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音新韵:瑶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0-09-17 02:52朱晓佳谢丰泽李亚雯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瑶族纹样

朱晓佳,谢丰泽,李亚雯

(1.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2.泰国格乐大学 国际学院,泰国 曼谷 10700)

瑶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蚩尤时期,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区)。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因此形成了十分复杂的服饰文化现象。玉时阶在《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一书中阐述了富有情趣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意境,他进一步提出,“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它蕴含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风貌、民族风俗、社会历史、经济水平、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丰富的内涵,……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0-11。瑶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特点是五彩斑斓,其纹样图案主要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云霞水纹、几何形、文字形、太阳纹、人物等,体现了瑶族同胞战胜自然、崇拜自然、保护自然的人文精神。如《皇清职贡图》所绘岭南壮族、瑶族服饰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部分,所载服饰中的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境内,瑶族主要分布在今湖南、广西、广东等五岭山区。这些具有独特民族性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瑶族传统服饰文化内涵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通过歌、舞、图志等艺术形式记录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瑶族先民在几千年的迁徙历程中,选择了易于保存和便于活动的服饰,并作为本民族记忆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一种特别载体。如瑶族绣娘将民族的记忆浓缩在衣襟、裙摆、袖口上,使瑶族服饰成为“戴在头上的图腾,穿在身上的史诗,披在肩上的文化”[2]179。瑶族服饰无疑承载着瑶族诸多的文化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始祖印记文化符号实证

图腾是民族文化的象征,瑶族服饰上的“盘王印”便是瑶族文化与精神的物化形式。盘瓠传说最早载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乃,以女配盘瓠。”[3]134东晋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北经》云:“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4]307《评皇劵牒》(又称《过山榜》)记载:“评皇贴出皇榜,有谁能杀退高皇,愿将公主嫁与他为妻。当时无人敢认。是评皇的一只名叫‘盘护’(盘瓠)的五彩斑斓的龙犬,踊跃上前揭下皇榜,只身飘洋过海到高皇国中,咬杀高皇,含首级回到评皇殿前。龙犬盘护因杀敌立功,被招为驸马,受封为王,获赐天下山场,任从刀耕火种为生。盘护王与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评皇召见,分别赐予姓名及爵位,传下十二姓瑶人。”[3]46这些故事反映了瑶族远古氏族图腾社会时期的史事,瑶族各支系都承认盘瓠是本民族的共同始祖,自己是盘瓠的子孙。因此形成了“盘王始祖随身带,木本水源不可忘”[2]179的瑶族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

瑶族以五色龙犬盘瓠为图腾,在装饰上有“狗头冠”和“犬尾饰”,这些都有龙犬图腾崇拜的显著特征。如广西大瑶山男子头饰就有狗牙花边,广西龙胜红头瑶妇女服饰衣背上有两枚对称的“盘王爪”,广西贺州瑶族男子婚礼长衫后背正中绣饰有“盘王印”图案。如图1、图2 所示。

图1 狗头纹

图2 盘王印

(二)凤鸟图腾文化符号实证

自然崇拜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地存活在当今世界人类日常生活之中。恩格斯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误解的、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5]250人类最初见到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兽在地上跑,一方面幻想人类也具有动物的神奇能力,不受外物伤害;另一方面通过对某种动物的崇拜,人类希望自己也能拥有某种神性,达成某种神力来维护自身的安全。此图腾意象意义能实现“帮助人类超脱现实到理想界去求安慰”[6]11,从而反映人类对生命的敬畏,表达出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祈求力量和安慰,借以达成向往理想境界的心灵期盼。

鸟在瑶族、苗族、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心目中是能带来幸福和运气的吉祥物,在南方少数民族服饰头饰中,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鸟的形象。与广西毗邻的广东连州瑶族,“蓄发为髻,红布缠头,喜插鸡翎”[7]359。《山海经》云:“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4]16这也与瑶族居住在高山峻岭的地理环境有关。山上动物植物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在高山密林中,红色调的山花和斑斓的锦鸡、翠鸟特别引人注目,使人惊喜。这些自然界多彩和谐的美感培育了瑶族的审美意识,他们习惯以自然物装饰自己,形成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服饰特色。

