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蚌埠市怀远县为例

2020-09-19 11:13程雯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怀远县社会性同伴

程雯

(蚌埠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一、怀远县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以蚌埠市怀远县农村地区的6所幼儿园(新苗幼儿园、阳光幼儿园、大风车幼儿园、红日幼儿园、春蕾幼儿园、未来星幼儿园)为研究范围,从每个幼儿园内选取30名幼儿,总共抽取180名作为研究样本,并以问卷的形式收集信息。借鉴陈会昌教授编制的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并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在行为上的表现设计开放式的问卷内容,总共制作180份问卷,全部分发给幼儿家长,回收问卷172份,回收率达95.56%。经严格筛选,获得有效问卷165份,问卷的有效率达91.67%。

(一)怀远县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总体概况。

表1 怀远县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总体概况

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同伴交往自我意识综合平均值2.84 3.09 2.61 2.75 2.76 0.75 0.68 0.71 0.63 0.69

社会性发展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1为不符合,2为不太符合,3为中等符合,4位比较符合,5为符合常模由高到低依次为最好、较好、中等、较差和最差五个水平。[1](P34-36)表1的数据说明:怀远县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总现状较差,其平均值为2.76分,在独立性、同伴交往方面的数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53分和2.61分。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独立性较差,且不爱主动与人交往;相反,攻击性行为数值偏高,表明留守幼儿性格上情绪波动起伏大,容易冲动从而攻击别人。调查研究证明,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幼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易形成自私任性、孤僻内向的性格特点,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生活缺少热情、对他人缺失爱心,亲社会行为少。

(二)怀远县农村地区留守幼儿与农村非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差异。

表2 怀远县农村地区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人数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在人数比例上差距比较明显。首先,从数量上来看,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数量多,群体较为庞大,男生占83%,女生占75%,而非留守幼儿占的比例就相对较少,只占17%和25%,说明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其次,农村幼儿的男女比例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留守幼儿男生比女生多,而农村非留守幼儿中男生比女生少。

表3 怀远县农村地区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差异

表3的数据表明:相比非留守幼儿而言,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独立性平均值为2.53,非留守幼儿平均值为2.71,偏高于留守幼儿,主要表现在自理能力上。这与我们印象中对于留守幼儿的认识不一样,因为人们一般认为留守幼儿因为家庭因素,可能会尽早懂事,帮助长辈承担家务。事实上,留守幼儿多由祖辈抚养,依赖性较强,动手能力差,而非留守幼儿在父母的鼓励和教育下,配合父母积极地实践活动,动手能力更强。

第二,在攻击性和自我意识上,农村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差异较小,因为非留守幼儿自我意识较强,在生活上也极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只不过留守幼儿在情感上比非留守幼儿更为敏感。

第三,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在同伴交往方面低于非留守幼儿,二者存在着较大差异,非留守幼儿的平均值超过中等水平,而留守幼儿同伴交往水平较差,农村留守幼儿易自卑,与非留守幼儿交往时表现不自信,进而影响同伴交往。

(三)怀远县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分析。表3显示: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平均值为2.76,标准差为0.69,说明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较差,独立性与同伴交往两个维度差异明显,其他三个维度无明显差异。非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平均值为2.97,与留守幼儿相比,非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好。

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群体庞大,这种特殊群体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容易出现问题。[2](P74-75)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较为突出,常与同伴发生语言或肢体冲突,在日常活动中存在故意不听从教师安排等行为;性格上也较为胆怯,害怕与老师同学相处,表现出回答问题断断续续、反应迟缓、注意力不够集中、适应能力不强等现象。祖辈包办替代的溺爱方式造成农村留守幼儿缺乏独立性,而亲情的缺失导致留守幼儿性格孤僻,同伴关系不融洽,亲社会行为不多,社会性发展较差。

二、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因素。对于农民进城打工,政府虽然放宽了限制,但在某些方面没有真正使农民工享受到优惠。例如城市的幼儿园学费较高,一般农民家庭很难承受,农民工虽然想把子女送进好的学校读书,但难免有心无力,所以大多数去城市打工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

政府对于对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的关注力度有待提高。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积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追求经济整体的均衡,也强调了要扶持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为留守幼儿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条件,但在具体的实施阶段仍存在漏洞,比如农村地区幼儿园在教学设备资源方面比较落后,没有独立的阅览室,可供幼儿阅读的书籍匮乏,等等。

(二)社会因素。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农村落后地区比较贫穷,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迫于生活需要外出工作。父母与孩子分开,在生活上父母很少有时间教育和陪伴子女,打电话多数问家里情况,容易忽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问题。

