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色彩与心理情感表达相关问题研究

2020-09-15 16:17曾思艺陈先芹
创意设计源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影

曾思艺 陈先芹

摘 要 服装色彩作为一种视觉传播形式,与心理情感的表达密不可分。通过对心理学、色彩学及美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电影和服装具象的特殊性,分析服装色彩在电影里对人物情感的无声表达。重点探析《Marie Antoinette》影片中服装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运用规律性的色彩构思模式和心理学知识深层次地剖析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并运用其特征做出设计方案,为电影服装的色彩搭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服装色彩;心理情感;电影;人物角色

引用本文格式 曾思艺,陈先芹.服装色彩与心理情感表达相关问题研究——以电影《Marie Antoinette》为例[J].创意设计源,2020(4):57-61.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lor and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Cinematography——Taking Marie Antoinette as an Example

ZENG SIyi,CHEN XIANqin

Abstract As a form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clothing color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xpression of psychological emo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ated theories such as psychology, color science and aesthetics, combined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film and clothing figurativ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lent expression of clothing color in the movie. Focusing on the method of shaping the characters in costumes in Marie Antoinette, through the use of regular color concept and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deeply analyze the changes of people's psychological emotions, and use their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design schemes for the film. The color matching of the clothing provides a reference.

Key Words clothing color;psychological emotion;movie;character

引言

隨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世界的升华,色彩始终彰显着迷人的魅力。人们对色彩的运用由感性过渡到理性,通过对色彩长期的观察和分析,将肉眼接收到最原始的色彩赋予规律性的法则,从而形成人类固有的色彩理论构思。其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服装中尤为突出。与此同时,电影文化的兴起也离不开色彩的运用。在电影文化中,更需要服装色彩的表达和对影视人物精确的定位,准确选择服装色彩对奠定影片基调、画面效果展示和人物心理情感表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规律性色彩构思模式的运用,服装色彩间接传达了人物的性格背景和心理变化特征,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更加饱满的人物形象,积极推动影片故事情节发展。

一、电影中服装色彩表达的重要性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发展了百余年之后,通过自身美的感染力与视觉技术的完美结合,沉淀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无形中带动了服装艺术的发展。电影文化的发展必然推动电影服装产业的多元发展,而杰出的服装设计也将反作用于电影,进一步塑造角色的丰富性。在心理学中,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1]。服装设计师在服装产品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审美心理因素,以满足其内心需求。电影服装对角色形象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其对于角色心理所要表达的内容的塑造。色彩作为服装设计里重要的视觉展现要素[2],在服装审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服装中的色彩形式美对色彩装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色彩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一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现,我们要学习色彩体系并利用色彩规律去进行准确的色彩表达,以期推动电影文化的蓬勃发展。

二、服装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营造电影基调

电影是一种讲究节奏美的艺术,是极富活力的生命体,而电影艺术的外形构造是由不断运动的形、光影和色彩三大元素组成的。色彩的主要色调倾向和影调倾向在电影中处于领导地位,由此奠定整部电影的基调。色彩基调的确立主要是为了渲染电影的情感氛围,对于电影中色彩基调的处理,不仅能反映出影片的主题思想和社会背景,更可以通过强调主观意识色彩,使得影片情感基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获得丰富的艺术性。电影美术师基于对色彩的认识和创作经验,往往通过切换镜头来设计色调,协助导演把握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他们在色调创作过程中,利用不同的道具,营造不同的光线来呈现冷暖色调及浓淡色调,以此烘托作品的情感基调。而服装色彩作为电影色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协调、服务于电影的主色调,或者和主色调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与影片的主题色调相呼应,为电影的主题概念和情感基调奠定稳固的基础,将作品的情感目标凸显出来,有利于人物心理的表达,丰富人物情感。

