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2020-09-17 01:33张丽君孟丽琴梁伟燕卢晓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缺血性穴位研究组

张丽君, 孟丽琴, 梁伟燕, 卢晓燕

(阳江市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广东 阳江529500)

缺血性脑卒中症状通常以突发性晕厥为主, 患者随即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口歪眼斜、 智力障碍、 偏瘫等, 具有较高的后遗症风险[1]。 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采取行之有效护理措施, 对于降低后遗症风险、 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相关研究[3]指出, 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 可获得较好的干预效果,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 例。 纳入标准: ①符合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判定标准; ②年龄>60 岁且<90 岁; ③临床资料全面; ④可正常沟通;⑤依从性高; ⑥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精神能力、 理解能力障碍或精神异常; ②伴有严重的心、 肝、 肾功能不全及功能衰竭; ③智力缺陷。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 例。研究组中,女性15 例,男性22例;年龄61~85 岁,平均(73.52 ± 6.57) 岁。 对照组中, 女性14 例, 男性23 例; 年龄61~86 岁, 平均 (73.46 ± 6.79) 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饮食、 心理、语言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肢体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 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①穴位按摩: 经络理论中根据患处取患者太冲穴、 足三里、 血海穴、 手三里、 关元穴、 三阴交、曲池穴、 合谷穴和涌泉穴等相应穴位进行按摩,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配合一定的揉法、 推法与一指弹等按摩手法, 每日按摩相应穴位各2 min, 连续14 d,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 起到缓解酸痛、 疏通经络、 运气活血的作用, 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②中医艾灸: 偏瘫患者每天行1 次中医艾灸, 取足三里、曲池穴、 内关穴与三阴交等主要穴位, 若患者存在二便失禁情况, 可酌情加灸气海穴、 关元穴和神阙穴等, 每次艾灸约30 min。 ③给药护理: 老年患者在脑卒中急性发作时, 可通过中成药、 中药汤剂与中药针剂等给药方式进行治疗。 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牙关紧咬, 不能口服, 可通过鼻饲法给药。 若中药剂型为散剂或药丸, 可将中药溶于水中, 经鼻饲灌下。 ④拔罐护理: 取患者的臂臑、 梁丘、 华佗夹脊穴等相应配穴进行拔罐干预, 每次5~10 min 直至该穴位处出现潮红方可停止, 隔日1 次。 ⑤耳穴贴压: 按照辨证分型确定穴位, 主穴取患者脾、小肠、 大肠与胃等相应穴位, 结合患者不同病情取交感穴和神门穴等配穴, 每次按摩相应穴位各2 min, 直至该穴位处出现发热与轻微胀痛感方可停止, 每日3~5 次, 连续14 d。

1.3 观察指标①于入院时和护理6 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价患者的反应、 感觉、 运动、 意识与高级神经功能的活动, NIHSS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采用巴塞尔指数 (BI) 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越好。 ②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 责任心、 服务态度、 输液巡视情况、 病房环境、 健康宣教情况、 出院指导等。 总分为100 分, 分为十分满意 (80~100 分)、 满意 (50~79 分)、 不满意 (0~49 分); 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 评分、 BI 评分护理后, 研究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BI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 评分、 BI 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 评分、 BI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NIHSS 评分 BI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7 33.68±3.49 12.46±2.36 20.37±2.47 82.31±8.24对照组 37 33.61±3.43 16.72±2.69 20.52±2.43 67.37±6.45 t 0.087 7.241 0.263 8.685 P 0.931 0.000 0.793 0.000

2.2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3 讨论

脑卒中在我国属于较为多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4]。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多起病急且病情进展迅速[5]。 缺血性脑卒中症状通常以突发性晕厥为主, 患者随即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口歪眼斜、 智力障碍、 偏瘫等, 有较高的后遗症风险[6]。 研究[7]表明, 随着老龄化进程发展及患者年龄增加,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升高。 据统计[8], 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高达200 万, 经及时抢救治疗后约有2/3 得以存活,但其中半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如躯体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语言功能障碍等。 因而医学界倡导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促进患者活动能力恢复, 进而提升疗效[9]。常规护理干预是我国目前临床上较为普遍的护理方法, 通过给予患者饮食、 心理与各项功能训练, 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问题, 但护理效果尚不理想。 中医护理干预通过取老年患者太冲穴、 足三里、 血海穴等相应穴位进行按摩护理, 对偏瘫患者每天进行中医艾灸护理, 通过中成药、 中药汤剂与中药针剂等给药方式进行治疗, 取老年患者的相应配穴采取拔罐护理、耳穴贴压等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中医护理干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将中医辨证法与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的整体观相结合, 开创具有中医特色的以辨证施护与整体护理为理论基础的护理技能[10]。 中医护理干预符合我国现代化护理理念, 采用拔罐手法有利于扩张患者的脑血管, 采用按摩手法可起到舒筋活络、 活血化瘀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中医护理干预后,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提示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 能够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促进其活动能力恢复。

猜你喜欢
缺血性穴位研究组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