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

2020-09-15 16:24董会慧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学科融合

摘要:“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以单元主题为连接点,以特殊的课堂结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连续的写作活动,培养了学生习作的“习惯性”,提升了学生习作的“思维力”。它淡化了文体的特点,以自由开放的形式适时训练,实现了写作内容的序列化,写作知识的“结构化”,置学生于有结构的知识联系中,从而达成了学生思维品质的进阶。

关键词:学科融合;主题式习作;单元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A-0104-04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主要以“1+N”的模式确定并构建融合主题。所谓“1”是指从小学生所处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选取有融合意义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素材作为学科融合的基点,且以此确定主题;“N”指的是围绕这一既定的主题,从同年级的科学、体育、美术、数学等其他学科中选取有连接点的教学内容,对主题进行系统的补充延伸、拓展深化,或者是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对“1”进行新的课堂教学解读与建构。这其中“1”是个定数,“N”则是个变数,教师将根据主题的内容、特性、学情等科学、规范地加以选择与组合。

一、认知:“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的独特表征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主要指以语文教材为根本,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和认知基础,恰当地选择相关学科内容,然后将各学科教学与习作穿插、汇融,形成多个主题。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主题有目标、有策略地连续完成一系列习作的过程。“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作性

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教学知识互联,教学思想互启,教学任务互助,教学时间互补,最终形成一股合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习作能力的发展。

(二)集中性

每确定一个融合主题即集中了不同学科中相关联的教材内容,实现了多学科内容、多师资力量、多信息储备、多教学智慧的集中。

(三)多样性

每一次主題的确定都会融合不同的学科,学科内容的不断转变使学生的认知对象也不断转化,逐步丰富,其对应的写作内容、表达方式也同时呈现出多样性,从而让主题单元教学的每一次习作都保持了新鲜感。

(四)真实性

真实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参与的真实性,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五)序列性

首先表现为同一主题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呈现的先后序列,即前一个教学内容是后一个教学内容的已知和铺垫;其次表现为学生习作思维发展的序列性。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对应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推进、丰富。

二、运作:“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运作的主要方式是学生的亲身参与,运作的主要指向是学生的言语交往。其他学科的教学参与即在活动中还原了学生的游戏状态,舒展了学生的各种认知感官,重构了学生的认知图示,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它打破了以往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以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和基本学习内容连接不同学科,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因其特殊的单元构成方式,学生的习作有了可视的支架,有了循序渐进的阶梯,有了比较、关联的脉络。教学时可以从单元整体着想,从学科特性着力,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形式,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起学生习作的动机,开发写作的潜力,展现习作的个性魅力,指向人的发展与成长这个核心。

(一)循序联结策略

循序联结策略以语文学科内特定知识点为主题内核,联结多个学科中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主题单元整体,然后又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分解落实单元习作要素,形成了一个循序的、互相联结的教学闭环。下面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上的“美好生活”融合主题为例,谈谈循序联结策略的运用。

1.确立融合主题和内容

同年级所有学科老师在研读课标、熟悉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教材第六单元的习作6为起点,确立“美好生活”这个融合主题,然后确立了音乐课、信息课、劳动课、美术课为融合学科,美术教材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为主要融合内容。

2.制定融合单元习作总目标

(1)留心周围现象,用相机记录乱丢、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在班级内举行摄影作品展。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童话创作。

(2)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在班级内进行作品展示与评比。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习作,写清楚自己制作的过程及感受。

(3)学会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4)搜集环境污染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分小组制作宣传海报,号召同学们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做个讲文明的环保小卫士。

(5)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倡议居民垃圾分类等。

在总目标的基础上,细化各融合学科的教学子目标,继而完成教学任务的设定,教学时间的分配。

3.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流程(见表1)。

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立体的训练空间,搭建了多个层级的训练阶梯,构建了一个整体的训练面。学生亲历其中,获得了丰富的“内在”,在每一篇习作的构思与完稿中都有了自由的、真实的、自我的介入。他们不再拘泥于完成任务式的写作,而获得了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心灵愉悦[1]。

(二)比较归纳策略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能力的获得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因其特殊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会接受多方面的信息,会感受到各不相同的教学场景。大量信息的涌来,对学生的认知、思维乃至情感态度都是一个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归纳。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筛选和吸收,内化和联结,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从而串联相关知识,丰富拓展既有的知识网,形成自己的个性,提高习作的能力。

比较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教学方式的横向比较,可以是同主题内容、不同表现形式的纵向比较,也可以是文章立意、谋篇布局、观点异同的深度比较。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1《猜猜他是谁》,这是一篇写人的习作教学,也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习作。教材中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了描写人物的多个角度,如外貌、爱好、特点。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角度精雕细刻,也可以从多个角度着力刻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与其习作1有着共通之处。《走近我们的老师》中有一个环节为“讲讲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表现一个人的主要特点。同样是对人物的描摹,两科教材给了我们不同的表现形式,《走近我们的老师》这课的教学可以作为习作1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与其共同组成写人主题的融合单元。教学这组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选材角度,初步体会选材视角对文章立意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两类文章之后的感受,谈一谈自己喜欢的理由,把内心的情感转化成具体的言语表达;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重组,从两种不同的选材方式中取优取精,进而糅合、内化,建构自己的言语表达范式。

