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彦
一些词语正在走进乡村。
譬如,水泥路。天然气。路由器。保险。研究生。经纪人。醫联体。养老院……
它们正在成为新农村的偏旁,或者,一个崭新时代的象征。
一些词语渐渐枯萎。
譬如,木柴。炊烟。公粮。失学儿童。老屋。炉火。油灯。犁铧。羊肠小道……
它们已被楼房压低的暮色覆盖,成为乡土浩荡后的灰烬。
大雪来临之前,天然气已坐着管道的轻轨来农家落户。
壁挂炉,燃气灶,暖气……像陪送的嫁妆,无声中在农历深处,拓宽了城市的气息。
柴垛和炊烟,已是乡愁中的隐喻。那些曾经明媚的牧歌,在现代氛围的田园里,只是一种写意。鸟鸣依旧,农家的门扉,对接着来自春风中的所有途径。
在春天的叙述中,总会有许多事物穿行其中。比如麦田青葱、向你说早安的天空的鸟,总会遇到一场盛大的欢愉,比如旭日东升,河水抱紧村庄。
多么美妙的期待和际遇。春风熟悉每一个向善之物的地址,它如期送来的不是缝补伤口的针线,也不是雨滴降临时需要的道具。
“心生温暖更接近于光的胴体。”在春风中愿意自我修补的事物,都会如泥土一样,暗含黄金的光泽。
庄禾拉着秋风的手从田野回来,金黄漫向农家小院,仿若凡高泼墨。
父亲低头捡拾谷穗,旷野铺开,让勤劳的人临写丰收的碑帖。家书和旧址,泛着秋水之光。一群羊模仿圣贤,齐聚在午后。
在乡村,心安胜过天意。落日浩大,溢出酒杯。
一方土地上的枯荣,最终回到一首诗的肌理中才会合理。
同是阳和春深,乾道八年的川东,已今非昔比,灯戏中过往的人事,到达了文明的秘境,弹奏泥土的人,也钻进冷酒馆,在抖音中重新定义万物。
良田广大,菜蔬像大地上的星座。少年成长,已是农商会的舵手。美食入禅,一盘顾县豆干,转山、转水,依然是千年老滋味。一碗岳池米粉,在农历深处,让疲惫的人,心生温和。
山川是旧山川,已换了新韵。种田补助,农具补助,家电补助,六十岁后,也能领到政府养老金,农民就像后主,投壶、饮酒、填词,广场上扭动的舞姿,有着新时代的节奏。
江河遍醒,到处是春风走动的声音——“我觉得岳池仍陷在某个朝代的回忆之中。”稻浪翻卷的依旧是南宋的诗韵。
用文化符号演绎节令,用人文情怀解析农事。
一张无形的名片,便装下了农家的家韵,家宴,家景,家源……泥土中的墨痕,是一首古诗中依旧晃动的灯影。
春风浩荡,它披覆的不仅仅是农事的光芒,倾泻的稻香。像泥土中未知的梦想,无法用词语彻底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