此外,中华民族除了龙图腾,最有影响的图腾崇拜便是凤图腾了。凤图腾崇拜仍可归属为鸟图腾范畴。“自上古时代开始,经历了玄鸟期,朱雀期到凤凰期的形象演进,是在鹰类玄鸟——鸷凤与朱雀的基础上,以雄鸡为原型,博采孔雀等众鸟之美,附丽变异而成的。”[8]36南方少数民族尤其瑶族服饰中最常见的花、鸟、鱼等纹样,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象征某种神威和寓意吉祥。瑶族服饰的“凤”综合了孔雀、锦鸡、公鸡的部分特征,并选择了它们中最精美、生动的部分进行构思、变形,绣于衣襟、袖口、头帕、后背,反映了瑶族妇女生活在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中那股浓浓的满足感,充分体现了瑶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自由快乐生活的憧憬。如图3、图4 所示。

图3 鸟纹

图4 凤鸡纹

(三)太阳纹图腾文化符号实证

古代原始初民,由于社会生产力和思维能力低下,对日、月、星、辰的运转,风、雨、雷、电的变化,春、夏、秋、冬的更换现象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同时又有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于是,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天体万物产生了崇拜观念,“太阳崇拜则是天体崇拜中最常见的一种信仰崇拜”[1]100。生活在广西的壮族和瑶族就有祭太阳神的习俗,壮族和瑶族先民对太阳的崇拜不仅表现在崇拜仪式上,而且在民族传统服饰上太阳纹的图案纹样也无处不在,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对太阳神的崇拜。如广西盘瑶妇女的头帕和小孩的背带上都喜绣光芒四射的“太阳纹”,俗称“太阳花”。“‘太阳花’一般用红、黄两色丝线,以象征太阳的颜色。先用红线绣成圆点,再用红线配黄线绣四射的光芒。绣好后,太阳纹一般都要在头部正前方,以示神圣庄严。”[1]100贺州瑶族服饰上常出现一种八角形的花纹,为太阳的形象符号,与太阳崇拜有关。如在黄洞瑶族乡服饰展示馆中,摆放的儿童帽子上钉缀有太阳纹的银饰,仿佛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正从莽莽林海中冉冉升起。瑶族服饰中大量出现的“卍”字纹,代表了太阳的符号。将其绣在服饰上,具有渴望和祈求光明之意,反映了瑶族对太阳崇拜的遗风。如图5、图6 所示。

图5 太阳纹

图6 “卍”字纹

(四)禾谷纹图腾文化符号实证

瑶族刺绣中的禾苗纹,与瑶族祭祀谷神和禾魂的自然崇拜习俗有关,农业意象和巫术意象十分浓郁。瑶族认为世上万物均有灵,禾谷也有灵,将禾苗和麦穗纹样图案绣在衣帽上,以示对谷神的崇拜,希冀谷神能护佑禾苗生长旺盛,获得五谷丰登。省级瑶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李素芳的绣巾上,禾谷图腾纹样随处可见,红黄绿禾苗纹样绣于方巾上,体现了瑶族朴素的自然观。贺州平地瑶有长期种植水稻的历史,每当禾苗飞花时要进行耘田仪式,让妇女在稻田里耘田和唱歌,寓意让禾苗像女人一样饱满怀孕、生子结果。反映在服饰中,在绣帕和小孩的围兜、布鞋上,常见的图案纹样就有禾苗纹,寓意着繁衍与昌盛。

瑶族服饰中常见的还有人像纹,俗称“人公仔”。纹样图案往往几个人为一排,手拉着手连在一起,又或是一种巫术舞蹈,体现了生殖崇拜,取之生殖繁茂之意。瑶族将“人公仔”与禾苗纹一起绣在衣襟上,既有对农业丰收的期待,更有对子孙繁茂的希冀[9]38,是民族繁荣昌盛的一种象征,也是一种朴素的农耕文化世界观。“在民间流传极广的关于龙犬繁衍十二姓瑶族人的传说,即反映了瑶族人希望自己民族生生不息的心愿。”[2]186瑶族民间还有一种“狗拌腾”舞蹈,模仿狗繁衍交配的动作。在服饰表现形式上,在衣襟上绣狗纹,是生殖崇拜的表现,也寓意着繁衍与昌盛。如图7、图8 所示。

