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亮,麻文效,温开琦
(内蒙古工业大学 轻工与纺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随着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崇,可再生、可降解的纺织原材料越来越受到终端消费者和品牌商的关注。聚乳酸(PLA)纤维是一种新型可再生、可降解材料,以玉米、木薯等可再生植物为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并且原料的利用及转化率高,环保、无毒、天然抑菌,在服装、家用纺织品、医疗卫生等领域应用具有明显优势[1-4]。
为拓展PLA纤维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作者以异佛尔酮异氰酸酯(IPDI)、环氧类交联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分别与壳聚糖(CTS)分子外端羟基、氨基等活性基团、PLA纤维末端羟基反应,使CTS固定于PLA非织造布之上[5-8],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反应工艺条件;研究了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性能。将CTS接枝在PLA非织造布上既赋予了PLA非织造布良好的抗菌保健、亲湿护肤等生物功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同时也拓展了PLA纤维的应用领域。
PLA非织造布:50 mm×50 mm,广州新迪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提供;CTS:西安仁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醋酸、EGDE、IPDI:上海梯希爱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产;蒸馏水、无水乙醇、丙酮、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天津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01-OA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惠州市天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制;YG022D 型全自动织物硬挺度仪:温州百恩仪器有限公司制;LDZH-150KBS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HZ-9211K型空气恒温振荡器:常州恒隆仪器有限公司制;BJPX-H88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济南欧莱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制:Omega DT-03 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仪: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制;KK/HWS系列恒温恒湿试验箱:北京雅士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制;SG461-III型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常州市双固顿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制。
为了将生物源功能剂CTS接枝到PLA非织造布上,首先对PLA非织造布进行等离子体预处理[9],之后进行功能剂固定。具体处理方法:PLA非织造布先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干燥后浸入有生物源功能剂的CTS烧杯中,再加入不同交联剂(IPDI或EGDE)于恒温水浴锅中反应,反应完成后焙烘,再进行适当润洗、自然干燥。实验过程中,生物源功能剂CTS溶液量为30 mL,经等离子体处理的PLA非织造布在CTS溶液中的浸泡反应时间为6 h,焙烘前进行预烘,温度为100 ℃,时间为3 min。PLA纤维与生物功能剂CTS接枝交联反应示意见图1。
图1 PLA纤维与生物功能剂接枝交联反应示意
接枝增重率(ηm):生物源功能剂CTS在PLA非织造布上的固定效果可采用ηm来评判[10],ηm按式(1)计算。
ηm=(m1-m0)/m0×100%
(1)
式中:m0为接枝前PLA非织造布的质量;m1为接枝后PLA非织造布的质量。
吸水性:将被测织物试样在60 ℃烘箱中烘10 h后称取质量(W0),然后将织物试样在蒸馏水中浸泡1 h,取出后用洗衣机脱水3 min后再称重(W1),按式(2)计算织物试样的带液率(X)。X越大,则说明织物吸水性越好,反之则越差。
X= (W1-W0)/W0×100%
(2)
透气性:在锥形瓶放入100 mL的蒸馏水,用5 cm×5 cm的PLA纤维非织造布覆盖瓶口并用橡皮筋扎好口,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100 ℃,加热20 min后,待锥形瓶内液体冷却后,测定锥形瓶剩余水量,计算加热逸出的水分。采用逸出水分质量占原有水分质量之比(P)来表征透气性,P按式(3)计算。
P=A/B×100%
(3)
式中:A为逸出水分质量;B为原有水分质量。
导湿性:将被测织物试样剪成50 mm×50 mm的试样条,布条垂直插入20 ℃水中5 mm,测定10 min内液面沿试样上升的高度(H)来表征导湿性。H越大,说明织物的导湿能力越好。
硬挺度:按照 GB/T 18318.1―2009《纺织品弯曲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斜面法》进行测试。将一定尺寸的PLA非织造布试样(2 cm×20 cm)固定在实验台上,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平均抗弯长度(B)来衡量其硬挺度[8]。