(二)表达人物心理情感

在电影中,服装的色彩设计承担着对人物心理情感的表达和人物个性塑造的重要角色。色彩元素设计在画面中的运用不但丰富了观众的视觉感受,而且具有设计感的色彩元素运用能够使观众在视觉体验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实际上,服装色彩属于符号学中的一种符号,用于传达情感和意义。服装色彩的选择可以将人物生活背景以及未来发展命运等信息凸显出来,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以通过服装色彩体现出来。色彩不仅可以精准表达人物情感,另一方面也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电影中服装色彩的独特设计,不仅丰富了视觉感受,也从侧面向观众传递了影片中隐含的多种信息,与电影故事情节交融一体,从而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每种色彩都携带其对应的情感属性,在电影画面中融入色彩的变化,通过无声的语言诠释情感,可以使观众真切体会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三、电影里服装色彩对于人物心理情感的体现

(一)服装色彩与心理情感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充满色彩的世界,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伴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3],人类视觉基础特点不同,因此不同的服装色彩传递出不同的心理感受。

1.服装冷暖色彩暗示心理情感表达

冷暖色彩的界定是相对的,色彩学根据心理感受将颜色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4]。暖色调即暖色,指在光谱范围中波长相对较长的色彩,而冷色调是指在光谱范围中波长相对较短的色彩。色彩本身是不具有温度的,但通过视觉接收及大脑处理,會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由视觉获取的信息经大脑反馈到服装设计中,必然要遵循客观事物带来的心理暗示。例如人们经常看到的客观事物太阳、火焰是红色的,所以抽象联想到红色给人带来温暖、热烈的心理感受;大自然中天空和海洋通常是蓝色的,所以蓝色生发出冷静、理智、洁净的抽象联想(见图1)。

不同的色彩应用于不同的服装设计也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情感,服装色彩的丰富性暗示了心理情感表达在服装中的特殊表现。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亲密伴随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因为服装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所以人们在服装色彩的选择过程中,必定会夹杂着很多心理因素。当心情愉悦时,人们往往会不自然地联想到美好的事物,比如大自然中色彩缤纷的花卉植物,因此在着装时更倾向于选择色彩明快艳丽的服装;当心情低落时,压抑烦闷的情绪袭上心头,这时人们通常不会愿意花很多心思在穿着打扮上,色彩也就相对单一乏味。不同的服装色彩,常常反映了穿着者不同的心理情绪和生活境况。通过服装色彩与心理情感的关系,足以瞥见电影中服装色彩选择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反映出角色的心理情感变化,也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理体验。例如,在《Marie Antoinette》中的主要角色奥地利公主玛丽,她从小过着衣食无忧、高贵的公主生活。在电影开端,她身着白色系服装,明度较高、纯度较低,形成视觉较轻的视觉感受。白色是纯洁的代表,在西式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白色的婚纱来代表神圣、纯洁[5]168。白色没有任何色彩倾向,在服装设计中为了突出服装的层次感以及迎合设计的需要,通常会将白色倾向于暖色调或冷色调。暖色调会衬映出服装可爱、甜美的特点,而倾向于冷色调的白色会使服装显得高贵、优雅。电影中通过运用白色服装,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单纯善良的奥地利公主形象。随后,奥地利公主玛丽成为了法国的王后,经常会穿着一些玫红色的服饰,服装色彩较先前纯度更高、明度较深。红色服装给人带来热情、热烈的感觉,也暗示着角色性格塑造达到了高潮,而玫红色偏向于冷色调,区别于正红色娇艳、透明无垢的明亮,给人带来梦幻的视觉感受。对比之前的穿着,这类型的色彩暗示着王后性格的变化,从单纯的公主转变成一位沉迷于奢靡生活的王后,同时艳丽的色彩也为之后角色性格变得张扬而埋下伏笔。在电影的末尾,玛丽的服装色彩以蓝色为主,较电影开端白色倾向蓝色不同的是此时的蓝色明度较低、纯度较高,色彩倾向于冷色调,蓝色代表着深沉、宽广,并且有时会令人产生抑郁和悲哀的心理情绪,流露出千帆阅尽后的沧桑之感[5]169。此时的蓝塑造了一个外表华丽实则内心空虚的王后形象,也暗示着她最终悲凉的结局。