图7 麦穗纹

图8 人公仔纹

二、瑶族服饰类型特质

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的传播,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广西少数民族尤其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的形势。

从贺州瑶族服饰传承而言,其传承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严重破坏。如我们在黄洞瑶族乡调研中发现,现在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已经面临失传或正在消失,制作传统服饰的瑶族民间艺人后继无人,越来越多的瑶族青年和儿童改穿时装,许多瑶族老人也不再穿瑶服,瑶族服饰成为仅在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中或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用于接待游客时穿着的礼仪服装。现在的黄洞瑶族乡平时很难见到青年人了,基本都外出打工或求学,留守的老人除了少部分穿自制的民族服装,大部分都身着简洁、方便、价廉的时装成衣,这也成了瑶族民众日常穿着的服饰。现在瑶族老旧绣品服饰的数量越来越少,老艺人传承的刺绣工艺已青黄不接。但瑶族传统服饰文化经过历史岁月的冲刷和积淀,已凝聚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服饰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当代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任务,更是促进瑶族传统服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瑶族服饰历史文化资源类型特质

在中国五岭以南,流传有“高山瑶,矮岭苗,汉族住平地,壮侗住山槽”[10]164的谚语。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瑶族生活的自然环境是恶劣的,为了适应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人们被迫与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逐渐认识了这里的自然规律,创造了适应这种环境的各类服饰,形成了特有的瑶族服饰文化风格。

1.地域类型。由于广西瑶族所处地理环境造成的封闭性,瑶族在服饰上便形成众多款式和地域风格,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如广西金秀的盘瑶、茶山瑶、坳瑶、花蓝瑶、山子瑶等支系,广西贺州的平地瑶、过山瑶、土瑶等支系,他们的服饰各具特色。如生活在广西南丹的白裤瑶,在相对封闭的大山里,他们制作服饰的过程是母传女、姐带妹、邻里相授、寨邻互习,形成了世世代代的传统服饰文明。

生活在广西贺州的土瑶,是世界上唯一的土瑶支系。男子平时头包10 条毛巾,外用5 斤丝线和珠串缀扎,整个头饰有4 公斤重,上身穿长仅40厘米的浅蓝色对襟短衣,左、右胸前各挎一布袋。女子多用油桐树树皮制作圆形帽子,帽顶上盖数条毛巾,毛巾上披红、黄、绿相间的彩色串珠。毛巾和串珠越多,被认为其主人越勤劳、富裕。

2.形态类型。从资源形态上,瑶族服饰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和非物质形态服饰历史文化资源两大类。物质形态的服饰历史文化资源是直接的显性的资源,具有色彩和形态,是可为人感知的有形的文化资源,如瑶族服饰文化原料资源、服饰资源等。非物质形态的服饰历史文化资源是间接的、隐性的资源,是在物质服饰历史景观基础上产生的深层理念,形成各种服饰在人生礼仪、消灾祈福、宗教信仰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二)瑶族服饰主要元素

贺州地处桂湘粤三省(区)结合部的南岭民族走廊核心区域潇贺古道,是具有2100 多年历史的多民族聚居地,现有土瑶、过山瑶和平地瑶三大支系,也是世界唯一的瑶族支系——土瑶的聚居地。由于瑶族支系众多,分布广阔,且宗教信仰复杂,所以瑶族服饰的演化过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瑶族服饰的色彩、图案、结构等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瑶族同胞深厚的社会内容和生活形态。

1.基本色彩。瑶族服饰充满了鲜活的色彩元素,“五彩斑斓”是瑶族服饰最凸显的亮色。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但深蓝色、黑色是所有瑶族支系服饰的基调。瑶族服饰有着共同的风格,即服饰用料一致和刺绣花纹一致,无领无扣的对襟绣花衫是瑶族传统的民族着装。

2.图案纹样。瑶族服饰图案纹样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在瑶族服饰图案中主要设计的内容包括三方面,即对图腾和宗教的崇拜、对民族历史的记忆、对大自然的热爱”[12]169。这些图案纹样有历史人物、动物、植物,如盘瓠、蝴蝶、蛇、鸟、八角花等,各种图案纹样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服饰文化的表现张力。