抗菌性:参照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采用细菌菌落计数法对被测织物试样的抗菌活性进行检测。将边长约5 cm的正方形PLA非织造布试样放置在含有菌种的液体培养基容器中,于37 ℃以100 r/min振摇24 h;后把测试的稀溶液小心接种到富有营养琼脂平板上;将平板在37 ℃下培育24 h,依据形成的菌落数进行计数。 抑菌率(Y)按式(4)计算。
Y=(A-B)/A×100%
(4)
式中:A,B分别为空白样及试样的单位菌落数。
2.1.1 CTS浓度
在浸渍温度(Td) 60 ℃、浸渍时间6 h、焙烘温度(Tb)120℃、焙烘时间3 min的条件下,交联剂分别为0.2 g EGDE、0.2 g IPDI时,CTS质量浓度(ρCTS)对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ηm及X的影响见图2。
图2 ρCTS对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ηm和X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PLA非织造布经CTS交联改性,用醋酸和蒸馏水润洗后,EGDE的交联效果总体优于IPDI的交联效果;从接枝效率和吸水性的变化来看,改性PLA非织造布的ηm和X随ρCTS的增大均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在ρCTS为10 g/L时ηm和X均存在最大值。对比分析EGDE、IPDI两种交联剂的交联性能,选择EGDE为交联剂,ρCTS为10 g/L,CTS接枝改性效果较好。
2.1.2 交联剂用量
在ρCTS10 g/L、Td60 ℃、浸渍时间6 h、Tb120 ℃、焙烘时间3 min的条件下,交联剂EGDE用量(mEGDE)对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ηm及X的影响见图3。
图3 mEGDE对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ηm和X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mEGDE对交联效果影响很大,没有交联剂,CTS不会与PLA发生交联反应,加入0.2 g交联剂EGDE时,PLA非织造布的ηm达到15.3%,反应效果最佳;从吸水性变化趋势来看,PLA非织造布的X随着mEGDE的增大逐步提高,但在mEGDE大于0.2 g后X出现下降,而ηm却未下降,这是因为交联剂与非织造布发生反应,对纤维损伤较大,所以选择EGDE 0.2 g为较佳交联剂用量。
2.1.3Td
在ρCTS10 g/L、交联剂EGDE 0.2 g、浸渍时间6 h、Tb120 ℃、焙烘时间3 min的条件下,Td对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ηm及X的影响见图4。
图4 Td对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ηm和X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Td从40 ℃升至60 ℃,PLA非织造布的ηm从11.4%增至15.3%,但当Td高于60 ℃以后,ηm开始下降,这是因为高温会使反应速率变快,反应进行不完全,CTS无法均匀的分布在PLA非织造布上,从而导致ηm下降,引入亲水性基团减少,X下降。故选择较佳Td为60 ℃。
2.1.4Tb
在ρCTS10 g/L、交联剂EGDE 0.2 g、Td60 ℃、浸渍时间6 h、焙烘时间3 min的条件下,Tb对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ηm及X的影响见图5。
图5 Tb对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ηm和X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Tb对接枝效果影响较大,随着Tb升高,CTS接枝改性PLA非造布的ηm越来越大,可见高温易于使发生交联后的CTS固定在PLA非织造布上;但Tb高于120 ℃后,虽然ηm没有太大的变化,但PLA非织造布的X明显下降。这是由于Tb过高会使交联反应后的反应产物粘接在纤维缝隙或表面,虽然仍在PLA非织造布上,但由于表面覆盖等原因,会影响水分与CTS的接触,从而导致吸水性下降。 故选择较佳Tb为120 ℃。
从表1可以看出:在前述较佳接枝工艺条件下,CTS接枝交联改性PLA非织造布的P为14%,略低于与未改性PLA非织造布的P,这主要是因为交联后部分产物固定在PLA非织造布的表面或分子间间隙所致,但改性后的PLA非织造布透气性相对其他合成纤维织物的透气性仍较为优异;CTS接枝交联改性PLA非织造布的H为15 mm,比未改性PLA非织造布提高3 mm,说明改性后织物的导湿性有所上升,这是由于交联改性后引入了部分亲水基团,吸水性增加,有利于导湿性的提高,另外,交联改性后纤维的间隙有所改变,也是导湿性提高的原因;与未改性PLA非织造布相比,改性PLA非织造布的B提高了1.5 cm,说明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更硬挺;改性后PLA非织造布对大肠埃希菌的Y为77.1%,对金黄葡萄球菌的Y为64.5%,说明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抗菌性有了明显提升。
表1 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性能
a. 以EGDE为交联剂,CTS可接枝到PLA非织造布上,其较佳工艺条件为:EGDE 为0.2 g,ρCTS为10 g/L,Td为60 ℃,Tb为120 ℃,焙烘时间为3 min,使用醋酸和蒸馏水进行润洗。
b. 与未改性PLA非织造布相比,CTS接枝改性PLA非织造布的P为14%,略有下降;H为15 mm,提高3 mm,导湿性上升;B为16.82 cm,提高了1.5cm,硬挺度更高;对大肠埃希菌的Y为77.1%,对金黄葡萄球菌的Y为64.5%,抗菌性明显提升,有助于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