2.服装色彩轻重的选择影响心理情感表达

色彩作为一种抽象概念,通过对客观物体的捕捉能够形成视觉上轻重的差异。例如人们经常看到白云、棉花、雪花都飘在空中,形态轻盈,而且都呈现白色状态,于是潜意识里会对白色系的服装产生轻盈的心理感受。通常蚕丝、雪纺、亚麻等材质的服装面料,它们质地轻薄、通透,更适合用白色系的素雅色彩衬托,突出素净、雅致的特点。生活中常见的煤炭、钢铁呈现出黑色状态,人们自然而然形成黑色沉重的视觉效果,因此在服装色彩中,常以黑代表厚重和严肃。造型挺括的西装、大衣、牛仔外套等,通常由质地较厚重的面料制成,也常以深色色彩来应和服装材质的挺括感。轻重视觉感受与服装材质有着直接关系,电影中所有服装的蕾丝花边和轻薄纱饰均以浅色系呈现,都是出于对色彩的考虑,因为干净近乎透明的白色系色彩更能凸显出服装的材质和面料结构。轻的色彩给人带来较轻松的心理感受,而浓重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心理感受。在电影中,通常会通过服装色彩的轻重变化来塑造人物性格的心理变化,辅助演员完成对于角色性格的深入演绎。例如在《Marie Antoinette》影片中出现了一位女公爵,作为接待玛丽的法国女管家,女公爵的出现是为了教授玛丽规矩并体现出法国等级的森严,与玛丽皇后的性格形成鲜明反差。女公爵经常会穿着质地硬挺、廓形规则的服装,以暗红色和深蓝色为主,这样的色系与她的职业使命有很大关联,会给人带来沉稳、冷漠的视觉感,也更好地体现了她循规蹈矩的作风和保守的性格。女公爵服装与女主玛丽服装形成了轻重对比,厚重的材质与柔软的面料产生强烈对撞,使得玛丽色彩清亮、质地轻快的服装更加凸显她单纯善良的性格特征。

3.服装色彩的明快或忧郁影响心理情感的表达

色彩的明度通常决定颜色的明快或忧郁,相对来说,色彩明度较高能够形成明朗、愉快的心理感受,浑浊、暗沉的色彩会使人感觉到忧郁、压抑甚至悲伤。在无彩色系中,白色和浅灰色相对使人感觉明快、愉悦,而黑色或深灰色,给人以悲伤、忧郁的心理感受。除了黑灰色,纯度低和明度较低的金属色给人带来一种不可接近、孤独和悲伤的心理距离。因此,服装色彩的明快或者忧郁会直接影响电影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情感表达。

例如在剧中的路易十六国王是一位性格善良但缺乏才能、没有主见的国王,他对待王后相敬如宾却没有丝毫的热情。影片中他的服装色彩主要以香槟色和金属色为主,这类色彩颜色忧郁、不明确,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但是不可接近的距离感。正是这类忧郁的色彩塑造了一个性功能障碍、对待王后冷漠的国王形象,而这些不具有明显色彩倾向的颜色也暗示了国王没有主见、在政治决策摇摆不定的性格特点,从侧面体现了他的昏庸无能,最后里落入悲惨的结局。由此可见,国王服装色彩的精心设计,间接性地升华了该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符合电影情节的内容需要。

(二)服装色彩设计如何塑造人物心理情感

在电影中,服装色彩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元素,服装色彩的变化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对人物性格的变化也起到了一个暗示的作用,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体现人物心理情感的波动与变化,使观众能够迅速捕捉到人物的情感脉络,从而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理。通过提取《Marie Antoinette》影片中玛丽皇后所穿服装的色号,最终统计出从影片开始到结尾玛丽所穿服装用色的冷暖占比、明度占比、纯度占比情况,可知影片中女主玛丽的服装色彩是十分丰富的,整体以洛可可的色彩形式呈现,其色泽柔美,且不产生强烈对比[6]。

