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0-09-17 01:33杨兵陈兰涛郑志刚段宝民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球囊

杨兵, 陈兰涛, 郑志刚, 段宝民

(开封市中心医院 急诊医学科, 河南 开封475000)

呼吸心跳骤停是一种危险的症状, 其病因较为复杂, 如心力衰竭、 休克、 中毒、 溺水等, 死亡率高达80%~90%, 而其救治主要依赖于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救治成功率影响较大, 越早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就越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1]。 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中, 多采取气管插管或球囊辅助呼吸模式, 但两者的具体效果尚有待分析。 为此, 本研究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100 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对比分析气管插管或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100 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根据人工通气方式分为气管插管组 (48 例) 和球囊组 (52 例)。 两组患者均符合 《急诊内科学》 关于呼吸心跳骤停诊断标准[2]。 球囊组男33 例, 女19例; 年龄22~70 岁, 平均 (46.85 ± 23.01) 岁; 骤停病因:急性冠脉综合征17 例, 外伤15 例, 晚期肿瘤8 例, 急性中毒6 例, 溺水3 例, 其他3 例。 气管插管组男30 例, 女18 例;年龄22~71 岁, 平均 (47.08 ± 23.48) 岁; 骤停病因: 急性冠脉综合征16 例, 外伤14 例, 晚期肿瘤7 例, 急性中毒5例, 溺水3 例, 其他3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首发的呼吸心跳骤停; 院前急救人工通气; 成年人; 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衰竭; 神经系统疾病; 使用呼吸抑制药物;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口咽部等畸形。

1.3 方法气管插管组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 严格按照《2010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3]要求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100 次/min, 按压深度5~6 mm; 心脏按压的同时, 清理患者呼吸道, 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期间中断心脏按压时间不能超过10 s; 插管后, 中断按压50 s 左右, 观察插管是否正确置入; 同时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输注肾上腺素 (1 mg/3 min), 室颤及无脉性室速, 立即除颤; 气管插管成功后, 继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直至自主循环恢复。 球囊组采用球囊人工通气: 胸外心脏按压同气管插管组, 清理患者呼吸道, 立即行气囊-面罩通气, 呼吸频率18~20 次/min; 建立静脉通路、 除颤等操作同气管插管组; 气囊-面罩通气后, 继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直至自主循环恢复。

1.4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建立人工通气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复苏5 min 后的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 并统计两组的复苏成功率、 住院期间死亡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建立人工通气时间、 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球囊组建立人工通气时间显著短于气管插管组 (P<0.05); 复苏5 min后, 两组的平均动脉压、 血氧饱和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建立人工通气时间、 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s)

表1 两组的建立人工通气时间、 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s)

组别 n 建立人工通气时间 (s)平均动脉压 (mmHg)血氧饱和度 (%)治疗前 复苏5min 后 治疗前 复苏5min 后球囊组 52 10.06±2.65 25.06±4.68 48.74±9.68 69.65±13.68 86.63±10.68气管插管组 48 57.06±8.25 26.03±5.57 46.58±10.58 68.59±14.23 84.69±9.58 t 38.975 0.945 1.066 0.380 0.953 P 0.000 0.347 0.289 0.705 0.343

2.2 复苏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两组的复苏成功率、 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复苏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 [n (%)]

3 讨论

呼吸心跳骤停的救治成功率较低, 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患者生还率的最可靠方法。 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中,需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其中多需要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打开气道建立人工通气, 从而促进自然循环恢复, 必要时还需建立人工循环。 然而, 人工辅助呼吸方式多种多样, 目前以气管插管和球囊人工通气为主, 有必要对两种方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从而进一步提升救治效果。

紧急气管插管是急诊中最为常用的人工气道创建方法, 其通气效果也较为可靠, 在呼吸心跳骤停救治中成功率较高, 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4]。 但气管插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操作者在进行心脏按压的同时实施气管插管, 对配合度要求较高, 因而在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中实施难度较大, 快速实施气管插管更是困难, 故需要探索一种更为简单、 快捷、 方便的人工通气方法[5-7]。 气囊-面罩通气是一种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模式, 可克服肺、 胸弹性阻力完成人工辅助呼吸, 在心肺复苏中应用较多。 相关研究[8-10]表明, 气囊-面罩通气操作简单,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后可立即实施, 能够快速建立人工通气, 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更为简单快捷。 本研究结果显示, 球囊组建立人工通气时间为 (10.06 ± 2.65) s, 显著短于气管插管组的 (57.06 ± 8.25) 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气囊-面罩通气建立的速度较快, 有利于尽快完成肺通气。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复苏5 min 后,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 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球囊组的复苏成功率、 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21.15%、 3.85%, 与气管插管组的20.83%、 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球囊人工通气效果与气管插管比较无明显差异, 且患者预后基本一致, 提示球囊人工通气简单、 快捷、 效果可靠。

综上所述, 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中, 球囊与气管插管两者的辅助呼吸效果相似, 但前者操作更为迅速、 简便, 可根据患者情况优先选择球囊模式。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球囊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糖臬之吻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血氧水平依赖MRI评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的研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