虽然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不会少,但由于时空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缓慢,易造成性格孤僻、冷漠,甚至出现社交障碍、心理疾病等问题。再加上农村地区环境较差,留守幼儿的安全、卫生、受教育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且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水平也较低,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幼儿得不到良好发展。

(三)幼儿园因素。首先,农村幼儿教师比较匮乏,专业性强的教师更少,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留守幼儿很容易被忽视。例如:留守幼儿在性格方面比较腼腆,沉默寡言,不主动回答问题,很难得到教师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留守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性发展受阻。其次,留守幼儿因缺乏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缺失,教师应该扮演老师和家长双重角色,更多关爱与呵护留守幼儿,鼓励和帮助他们。但调查研究发现,很少有农村幼儿教师特别关爱和帮助留守幼儿。最后,农村地区幼儿园的环境较差、设备简陋、教学资源不足,幼儿的受教育条件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四)家庭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对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来说,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成员不完整,幼儿缺失父母关爱,身心发展也会出现问题。[3](P102-105)例如:留守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出现一些偏激行为等。

作为一种教育因素,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对于那些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抚养的幼儿来说,很少与抚养人交流谈话,爷爷奶奶对于幼儿的教育基本寄期望于学校,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落后,做到尽可能的满足幼儿在生活上的需求即可,导致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受到的教育不完善,从而出现一些问题。

三、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大力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积极给予帮助。第一,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最低社会保障标准。对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地区,可以招商引资,一些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地区可以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观光。[4](P82-84)政府也可以提倡乡镇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从而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并鼓励外出打工的农民回乡创业,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既起到了改善生活水平的作用,也为留守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第二,政府应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拨款,为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输送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提高整体的师资水平,每年开展教师技能培训活动,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大城市的幼儿教师下乡支教,为农村地区的教育提供活力。另外幼儿园的环境也要改善,政府要督促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加强环境建设,在设备上积极给予补助,使留守幼儿享受到与城市幼儿同等的待遇。第三,政府对于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在外务工的父母应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提高工资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例如:为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呼吁更多的人关爱农村留守幼儿,减少社会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歧视;为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提高文化素养,使其能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教导自己的子女。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留守幼儿与他人的交流。首先,幼儿园应加大建设力度。在基础设施上要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生活的环境,尽可能地将幼儿园装饰得温馨一些,使留守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学习上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安排社会性较高的幼儿和留守幼儿搭档,产生“带动”效应,鼓励留守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活动的乐趣,逐步推动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教师可以一方面通过建立家长联系簿或者家长群,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以视频或者照片的方式将幼儿的在校表现分享给幼儿家长;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家访的方式了解留守幼儿在家的表现,并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留守幼儿,使留守幼儿社会性获得良性发展。其次,家长应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对幼儿成长起到推动作用,家长在言行方面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留守幼儿因很少见到父母,会对其产生陌生感,不愿听从管教,甚至产生叛逆心理。所以外出打工父母要做到时刻关心孩子,经常电话沟通,并向家人及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让留守幼儿觉得自己同样被重视和关爱。父母不仅自己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帮助长辈改进教育方式,告知他们不要溺爱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培养留守幼儿的独立性和合群行为,促进其社会性稳定发展。最后,农村地区要成立关爱留守幼儿的机构、建立关爱教育机制。[5](P32)村委会要组织人员定期慰问和走访村里的留守幼儿,密切关注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及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对留守幼儿的监护人开展教育活动,提升留守幼儿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幼儿茁壮成长;同时对于家境比较困难的留守幼儿,可以提供电话或者电脑供幼儿与父母视频,避免幼儿产生孤独感。这些举措都能帮助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三)培养留守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其独立性。在生活方面,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过度宠溺留守幼儿,要正确教育引导。从小培养留守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导他们不过分地依赖他人,生活上自己动手吃饭、穿衣,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应敢于放手,给留守幼儿生活和锻炼的机会,并在语言上积极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劳动的成就感,促使留守幼儿提高自身的独立性。

同时应积极引导留守幼儿和同伴交往,帮助留守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活动,拉近留守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距离感。例如对于那些不主动融入集体的留守幼儿,做活动时要求他们与自己的同桌或者好朋友一起,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起玩游戏。通过积极的引导,留守幼儿在无形中习惯了与人相处,并感受与同伴交流的快乐,进而与同伴之间建立和睦关系。此外成人在生活上要为留守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严于律己,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注意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积极合作并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等,使留守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出现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猜你喜欢
怀远县社会性同伴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the Walking Dead
六月新鲜事
寻找失散的同伴
新课标下小学课堂体育教学的调查与研究
柔软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