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9-17 01:33刘丽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次数心绞痛发作

刘丽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一科, 河南 信阳464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心绞痛是其最常见并发症,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致使血流量不足以满足心肌代谢需求, 导致心肌细胞急剧缺血、 缺氧引发的临床综合征[1]。 冠心病治疗不当会引发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 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护理意义重大[2]。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一种预防型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3]。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0 例, 旨在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0 例, 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 例。 对照组中, 男180 例, 女120 例; 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 (55.45 ± 5.79) 岁; 病程6 个月~10 年, 平均病程 (3.62 ± 1.58) 年; 心绞痛分级: Ⅰ级140 例, Ⅱ级145例, Ⅲ级15 例。 观察组中, 男205 例, 女95 例; 年龄36~75 岁, 平均年龄 (56.10 ± 5.62) 岁; 病程6 个月~10 年, 平均病程 (3.68 ± 1.52) 年; 心绞痛分级: Ⅰ级155 例, Ⅱ级120 例, Ⅲ级25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内科学》[4]中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 且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②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 ③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②合并肿瘤、 免疫系统疾病; ③先天性心脏病; ④器官功能衰竭; ⑤沟通障碍或拒绝配合。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 积极与患者交流,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说疾病的病因、 表现、 治疗等, 并密切监护患者各项指标。 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护理, 内容如下: ①成立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选取若干名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 (要求临床心血管内科护理经验丰富, 大专以上学历, 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 组成护理小组。 ②统一培训。 对组内成员进行关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冠心病心绞痛等相关知识专业化、 针对性培训。 ③对既往心血管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风险事项进行总结, 如心绞痛疼痛加剧、 反复发作、 睡眠质量差、 预后不良, 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规律, 食用辛辣、 油腻食物、 缺乏锻炼以及未遵循医嘱等,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饮食、 用药、 睡眠、 活动等方面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并探讨失效原因。 ④针对上一步骤中分析的失效原因在具体护理工作中进行相应改进, 如饮食辛辣、 油腻可升高血脂水平, 加重心绞痛,应制定清淡饮食计划, 保障营养需求; 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繁, 应在睡前用热水泡脚, 听舒缓音乐等; 缺少活动者心功能恢复慢, 影响预后,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下, 指导其进行有规律的锻炼; 未按照医嘱用药患者病情无法得到良好控制, 加重病情, 护理人员应强调医嘱的重要性, 倡导按医嘱用药等。

1.4 评价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住院时间。②于护理前及护理15 d 后, 参照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5]评定两组患者的机体状态、 生活质量, 该量表共19个问题, 包括心绞痛稳定情况、 心绞痛发作情况、 疾病认知、躯体活动、 满意度五个维度, 分值越高表示机体状态、 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 (±s)

组别 n 心绞痛发作次数 (次)住院时间 (d)观察组 300 10.24±2.13 7.85±1.80对照组 300 20.45±3.68 11.55±2.13 t 41.591 22.981 P 0.000 0.000

2.2 SAQ 评分护理前, 两组的SAQ 各维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的SAQ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的SAQ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Q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Q 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该组护理前比较, aP <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bP <0.05, cP >0.05。

维度 观察组 (n=300)对照组 (n=300)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心绞痛稳定情况 11.30±0.99c 18.68±1.25ab 11.27±0.97 15.49±1.10a心绞痛发作情况 12.61±0.80c 18.58±1.25ab 12.58±0.85 15.15±1.20a疾病认知 10.20±0.68c 18.55±1.18ab 10.22±0.60 15.50±1.08a躯体活动 10.34±0.50c 18.67±1.30ab 10.35±0.54 15.34±1.12a满意度 12.52±0.75c 18.52±1.24ab 12.50±0.77 15.32±1.18a总分 56.97±1.24c 93.00±2.25ab 56.92±1.36 76.80±2.16a

3 讨论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临床常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治疗, 加以硝酸酯类制剂缓解疼痛, 但是长期疗效往往不甚理想。 因此, 在治疗同时辅以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通过提前对护理工作进行预测, 评价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和失效环节, 并制定相关处理措施, 优化护理流程, 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的一种管理模式[6]。 李攀攀等[7]的研究表明,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可减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次数, 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和SAQ 总分,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SAQ 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提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护理, 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机体状态。 究其原因在于: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选择若干名临床心血管疾病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 组员们对评价护理质量和组织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便于共同评估护理过程中的风险、 质量等; 培训护理人员可使护理人员对疾病、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更深入的了解,保证护理质量; 总结经验方面, 给予饮食、 用药、 活动、 睡眠等方面护理, 以缓解心绞痛, 控制病情, 同时定期总结护理工作, 并对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改进, 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 可显著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 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次数心绞痛发作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依据“次数”求概率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