比较归纳、异同辨析的教学策略,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科知识的融合,更是一种学科思维、写作品质的深度嵌入。在此过程中,学生构建了一条紧密、方便、贴切、关联的习作链。

三、效能:“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效果分析

“学科融合”的核心意义就是将关联的多个学科内容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促进写作的意义关联、形式关联、经验关联,联结建构起写作的新经验,创生写作的力量[2]。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普通习作教学,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目标达成度更高

1.丰富的习作素材储备为目标达成注入活水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为学生创造了开放的习作环境,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彩生活的大门,他们亲身体验相关的活动,感受其中的人、事、物、景。这些丰富的体验都将转变为直接经验,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了以“场景、图式、画面”等形式的写作图式。当习作发生时,这些有着紧密联系的图式就会被唤醒、激活,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为写作的高质量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连续的习作活动开展为目标达成引燃动力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皆是以多个课时形成一个写作单元,以多位教师对同一个写作主题进行前延后续的教学,不同学科的教学互为基础,互设支架,层层递进。每一个主题大约历经3周的时间,大约创作5篇习作。在这样一个时段中,学生经历写作过程的时间更长,体验写作历程的感受更深,展示写作成果的机会更多。同时,教师也将写作习惯的培养渗透进每一节课中,化解于每次习作的细节中,融入学生每次的作品中。在持续的主题习作推进中,在老师的持续教学中,写作行为慢慢地就会转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成为一种写作的应然状态,最终内化到个人的素养结构中。写作素养的提升直接决定着习作质量的档次。

往常的习作教学中,学生往往在写完文章之后就停止了写作活动。而“学科融合”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因为连续的活动、连续的写作,使得学生的写作热情一直存在,写作动力也是持续不断的,目标达成度自然更高。为了更直观、科学地展现“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的效果,课题组对统编教材六上习作6的教学进行了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首先,选取了两个基础班。这两个班级都是34人,在上学期期中与期末的考试中,A班平均分比B班低0.11分,作文平均分比B班高0.15分。B班为实验班,依据习作6《学写倡议书》开展了“美好生活”的主题式习作教学,而A班则直接进行《学写倡议书》的习作教学。当两个班级的《倡议书》这篇习作收齐之后,安排了两位老师共同评改。两种教学过程及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经历了“学科融合”视角下主题式习作教学的班级,高分的学生人数高出普通班10%,低分的学生人数则比普通班少了6%。无论是写作的数量、学生的写作品质的发展,还是最终呈现的习作样品,实验班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都更高。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学科融合式的习作教学,能让优秀学生的才情尽情舒展,也能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会写作。

(二)课堂满意度更高

1.学生对写作更有信心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相比常规的写作教学有了诸多的改进,如:变一次性习作准备为多元分散式习作准备,变一次性习作指导为渐进式相机点拨,变一次性完成习作为分步式练笔到整合式习作。它不再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意愿强加给学生的教学,而是依据学生习作态势安排相应的训练步骤与方法指导。这种教学角色的转变顺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有了心灵的介入与感应,从而产生了写作的安全感。

2.学生学习体验更加愉悦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引领学生体验、感受,用心灵去接触万千世界,去触摸缤纷生活。课堂不再是单一的“讲—写—评—改”,而是把学生参与过的、多样的体验活动融入写作之中。学生在丰富的感性体验中,储备了写作内容,建立了写作的自信,能够以愉悦的心情接纳每一次写作活动,体验到了习作过程中的幸福感。

3.学生思维得以提升

写作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形式。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教学,在一个又一个主题的推进与突破中,学生经历了连续的、多样的写作活动,在持续写、不断评、反复改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以单元主题为连接点,在习作的积累、观察、选材、表达、评价等各环节中进行反复的信息储备与表达。它融“看、说、做、写”为一体,着力提升学生的感受力、表达力、思维力、想象力,建构了大的写作观;它淡化了文体的特点,倡导作文形式自由开放、适时训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独特感受的及时宣泄,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它实现了写作内容的序列化,写作知识的“結构化”,置学生于有结构的知识联系中,从而达成了学生思维品质的进阶。

参考文献:

[1]陆建华.单元主题课程的“破”与“立”[J].小学教学研究, 2019(4):30.

[2]曹鸿飞.“1+X+Y”联读:形成单篇、多篇与整本书的阅读链[J].小学语文教与学, 2020(4):5.

责任编辑:赵赟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ubject-based Writing Assignments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DONG Huihui

(Tongshan Dongtan Primary School of Daxu town, Xuzhou 221100, China)

Abstract: The subject-based writing assignment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 integration" uses unit themes as the link point, and a special classroom structure provide students with abundant assignment materials. Continuous writing activities have cultivated the "habituality" of students' assignments, enhancing the "thinking power" of students' work. It downpl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yle and provides timely training in a free and open form to achieve the serialization of writing cont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writing knowledge, placing students in a structured knowledge connection, thereby achieving an advanced level of student thinking quality.

Key words: subject integration; subject-based writing assignments; unit topics

本文系徐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学科融合视角下农村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研究”(GH-13-18-L251)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0-05-23

作者简介:董会慧,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东探小学(江苏徐州,221100),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学科融合
整合理念下单元主题教学策略浅探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单元主题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对英语单元主题实践作业的思考和探索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