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文风研究

2020-09-17 13:42杜先明
时代人物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风质朴比喻

杜先明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质朴语言的文风

质朴,就是实在朴素,有什么说什么?不东拉西扯,不花里胡哨。总书记的报告和讲话总是能用质朴的语言,阐明深刻的道理,准确而不乏生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如果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这里失之毫厘,到了基层就可能谬以千里;如果贯彻的第一棒就掉了链子,‘两个维护在‘最先一公里就可能落空。”质朴的语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帶动人管用”;“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朴素平实的话语,告诫我们要有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和讲话中还经常使用一些普通干部群众的顺口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用普通干部群众日常所讲的顺口溜来点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接地气、人气,人们备感朴实、亲切[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形象比喻的文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时,总能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从而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人们理解把握,领会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应坚守的职业道德是这样要求的,“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谈话对象不同,用古诗词形象比喻,却把文化文艺工作者在不同阶段所要坚守的职业操守说得明明白白,别有一番趣味。习近平总书记在用比喻说明问题时最多的还是用群众一听就懂的大白话,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知道”比喻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应该是这个国家人民自我的选择;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用“卷帘门”、“ 玻璃门”、“ 旋转门”来比喻阻碍民营企业投资的体制障碍;用“翻烧饼”和“手榴弹炸跳蚤”比喻扶贫工作中不当的做法;用“洗碗越多,摔碗越多”来比喻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担当的顾虑;用“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和“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来比喻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大众化的语言,通俗的比喻,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被总书记在报告和讲话中信手拈来,深刻的道理立马生动形象起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文风

治国理政就要传达思想,解疑释惑,高度概括和部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总能在条理清晰的分析之后,给予高度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盛到衰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总书记这段话,逻辑性强,由近及远,层层递进,气势恢宏,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寥寥数语就点出了我们共产党人干事创业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阅和历史的考验,简明扼要,朗朗上口。总书记很早就提出了党内政治生态不正常的“七个有之”现象,现在总书记又把它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形成利益集团,妄图攫取党和国家权力;一个是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作祟,大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这一从现象到本质的总结概括,使全体党员干部更加认清了“七个有之”的面目和本质,对其危害党的领导有了更进一步清醒认识,全体党员干部就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断然措施予以防范,消除隐患后患,纯洁党的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风丰富多彩,除语言质朴、比喻形象,高度概括外,还具有善于用典、富于哲理、雄浑厚实等。总书记多样的文风源自于他爱读书,善学习,重调研。总书记不仅仅在书本里学理论学知识,更多的是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汲取社会营养,学习群众智慧,才能讲着老百姓的语言,说出老百姓的心愿。总书记这样的学风和工作作风,更是为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李文辉.学习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的优良文风[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9(06):13-17.

猜你喜欢
文风质朴比喻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重拾质朴
买椟dú还珠
山有桂子
不良文风要害在“假”
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质朴
追寻最质朴的美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