通过冷暖色调的划分,以暖色调为主,其次是冷色调,接下来是白灰色调,黑色使用得较少。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暖色调的服装大多使用于女主在凡尔赛社会的生活阶段,暖色调的视觉传播在心理学上可以使人感觉愉悦轻松,可以印证该时期女主的内心情感是单纯而美好的。冷色调的使用大多在女主迫于生子压力,心情郁闷和痛苦的时期。通过色彩明度的对比,此影片女主的服装色彩以中明度色彩服装为主,中明度的色彩倾向有利于表达人物情绪,突出人物性格变化。从奥地利公主时期高明度色彩服装到入宫后明度相对较低、色彩倾向明显的服装,记录了女主从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过渡到内心产生复杂情绪的重要阶段。通过色彩纯度的观察,整部电影中玛丽服装色彩纯度大多为中纯度,体现于玛丽在凡尔赛宫生活以及面对众人非议的阶段,由初入凡尔赛的喜悦到面对众人嘲笑的愁苦,服装色彩的纯度也随之加深。而当电影进入尾声,服装色彩的纯度明显降低,以期刻画女主悲凉、可怜的人物形象。

在色相比例的数据上,可以看出整部影片以红色系为主,而且大多分布于女主在凡尔赛奢华的生活阶段。红色系的色彩与女主花一样的年纪吻合,并且突出了女主对轻松惬意的太子妃生活感到心情愉悦。与此同时,电影服装中彩灰的大量使用,首先暗示了这是一部结局悲惨的电影,其次与电影中热烈的服装色彩形成强烈对比,产生轻重缓急的韵律感,进一步描绘了角色的心理变化历程。而在冷色系中,又属蓝、紫色调使用较广泛,集中出现在女主痛苦、无奈、失恋的阶段,更好地渲染了女主郁闷的阴郁情绪。绿色调的使用集中在女主诞下女儿回归安逸生活的阶段,表现出她回归愉悦的轻松状态。

通过对电影女主玛丽的情感表达与服装色彩的提取与分析,可见电影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服装色彩息息相关。自始至终,电影服装色彩的选择都离不开人物情感的变化,反之,人物情感的准确表达也使得服装色彩在电影视觉传达中大放异彩。由此可见,在服装色彩设计过程中,积极融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完美诠释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更能够丰富电影的画面感和情节发展。

四、服装色彩的情感表达特征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

(一)电影中服装色彩与现代着装色彩的区别

电影中服装色彩与现代日常生活着装色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目的性不同。一部电影,在服装色彩的选择上往往最先考量影片基调氛围、情节发展需要、人物情感变化、光与影的应用等具体因素。服装冷暖色调、轻重色彩、明快忧郁的应用,总是围绕电影情节和内容展开,具体到为每一个人物角色的情感变化而服务。它不受现实生活中客观因素的制约,常常可以是夸张的、怪诞的,甚至充满戏剧性的,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形成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烘托更艺术的电影氛围。而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镜头的时刻关注,人们着装更多是围绕个人本身。因此,现代生活中的服装色彩选择主要受到人自身因素的影响,比如体型、肤色、心理、性格等。体型较胖的人在选择服装色彩时,建议避开扩张感较强且明度较高的白色、橘色、黄色和红色,而偏瘦型的人可以选择明亮色调;同理,肤色较深的人不建议选择高饱和度色彩,容易让人视觉紧张,形成不协调的心理感受;而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开放化自由化,人们着装不再拘泥于自身形体和肤色的约束,主要以穿出独特的个性为主。因此在选择服装色彩时,受更多心理因素和个人性格的影响。性格活泼、内心情感丰富的人,倾向于选择浓烈的色彩作为日常搭配,以彰显个人魅力,而性格沉静、内心情感简单的人更喜欢穿着黑、白、灰等灰色系的服装,他们拒绝过分热烈的情感表达。为塑造出人物不同阶段情感的特征,根据心理学知识和服装色彩知识,运用冷暖色调、明度以及纯度色彩规律的方法,尝试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表现(见图2),使服装色彩能够准确表达人物心理情感。

