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沛
摘 要:大语文观教育背景下,鼓励教师转化语文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拓展更丰富的课堂资源。通过课外阅读打破了课堂与教材的束缚,为学生开启从外界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大门,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锻炼语文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打开视野,在阅读中丰富情感,在阅读中创新实践,凸显当下语文教育改革的特色与优势。因此本文基于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基本思路,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探讨拓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期望以此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调动审美情趣,促进情感表达,在阅读中强化文学素养与综合发展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教学
拓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既是对课内阅读的延伸与补充,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强化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关注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通过提供更多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强化课外阅读有效性,这既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核心素养教育的落脚点。
一、立足学情,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认知水平欠佳,想要让课外阅读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耐心指导。而有效阅读的前提条件就是筛选有价值的阅读素材,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课外阅读中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写作积累。另外,课外阅读要奠定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既要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与要求,也要适当拓展,考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1]。例如,学完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拓展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课文《爬山虎的脚》之后,拓展阅读叶圣陶先生的《圣陶短篇小说集》;学完《卫星比武》之后,拓展阅读更多有趣的科普类读物等。通过推荐适合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顺理成章地从课内过渡到课外,巩固与迁移课上所学的语文知识,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二、明确目标,落实课外阅读任务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必然要奠定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落实课外阅读任务,才能真正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最终目的都是落实到“运用”层面,通过广泛阅读、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尝试不同的读书方法,加强阅读积累。其次,启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实现“学习”的目的,通过课外阅读反作用于课内知识的拓展与运用。例如,学习《陈嘉庚办学》时,由于年代距离学生熟悉的生活较为遥远,单靠课内阅读很难把握情感,所以指导他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有关陈嘉庚的故事,代入当时的年代背景,体验陈嘉庚的伟大之处。再有,课外阅读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促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表达欲望和写作欲望,强化语言运用。
三、指导方法,保障课外阅读质量
有效阅读奠定在有效方法的基础上,虽然课外阅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要主导阅读方法,才能从根本保障课外阅读的质量。相对而言,课内阅读以精读为主,重在掌握方法、把握内涵;而课外阅读量较大,以略读为主,重在加强积累。但是略读不代表草率的读,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浏览式阅读。通过快速浏览把握文本要点,快速汲取有意义的阅读内容;再如,筛选式阅读,也就是把握阅读要点,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外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并且在阅读的同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中做好批注,摘抄优美的语句,动笔写一写读后感等等,这些都能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收获颇多。
四、丰富实践,活跃课外阅读思维
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能力,要以丰富的阅读实践为载体,经常组织有趣的读书活动,活跃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如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融入多姿多彩的阅读活动。例如,每学期在班级组织“共读一本书”活动,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交流情感体会,分享读书方法,极大调动读书热情和参与兴趣,在课外阅读中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再有,經常以读书为主题举办手抄报活动,让学生运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手抄报作品,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手抄报内容,整合与编辑资料、设计插图、完成抄写。通过互动学习,不仅增添了课外阅读与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语言运用能力,一举多得。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2]。秉承“多读书,读好书”的发展理念,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环节,从课上阅读指导拓展到课外阅读感知,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情感和阅读能力。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打开视野,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经验、加强语文积累,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滕健美.课外阅读:读出语文精彩世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初探[J].考试周刊,2020,(34):57-58.
[2]王小能.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0,(1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