2)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是必备技能。近些年来,开放教育不断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探索形成了网络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管理、网络支持服务和网络考试测评“六网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14]为此,加快建成一支适应开放教育特点、擅长运用信息技术的导学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3)问题识别及解决的能力。成人学习者肩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往往流露出焦虑和矛盾的情绪。[6]导学教师要善于捕捉和识别问题,辨别普遍问题与个别问题、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比如可以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掌握学生学习动机、工作生活情况、学习感受等,将有效的信息运用到管理服务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振信心。

(4)沟通技能。能沟通、勤沟通、善沟通是导学教师做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17]导学教师要充分运用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沟通。除了日常事务外,还应做好“导心”工作,[6]努力营造轻松愉快、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考虑到开放教育的学生情感基础薄弱,应当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形成互帮互助的班级文化,共同提升学习效果。

(5)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开放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导学教师是链接教育主体和对象的重要一环,应当成为自主学习的先行军,并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发展。

2.社会角色

“角色”的概念是1935年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学领域的,后来逐渐发展形成角色扮演理论。角色扮演理论认为:个人通过角色扮演,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规范,最终实现自我的社会化。导学教师在与他人互动中,通过角色学习和角色领悟逐渐掌握一名胜任的导学教师的工作职责、行为准则。

在工作实践中,会出现角色失调的情况,包括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18]角色冲突分为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前者指导学教师与教学、学籍、考务、实践环节之间的冲突,后者指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在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角色不清指导学教师对自身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例如出现新的教学形式时,管理服务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角色不清。角色中断指对新岗位还没有做好充足准备而暂时中断工作的现象。角色失败是最为严重的角色失调,指无法继续扮演导学教师的角色,或者虽在其位,但已困难重重。

角色失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缓解角色失调,角色学习、技能培养是关键。为此,一方面,导学教师应当在角色学习的基础上对各项常规工作分类、分批、分次推进,确保管理繁而有序;另一方面,要提升角色定位,加强系统思考,创新服务形式,多层次、多形式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人格特质及价值观

人格特质反映了一个人行为的倾向性。目前,学术界较为推崇“大五人格”理论,这五种人格特质是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谨慎性。价值观指对待某件事一贯的看法和行为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对工作的投入。人格特质和价值观可以从动机、责任、领导力、激励、专业、敬业、职业道德、自信心、坚韧性、学生导向、成就导向、共同发展、内部管理优化、质量意识、快速反应、认可与授权、学生发展等维度考量。导学教师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将通过行为方式来体现,并最终反映在他所带班级治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上。

(二)行动过程

1.服务原则

(1)以愿景为导向。在研究学生学习动机时,一份研究数据显示:42.87%的学生就学的目的是拿到文凭,53.29%的学生是我提高,积分落户和其他分别为2.22%(22人)和1.62%(16人)。由此可见,拿文凭在当前成人教育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但自我提高比例超越拿文凭的比例有力地证明,终身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学历补偿教育,而更应该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转型。[19]因此,有必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入愿景的概念,绘就美好蓝图,增强其学习自信,引导、鼓励他们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转换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

(2)以理解为基础。开放教育学生的分类比较广泛,调查显示成人学生具有年龄跨度大、职业分布广、工学矛盾突出、团队意识淡薄的特点。导学教师应当正视这些特点并给予足够的理解和体谅,为他们提供更为贴心和暖心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果转化水平。[20]

(3)以文化为特色。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历来比较薄弱,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并实现学校跨越发展,成为了补齐短板的重要举措。以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学院为例,作为北京开放大学石景山分校的依托机构,该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学校的三种办学形式,即学历、非学历和社区教育的办学功能上形成了独特的“三石文化”,即以基石(学历教育)夯实生命的责任、以金石(非学历教育)释放成长的光华、以彩石(社区教育)传递温暖的百姓情怀。[29]开放院校应当承担并落实文化主体的责任,以文化引领开展工作。具体到学生管理,在胜任力模型中植入文化,让文化渗透到导学教师的行为中,这将对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并创造出开放教育更多的附加价值发挥重要作用。

2.行为方式

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应用于班级学生服务的过程形成了导学教师独特的行为方式。如果说人格特质和价值观是静态范畴,那么行为方式则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批评、监督等,都是具体、典型的行为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可改进性。随着开放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导学教师应当培养广阔的工作视野和思维空间,工作重点从以往的辅助教学转向支持教学,工作思路由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工作职能由事务性配合转向专业性引领。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推动新型开放教育的和谐发展。[21]

组织学生参加有仪式感的活动是行为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受到开放院校的青睐。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如石景山社区学院近年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包括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庆典、演讲比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案例大赛、摄影大赛、创新实践成果评选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进一步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绩效检验

1.学生满意度

学生对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是否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导学教师的服务水平。如果一个班级由优秀导学教师负责管理,学生对开放教育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22]除了整体满意度外,评价指标可分解为不同维度,包括入学指导、信息传递、沟通反馈、引导自主学习、组织学生活动等方面。例如,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度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为五个等级对导学教师工作情况予以评价。

(1)帮助您熟悉开放大学教学特点,介绍学习环境与学习目标;

(2)能够明确及时地传递教学信息(时间、要求等);

(3)帮助您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4)积极与您沟通学习问题与方法;

(5)能够对您的咨询问题作出及时反馈;

(6)帮助您熟悉和使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

(7)组织学生活动。

了解学生的满意度不仅能够掌握导学教师以往工作完成的质量,同时可以了解学生的期待和需求,为未来的工作指明努力方向。

2.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衡量导学教师绩效产出的重要依据。导学教师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体现在数字指标上。如果管理服务到位,通常会出现“五高”,即出勤率高、注册率高、考试通过率高、专升本率高和毕业率高。

让统计数据说话、为管理决策服务,是导学教师管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上“五高”对应的“五率”大体可以反映导学教师对学生导学、助学和督学的程度,以及学生对导学教师学习支持服务认可的程度。

3.学生成长及学校发展

在管理服务实践中,不仅要重视导学教师工作的短期绩效(个人目标和班级建设目标),还要重视工作的长期绩效(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23]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开放教育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阔、丰富、多元。仍以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学院为例,学院坚持“实学实用”的办学理念,融合发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致力于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企—校”办学共同体。对于导学教师而言,不应当将自身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的从业者,应当更多地着眼于全方位、宽领域的终身教育事业,在学生心里播撒终身学习的种子,鼓励他们奋力追梦,实现学生的不断成长,推动开放院校在创新、融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乐育耕耘,进德立业,这是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开放教育事业的导学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将终身学习理念融入学生管理服务实践中,让教育点亮每一个人,推动开放教育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胜任导学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我是小导游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