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贻好,杨 攀,高小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科,广东 珠海 519000)
对于白血病而言,其属于血液科常见的高死亡率疾病,一旦患病之后,患者能够治愈的几率极低,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以化疗为主,其虽然会让患者的肿瘤细胞得到抑制,但是也会破坏正常细胞,导致并发症发生,给患者的带来严重的困扰,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1-2]。为此此文中择取在我院治疗的124例患者为对象,探究了心理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对白血病患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此文中择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我院治疗的124例患者为对象,且124例患者均符合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随后平均分成两组,各62例,心理组有男30例,女32例,年龄20~61岁,平均(42.1±3.3)周岁,其中有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42例。比照组有男40例,女22例,年龄20~63岁,平均(43.7±4.8)周岁,其中有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8例,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比对后具有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照组中患者展开常规护理,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治疗护理等内容,而心理组则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即在制定护理干预前,其需要借助焦虑和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展开评估,并且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3-4]。具体的内容为: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尽量多的熟悉环境,从而降低其陌生与紧张感,同时需要告知患者和家属此疾病的发病原因和诊治、护理相关知识,以增加其疾病认知度,从而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的展开。与此同时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抽血等有创操作或者是化疗,因此会对整体治疗存在一定的抵触感,因此需要仔细安抚患者,掌握其思想变化情况,同时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沟通态度面对患者,针对患者提出的各个问题进行详细、认真的解答,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并且鼓励患者家属介入,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另外让患者间进行交流,尤其是恢复状态较好的患者,其间展开沟通后对患者提升治疗信心具有一定作用,但是有些患者会因为自身原因或者隐私问题造成严重的心理压抑情况,为此则应该鼓励患者大胆宣泄内心感受,释放压抑心理,让其走出心理阴影,更积极的配合治疗[5]。
选用SPSS 27.0对白血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相关数据实施分析,而计量资料组间数据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以%表示,以x2检验。在数据对比后P<0.05有临床可比较性。
未展开分组护理前,其两组数据没有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护理后,心理组与比照组的SAS、SDS评分均有所上升,且心理组评分数据显著高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心理状态情况比较分析[n/ ±s/分]
表1 患者心理状态情况比较分析[n/ ±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心理组(n=62) 57.03±3.01 51.37±3.51 56.38±2.78 43.35±3.07比照组(n=62) 56.92±2.99 44.25±2.95 56.21±3.05 35.38±2.57 t 1.5155 6.7399 0.9135 8.6152 P 0.8923 0.0037 0.8912 0.0017
通过研究可知:心理组中满意例数合计58例,满意度为93.55%,比照组中满意例数合计49例,满意度为79.03%。比照组满意度低于心理组满意度,数据比较具有可比较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当今时代,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也愈加重视医疗服务的质量,尤其是对重症疾病的护理工作,而本研究中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且高于比照组,同时在心理状况改变上也较大,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况,从而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治疗。
表2 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