(二)影响现代服装色彩设计与情感表达的因素

1.服装类别与穿着场合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服装穿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职业收入和文化素养等。营销学盛行“七秒钟色彩”理论,意指顾客对于商品的认知,会在7秒钟之内以色彩的形态留在人们的印象里,也就是说色彩在第一印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服装领域。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带来最直接的强烈的心理感受,并伴随着不同的服装类别和穿着场合出现。一般划分为三类:职业装、休闲装、社交装。职业装是适合于工作场合穿着的服装,其强调冷静、严谨,因此服装色彩多以工作需要为根本依据,比如医护人士的服装以白色和柔软颜色为主,显得干净、卫生,同时也是是为了给病人及家属可靠、温暖的心理感受;休闲装是指日常生活、旅游出行和运动时穿着的服装,其重视舒适性、开放性,因此服装色彩更丰富、选择范围更大,常以穿着者自身的喜好出发;社交装是指参加晚宴、活动派对时穿着的服装,其限定了一个具体的社交环境,因此服装色彩往往随活动的主题内容而改变,比如参加婚宴时更适宜着有喜庆感的淡雅色彩,不宜着厚重的深色破坏浪漫而温馨的氛围。

2.年龄特征与流行文化

现代服装设计的色彩与人们的年龄和社会流行文化密不可分,不同的年龄阶段面向不同的流行文化,因此在服装色彩的偏好上颇有不同。如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正逢改革开放的时代,社会流行黑色健美裤、纯色喇叭裤、蓝白海军衫等服装,色彩单一、朴素、暗沉,这与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而当九零后呱呱坠地之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流行开放、自由、个性着装的社会文化,于是现代服装设计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搭配和选择,要求明快、鲜艳、活泼。同时,网红经济的流行和出现,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服装色彩的选择(见图3)。总而言之,社会环境催生出各异的流行文化,而生活在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们,被时代烙印上不同的着装态度。无论是淡雅朴实的服装色彩,还是明艳热烈的服装色彩,都代表着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流行文化的一种理解和感受。

结语

電影里的服装艺术作为丰富的视觉传达元素,将表象的色彩概念转换为形象的画面从而唤起观众强烈的视觉情感体验。在影视作品的美术设计中,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介质,是直接对观众视觉产生冲击的语言符号,对有效传递作品信息、表达作品内涵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7]。服装色彩是电影里画面呈现的重要枢纽,也是给予观众界定人物个性的第一印象要素,所以电影里服装色彩的表达需全面考虑观众的视觉感受、服装色彩与角色人物形象的冲突以及服装色彩与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要认识到电影服装色彩的设计灵感源自于生活,通过完美的诠释表达,却又高于生活,因为电影的服装色彩设计是一种关于生活映射的艺术化处理。正如马塞尔·马尔丹说的:“电影色彩的真正发明应该从导演们懂得了下列事实的那一天算起,即色彩并不一定要真实,必须首先根据不同的价值和心理与戏剧含义去运用服装色彩。”

综上所述,服装色彩表达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内涵、崇高信仰的浓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人物情感色彩的基础构建。在电影业繁荣发展的今天,服装色彩设计作为至关重要的视觉传播符号,我们要学会运用这种符号语言来表达人物细腻的心理情感,与电影情节,共同促进电影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米括.心理学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评《服装美学》[J].上海纺织科技,2018(12):84.

[2]孙娜.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形式美——评《服装色彩设计》[J].印染,2018,44(17):61-62.

[3]袁燕.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艺术——评《艺术设计与服装色彩》[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137.

[4]乔玲.服装色彩与心理情感的关系研究——评《服装心理学》[J].上海纺织科技,2018(08):66.

[5]于畅.色彩设计的情感表达[J].设计,2013(02).

[6]高夏.洛可可时期的法国贵族服饰女子研究[J].设计,2019(05):94-96.

曾思艺 陈先芹

浙江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电影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