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ICU 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0-09-17 01:33梁坚梅林结萍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潮气量呼吸衰竭呼吸机

梁坚梅, 林结萍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广东 肇庆526011)

呼吸衰竭属临床危重症之一, 通常是由于肺功能出现障碍, 从而导致呼吸和换气困难, 目前主要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1]。 然而, 呼吸机的频繁机械通气, 极易引发患者呼吸道损伤, 从而产生呼吸机依赖、 废用性肌萎缩、 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2]。 相关研究[3]表明, 对ICU 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 改善患者康复情况。 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ICU 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6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ICU 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经诊断符合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症状; ②进入ICU 机械通气时间至少一天; ③肺通气功能稳定;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 ⑤意识清醒, 能正常交流; ⑥此前未接受其他治疗; ⑦患者及家属自愿配合, 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严重精神障碍; ②颅内压高; ③骨折; ④活动引起的损伤禁忌症。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 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 年龄40~80 岁, 平均年龄 (66.89 ± 5.47) 岁; 重症肺炎19 例, 肺气肿11 例, 食道肿瘤16 例, 其他4 例; 呼吸衰竭Ⅰ型10 例, Ⅱ型40 例。 观察组男32 例, 女18 例; 年龄40~79 岁, 平均年龄 (66.91 ± 5.39) 岁; 重症肺炎18 例,肺气肿11 例, 食道肿瘤17 例, 其他4 例; 呼吸衰竭Ⅰ型11例, Ⅱ型39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每2 h 帮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拍背, 并按需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确保吸痰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帮助患者按摩肌肉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①制定运动计划。 每天由医生、 护士、 康复治疗师检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评估其活动度、 肌肉和关节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 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运动计划, 密切监测患者状态, 随时调整患者的运动频率和运动量, 提高其运动能力和耐受能力, 如有需要, 可使用呼吸机予以氧气支持。 ②床上康复护理。 略微升高床头65°, 协助患者调整体位, 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为最佳姿势; 根据患者的耐受性指导其活动四肢、 肌肉和关节, 行四肢肌力、 关节松动、 神经肌肉刺激等活动, 每天按摩2 次, 每次约20 min, 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进行主动练习。 ③呼吸道护理。 采用雾化吸入、 吸痰等方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可用振动排痰仪, 振动频率为30~50 Hz, 每天3~6 次, 进一步提高呼吸肌耐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同时加强呼吸肌训练, 引导患者完成吸气、 用力呼气练习, 锻炼肋间肌、 膈肌等。 ④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 体质进行安全分级, 重点评估心血管、 呼吸等。 绿色为低危, 可正常进行运动; 黄色为中危, 权衡利弊后可运动; 红色为高危, 不宜进行运动。 运动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运动前30 min 充分排痰, 并将管道妥善固定, 停止肠内营养供给。 运动过程中, 记录患者的反应、 运动时间、 不良事件等, 加强监护。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停留时间、呼吸功能指标 (呼气量、 肺活量、 潮气量、 气道峰压)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值± 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械通气时间、 ICU 停留时间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停留时间比较 (±s, d)

表1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停留时间比较 (±s, d)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 ICU 停留时间观察组 50 8.72±3.32 7.15±2.04对照组 50 11.67±4.25 9.19±2.36 t 3.868 4.624 P 0.000 0.000

2.2 呼吸功能指标观察组的呼气量、 肺活量、 潮气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气道峰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s)

组别 n 呼气量 (L) 肺活量(L) 潮气量 (mL) 气道峰压(cmH2O)观察组 50 86.09±4.88 3.92±0.31 545.68±80.09 24.33±2.28对照组 50 65.94±4.44 3.21±0.15 452.95±77.88 29.03±2.99 t 21.596 14.578 5.870 8.83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 对重症治疗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 ICU 患者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此基础上,临床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如何改善生存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 ICU 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因需长时间使用呼吸机, 导致其机体肌肉加快分解, 其肌肉和神经通常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进而引发呼吸机依赖、 废用性肌萎缩、 相关性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 延长通气时间, 不利于患者康复[4]。 因此,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护理干预尤其重要。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早期旨在评估患者的活动度、 肌肉和关节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运动计划[5-6]。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制定运动计划、 床上康复护理、 呼吸道护理及运动护理等方面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呼气量、 肺活量、 潮气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气道峰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 (P<0.05), 表明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ICU 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尽快康复,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潮气量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麻疹并肺炎呼吸衰竭56例分析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