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张主任,您好!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仪器敏感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查出各种结节,最为常见的一种是肺结节。那么,结节是癌症吗?
张伟:很多患者被查出肺部有小结节后,很怕自己得了肺癌,于是陷入恐慌之中,吃不下睡不着。其实肺部有小结节并不一定就是肺癌,很多良性的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小结节。
肺结节为小的局灶性、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一般直径小于5毫米的叫微小结节,直径在5毫米至10毫米的叫作肺小结节,小于3厘米的为肺结节,直径大于3厘米的叫肿块。
临床引起肺部小结节的病因很多,良性的病变包括炎症、肺部感染、肺结核、肺部外伤、真菌感染等,通常是良性的,如有钙化,良性可能更大,可随访观察,每3-6个月复查胸部CT,一般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大多数患者以及家属在发现肺部结节后都非常紧张,甚至焦虑,对于医生的“观察”“消炎”等建议非常不理解,生怕耽误疾病的治疗。其实医生建议观察和消炎治疗的患者相当一部分都是“肺炎”“结核瘤”等良性结节,冒着手术风险去切除肺叶,实在是得不偿失。日常门诊医疗工作中,这类“小结节”的患者占据着较大的比率。对于这部分病人,最有帮助以及最有价值的检查,就是定期随诊和复查。
对于建议2-3月后复查的情况,很多患者及家属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真是癌,3个月的时间癌症会不会扩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安排和观察,主要是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出发的。肿瘤的生长有一个倍增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个月到12个月,也就是肿瘤最快2个月才能长大一倍。对于肺部的小结节,长大一倍也尚属较早期,很难发生快速的播散转移。
记者:体检报告上关于肺部结节的描述有好多种,它们有什么区别?
张伟:肺部结节大体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磨玻璃样结节。磨玻璃样结节指肺内密度轻微增加,呈模糊的云雾状,但仍能通过病灶看到其内部血管和支气管纹理,就好像透过磨玻璃一样。并不是所有的磨玻璃样结节都是恶性的,造成它的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变、肿瘤等多方面,具体需要既往病史辅助判断。
一种是实性结节。实性结节指肺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阴影,在CT下呈现白色的影子,足以掩盖它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实性结节的良恶性较难鉴别,有时候很难光凭一张CT来判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比如是否有过肺结核、肺炎、其他肿瘤性疾病等,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PET-CT、肺穿刺,甚至微创手术切除等方式明确诊断。
一种是增殖灶。增殖灶一般是良性结节,多数是既往肺部炎症好转吸收后所遗留的疤痕,一般不需要担心。
记者:结节有恶性的吗?什么样的结节需要引起重视?
张伟:一般来说,肺癌高危结节有特定指征,比如结节形状:有边缘不齐、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等。
如果有以上特征的实性结节大小超过1.5厘米,或者部分实性结节大小超过8毫米,其恶性的概率性较高。一般来讲,直径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低于1%,而超过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64%-82%。
并且,那些在定期复查中不断增大的结节要特别警惕恶性。恶性的病变则可能是肺癌或肺内的转移癌。
在位置方面,恶性肺癌高危结节好发于右上肺。
记者:前面您介绍了肺部结节的一些特征,有没有特征不那么明显的结节存在的现象?
张伟:如果结节缺少典型特征,医生判定结节的良恶性非常困难,这时采取的措施是:
1.若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可定期复查CT。一年以上无变化者恶性可能性很小。
2.若考虑结核或炎症可能性大,可做试验性治疗,如抗炎抗结核治疗,若病变缩小或消失,则表明是炎症或结核。
3.若考虑恶性或转移癌可能性大,可考虑行肺部穿刺活检。一般适用于直径相对较大,病变部位偏肺门周围的病灶;也可选择特殊的如超声导航下的支气管镜检查进行活检。
4.对高度怀疑肺部恶性肿瘤者可考虑行胸腔镜或开胸活检。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切除结节,达到病理确诊目的,同时还可切除病变,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术中冰冻病理为恶性,则行肺段或肺叶切除以达到根治。
记者:肺纤维灶是怎么回事,等同于肺纤维化吗?
张伟:肺纤维灶不等同于肺纤维化。肺纤维灶并不完全可以称之为“病”,它是肺组织损伤部位(病灶)机体组织重构(纤维化)的结果,是病变痊愈、疾病终结的表现。好比皮肤受伤形成疤痕。因此,肺纤维灶本身是不会扩展的。
孙大勇/图
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可以逆转纤维灶。如果造成肺组织损伤的因素被清除(结核、手术、感染等),小的、少量的肺纤维灶对身体没有影响,一般没有临床症状。
当然,如果在某种疾病发生的过程中,逐步出现肺纤维灶,那么一旦形成大面积的肺纤维灶,影响到气体交换功能,就需引起注意和进一步治疗。
而肺纤维化是间质性肺疾病病程变化中的一种表现,劳力性进行性呼吸困难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爆裂音是其独特的体征,影像学改变多表现为毛玻璃状、网格状或结节状阴影,一旦明确病情,需要积极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