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梁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鲜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方针政策,这些对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党和国家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群众观承继、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而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新时代人民群众观。这一思想对于在新时代下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而提高执政党的公信力、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群众观;人民群众;价值意义;党群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8-0006-03
群众观是围绕人民地位、人民利益、人民立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形成的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思想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坚定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人民情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进入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十四亿中华儿女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就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群眾路线这一重要法宝,就必须始终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及其精神内涵。
一、习近平群众观的三个着力点
习近平群众观以人民群众为着眼点,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为人民群众而奋斗。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在全党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在实质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一)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与源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所在。纵观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光辉奋斗历程,人民群众始终是党坚定的支持者、是党始终依靠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居于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第一性的理念,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党和国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认为“群众利益没有小事”,群众的利益是大于天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牢记自己的使命,无论是在基层工作时还是在中央工作时,他都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群众观的鲜明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从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政党,人民群众是党的根与源,中国共产党不是为自身谋私利的政党,而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为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还是普普通通的机关办事员,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代表着党的形象,都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看法。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才能真正知人民之需、解人民之急、干人民之事。无论何时何地,群众路线的落实都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都是促进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一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执政兴国的实现途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强调强化宗旨意识,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走群众路线,绝对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走走过场,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群众路线是我们从弱小到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工作方法。
(三)密切党群关系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蕴含着深深的爱民之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2]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之路,经历多个层级、多个系统、多个领域,无论在哪,他都始终深入群众,始终关心群众生活,始终坚持与民同在,为民着想。
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人民群众的评价是评判党的工作的根本标准。计利当计天下利,实干才能兴邦,空谈只会误国。为人民服务绝对不是空喊口号,更不能流于形式,它需要落在实处、以公职人员的实际行动来体现。新时代的党群关系是公仆与人民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并且这个关系是不能反过来的。中国共产党一路发展壮大,新中国七十余年砥砺奋进,背后都始终贯穿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条红线,都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把手要负总责。要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3]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必须要做牢做实,坚决防止懒政怠政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使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务求实效,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党生死攸关的大事,关系党员干部群体的先进性,关系到党员干部是否真正服务人民,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习近平群众观的价值意义
历史和实践表明,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离不开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宝。习近平群众观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扬,并针对目前我国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新理念。贯彻和落实习近平群众观对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群众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它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思想的新境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该观点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一,习近平群众观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当下,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于团结人民群众、关于人民群众解放等思想,并把这些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二,习近平群众观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自建党之日起,经过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余年的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得到了坚持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成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主要内容,这是对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永葆黨的先进性的重要思想指南
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要获得群众的信任,全党上下就必须不断地贯彻和落实习近平群众观,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关怀。首先,这一思想的贯彻和落实,绝不是走走过场,更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自我革命的持续过程;其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自查工作,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努力找差距、落实际,努力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充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实与温暖。
第一,有利于提升执政党的公信力,密切党群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带领下,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其重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全体党员永远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人民群众是政党治国理政的深厚根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仅仅只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赢得群众的赞赏和信任。因此,习近平群众观在新时代的贯彻与落实能够更加充分吸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避免党的方针政策脱离群众,并且有利于使党员干部的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
第二,有利于增强反腐败力度,坚定不移推进作风建设。腐败问题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打击腐败问题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党员干部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坚持和弘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精准思维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才能不断增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坚决打击各种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倾听群众的意见,严于律己,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够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本色。要强化党员的公仆意识,加强制度管理,以及党员干部负责制,使群众随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基层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得以提升。贯彻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有利于发扬我们党优良的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反对享乐主义、制止奢侈浪费现象,从而有利于加强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
当前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期,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会存在艰难险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及其精神,关心人民群众、贴近人民生活,我们才能够最终实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第一,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增进人民福祉。民生工作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民族复兴,是我们党长治久安的基础与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出台了各项惠民政策,紧紧抓住与人民利益最相关的现实问题。以农村为例,党和政府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的宜居乡村,着重解决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此外,党和政府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教育改革等,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做好民生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在于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最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气概,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共享精神与济世情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只有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清楚认识到民生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从而有利于他们合理做出决策、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第二,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共圆“中国梦”。民心齐者强,上下同欲者胜。“中国梦”是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复兴梦想。同心实现中国梦,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使命和任务,中国梦的实现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参与。每一位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放在自己的心中,把人民群众的事情作为自己心中最大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服务和奉献人民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我们要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和舍我其谁的气概坚决打赢党的作风建设这场硬仗,充分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呼唤一种担当敢为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弘扬富有担当、敢为人先、勤劳勇敢的优良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富强需要一个信念坚定、真抓实干、作风优良的执政党。明确习近平群众观在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不仅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而且更能将其切实贯彻到党员干部的各项工作中去。我们党是依靠人民群众来创造历史伟业的政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的政党,是历经风雨而初心不改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始终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维护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作为自己的责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即将实现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这同样也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重要的一步,全国各族人民只要力同心、共同努力,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及其精神,我们就一定会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