3.结构工艺。瑶族服饰的结构主要由头饰、上装、腰带、下装组成。头饰既有装饰作用,又有抵御风寒的功能作用。男性一般用黑色包头巾缠头,也有用红色或白色长带包头。头巾一般长六尺、宽一尺,两端绣有花边图案。女性头饰多姿多彩,有翘角锥尖包头、倒钵状大包头、圆桶形大包头、螺形锥包头、方帕顶板包头等,佩挂银饰,绣有精美图案。上装结构有两片衣、对襟上衣、折式衣摆、披肩等。上装的领口、袖口、襟边绣有纹样图案,体现出对图腾的崇拜。材料通常使用粗麻布、棉布,具有良好的造型效果。腰带是瑶族男女都喜欢穿戴的饰物,尤其节日喜庆活动穿盛装时都要扎上两三根绣花腰带,或腰带绣上成双成对、背向相连的对狗纹图案,象征瑶族人生生不息的心愿。下装结构主要有百褶裙、马腿裤、五片裤等。下装的裙边、裤脚、绑腿布都绣有花边图案,便于劳作和日常生活,其刺绣、挑花及印染工艺不仅增添了衣饰的色彩美感,而且瑶族人利用天然物料也彰显了多元化特点,显示了瑶族人民精神活动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三、传统瑶族服饰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一)解码瑶族文化基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根本和源流,而文化基因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遗传信息和初始密码,是历代社会成员在生活和劳动、生产活动过程中心灵创造的积累。虽然瑶族人口分布广泛,支系众多,居住分散,但他们的生活习性基本相同,共同的民族本质特征性维护着瑶族之间的交往,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民族整体。《盘古开天》的创世神话成为瑶族文化之根,图腾崇拜和始祖信仰构成了瑶族文化之源。瑶绣图案大都取材于生活中的日月星辰、花卉虫鸟、珍禽异兽或神话故事,主要纹样有万字纹、几何纹、文字纹、植物纹、动物纹、人形纹等。“各种纹样与实物形象巧妙结合,意境深远,充分反映瑶族人民对理想与幸福的追求。”[2]152这些瑶绣独特别致,图案精美,色彩艳丽,层次清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保护瑶族传统文化,将现代民族服饰设计融入瑶族文化基因,并加以传承和创新,进一步彰显瑶族服饰艺术、丰富渊源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

(二)民族服饰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实践成效

瑶族独特的文化元素已成为族群的文化代码和文化标识符号,渗透了民族集体意识的“原始心像”,反映了瑶族特定的审美观念和现实生活。发展和创新是保护、挖掘和传承传统瑶族服饰工艺最好的方式。通过梳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服饰,充分利用瑶族文化元素创新设计民族服饰,不仅彰显创意文化理念,而且在传承传统的服饰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并有所突破。如2016年,朱晓佳创作的《瑶韵》由三套瑶族元素女性服饰系列组成,作品在广西会展中心展出。朱晓佳、孔祥翔创作的《瑶音瑶》获2018 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金奖、铜奖,并入选“庆祝自治区成立60 周年·2018 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瑶风系列在第54 届、55 届人国工艺品交易会获2019 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优秀奖。朱晓佳、孔祥翔创作的《土曼丝语》获2019 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铜奖。笔者所在团队注重挖掘瑶族文化元素,创新教育理念,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如指导学生“瑶蓝之旅”团队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金奖,全国总决赛银奖;指导学生“瑶蓝之旅工作坊”获全国和广西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传承发展了民族服饰文化。

(三)创新应用的现实意义

民族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是推动现代服饰融合发展的助推器。“将民族服装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对丰富服装创意设计手段和工艺表现形式都有极大的启示和推动作用。”[12]117因此,把民族文化基因融入创新现代服饰设计理念和创新教育中,既融合了时代元素和民族元素,又彰显了民族艺术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坚定信念,有助于实施和推动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挥创新教育机制。

结 语

通过对瑶族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实证考察,从中可以了解到瑶族服饰文化类型特质意蕴,将传统瑶族服饰中的色彩元素、图案纹样、结构工艺等应用到创新民族服饰设计理念中,将会使现代民族服饰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使瑶族服饰文化的史诗图腾呈现出意蕴丰富的“民族文化密码”,构成了民族文化发展最根本的法则。瑶族服饰文化只有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在传承中创新,才能重新焕发生命力。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开发利用民族服饰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当代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任务,更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瑶族传统服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瑶族纹样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